最近,我們慕名來到興寧市羅崗鎮源清村采風創作。
古榕樹
當我們驅車來到群山環抱的源清古村時,率先撲入眼簾的是一股新農村建設熱火朝天的蓬勃畫麵。寬7米的環山公路正在建設之中;為宣傳革命前輩艱苦奮鬥,不怕流血犧牲,鼓勵後人不忘初心的紅軍路正在修複之中;大革命時期,羅屏漢等革命前輩經常藏身之處的村北石壁半山“紅岩洞”修整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這一切,彰顯了羅崗優秀鄉賢、香港佐田集團董事長張新輝先生艱苦創業,事業有成後,傾心支持家鄉以紅色景點為依托建設紅色村,慷慨解囊造福桑梓的善舉。也體現了羅崗鎮黨委、政府領導加強鄉情聯絡聯動,助力鄉村振興溝通扶持工作的細致入微。
源清村古民居
(以上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來到這山清水秀,古樹遍地的源清村,猶如走進世外桃源。這是一個自然環境清幽古樸的村莊。走進村裏,眼前是一條條小溪從山澗、林中涓涓淌出,然後沿著山勢蜿蜒向西流去;一片片秀影搖曳,鬱鬱蔥蔥茂密的竹木林向上延伸。讓人震撼的是那古樸大氣的圍龍屋和現代磚瓦建築,它們參差交錯,高高低低,起起落落,依山勢逐級提升。遠遠望去,宛如片片白雲,散落在青山黛色中。
村裏百年以上的古圍龍屋有10多座。房前屋後都是六七十年樹齡的參天大樹,樹齡百年以上的榕樹、香樟樹有6棵。特別是北山“啟雲樓”前那棵造型壯觀奇特、有著300多年曆史的古榕樹,其樹冠直徑達50米以上,高有20多米,主幹分出6分枝,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可謂一樹成林,讓參觀者驚歎不已。關於這棵大榕樹,村中百姓賦予它太多美麗神奇的詮釋和傳說。也記載了源清古村的風雨滄桑。
源清梯田雖不及大埔坪山梯田壯觀,但由於它小巧形美,也已聲名遠播。那一片片蓑衣坵、笠麻坵、板蓋坵,高高低低、層層疊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梯田順山勢的蜿蜒,從山腰至山頂,起伏婉轉,令人讚歎。這些梯田,成了村民發家致富的黃金寶地。據村黨支部書記張國強介紹,這些梯田過去全部種植水稻,到了稻子成熟的季節,一片金黃,成了很多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
近年來,有一些梯田逐步改種經濟作物。目前,已種下茶樹20多畝,藿香20多畝,狗爪豆(玉豆)30多畝,蕉芋40多畝,百香果40多畝,這些作物全部以訂單形式銷往珠三角。春夏之交,這裏各種作物開出鮮豔的花朵,引來蜂飛蝶舞。興寧市攝影愛好者在此拍出的《流金歲月》《風車 高山 夕陽》《源清梯田》等作品,曾被中國攝影報、梅州日報等報刊媒體采用。
源清,還是一個有著許多紅色故事的村落。村裏流傳著羅屏漢與紅色堡壘戶張鬆桂一塊銀元的故事;以丘壬先為首的進步青年殺雄雞歃血為盟,永不當叛徒不泄密的故事;還有該村年輕的紅軍戰士張春蘭於1930年3月攻打尋烏澄江圩戰鬥中壯烈犧牲的故事……我們攀登在崎嶇不平用石頭鋪就的紅軍路上,深感老一輩革命家為理想信仰櫛風沐雨,不怕流血犧牲的崇高精神。
我們還參觀了有300多年曆史的張姓祖屋“萬選世基”,這是一座人才濟濟的祖屋。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至今這裏走出20多位人民教師、8位校長;一家兩代3人分別擔任省、市、縣政協委員、常委等職。
源清景色如畫,令人賞心悅目,古村民風純樸,叫人流連忘返,我徜徉在源清林竹覆蓋的山道上,呼吸著高負離子的空氣,想著那嫩爽可口的時鮮蔬菜、茶油蒸土雞、滑哥釀豆腐……真想多待些時間。
(文/圖 黃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