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印象石馬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1-11-10 09:41:04  瀏覽:-
字號:

res01_attpic_brief.jpg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近日,梅州市老年攝協組織部分會員前往興寧市石馬鎮采風創作。

  我們先後來到“全國文明村”新群村,參觀了民主革命先驅、愛國詩人何天炯先生的故居;到洋門村參觀了建於宋代的“三眼橋”;來到馬下村參觀了具有神話色彩的“馬石”。

  過去,印象中的石馬是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的鄉鎮。一提到石馬,人們張口就會來一句形容石馬的順口溜“晴天張牙舞爪,雨天頭破血流。” 對水土流失,興寧民間還有一說“頭石馬,二大坪。” 現在變了,抬頭茂林秀竹,到處青山綠水,再也看不到“崩崗”了。石馬變得如此美麗,讓人感歎!

  時下正值秋收季節,踏進新群村,隻見金黃的稻子在風的吹拂下翻起層層波浪。收割機在稻田裏來回轉動,稻香撲鼻。一座座古樸大氣的圍龍屋和造型美觀、設計新穎的小樓房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小山坡前。 一條寬10多米的小河在村中穿過,河岸兩旁建有幾座漂亮的風雨亭。精心設計種植的花圃鮮花盛開,五彩繽紛;河裏水車悠閑地轉動。河灣鵝鴨成群,盡情地戲水嬉鬧。山坡上一排排成熟待摘的鵝黃色金柚壓彎了樹枝。房前屋後小紅燈籠似的杮子掛滿枝頭,讓人心裏產生一種愜意悠然的感覺……好一派旖旎的田園風光,令人目不暇接,恍入夢境,流連忘返。

  三眼橋位於洋門村,此橋建於宋朝,是仿河北趙州橋而建。全橋由麻條石門縫對砌而成,橋中有三孔三拱,靜悄悄地橫臥在石馬河上。清乾隆八年(1743年)夏天被洪水衝斷,當年重修。重建後的三眼橋近三百年,任憑風吹雨打,滄海桑田,仍不裂不損。是石馬人告別家鄉外出發展和衣錦還鄉的一座標誌性心靈驛站。1972年因古橋窄小,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政府在三眼橋旁建起一座公路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17年,在古橋旁邊又建起了第三座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大橋。如今,三橋傲立,“三橋勝景”成為石馬獨特的風景,引來眾多遊人參觀拍照。

  晌午,興趣盎然的我們來到馬下村。隻見黑褐色巨大的馬石靜靜地臥在山腳下。相傳馬石原是韓湘子的坐騎,掙脫韁繩後逃到人間,“因遇點破”,化作巨石。此馬石白天靜臥山邊,每逢夜深,野性發作,將周圍農作物踐踏得一塌糊塗,造成糧食歉收,百姓苦不堪言。於是,請道人賦詩焚香祭馬。馬石被馴服後,乖乖地臥在山下,不再糟蹋莊稼,村民年年豐收,安居樂業。

  其《祭馬詩》曰: “石馬原來在八丘,仙人遺下幾千秋;狂風拂拂無毛動,細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滿山難下口。鐵鞭任打不回頭;往來君子牽不去,天地為欄夜不休。”(圖/文 黃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