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人家”位於石窟河與梅江河交彙處,風景秀美,距離梅龍高速丙村收費站僅5分鍾車程。(圖片來源:梅州日報,吳騰江 攝)
“今年‘五一’就有好多朋友給我推薦‘客都人家’,趁著今天有空帶孩子來玩,感覺挺不錯的。”日前,記者跟隨“沿著高速看中國(廣東)”采訪團在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以下簡稱“客都人家”)走訪時,來自五華縣梅林鎮的遊客古想飛對記者說。
自去年底開業迎客以來,作為粵閩贛邊首個以客家文化為載體的文旅綜合體,借助良好的交通可達性,“客都人家”迅速成為梅州的“網紅景區”,為梅州發展全域旅遊、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坐擁交通紅利
景區人氣高企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超過22萬人次的遊客來到‘客都人家’遊玩,其中5月2日當天客流量突破了7萬人次。”梅州翼天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文旅副總經理熊傑告訴記者,“客都人家”尚在建設期間便備受關注,開業後更是“一鳴驚人”,深受遊客青睞,成了“五一”期間梅州最熱門的景區之一。
“客都人家”人氣高企,背後是豐富遊玩項目與便捷交通區位的雙重加持。
記者了解到,截至“十三五”期末,梅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708公裏,密度達4.46公裏/百平方公裏。對內,2020年梅大高速公路梅州東環支線正式通車,梅州內環高速順利閉合,各縣(市、區)之間也規劃建設了高速公路;對外,全麵打通了通往贛州、龍岩、漳州、潮州、揭陽、汕尾等市的出省出海快速通道。
持續釋放的交通紅利成了景區發展的強大“引擎”。
“客都人家”位於梅縣區丙村鎮三堡大橋東側,緊鄰最美省道223線,距離梅龍高速丙村收費站僅5分鍾車程。“如今五華每個鎮都有高速出入口,我們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晚上看完《原鄉》表演和夜景就回家,一天安排得妥妥的。”古想飛說。
“我們景區綜合性、互動性強,多個主題博物館滿足了遊客深度遊的需求。”熊傑說,“客都人家”裏50幢明清古建築與客家非遺匠藝體驗、沉浸式民俗演藝、客家民宿美食完美融合,堪稱國內最具客家特色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對遊客有強大吸引力。“除了梅州本地遊客,更多的是從周邊的河源、汕頭、揭陽等城市和珠三角地區過來,想了解客家文化或者說‘尋根’的遊客。”熊傑說。
帶旺全域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在“客都人家”客鄉老街,有筍粄、味酵粄等各種地道的客家小吃,有鹽焗雞等客家特產,還有漢服體驗館、射箭館等娛樂休閑好去處。“這些商鋪的經營者,多數都是丙村鎮當地的村民。我們景區的員工,90%以上都屬於本地員工。”熊傑告訴記者,目前“客都人家”項目直接帶動了2000多人就業,間接帶動了上萬人的就業,有效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增收。僅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景區內商戶總營業額就達1800多萬元。
“三年前,我們站的這裏還是一片灘塗,項目建設迅速扭轉了當地發展局麵。”在原鄉劇場外,熊傑接受采訪時表示,2018年以來,隨著“客都人家”項目建設的推進,投資方梅州鼎盛翼天文旅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項目所在地梅縣區丙村鎮紅光村形成結對幫扶,通過“生態+文化+旅遊+城鎮化”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鎮村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據了解,紅光村位於石窟河與梅江河交彙處,風景秀美,人文資源豐富,但同時也是丙村鎮唯一一個沒有山林的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益幾乎為零。項目落戶,企業幫扶,是紅光村蝶變的開始。以“客都人家”項目為核心,周邊配套建設了萬裏碧道、濱江公路、市政道路、石窟河沿線美麗鄉村、學校等10個項目,大大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為村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帶旺了鄉村人氣。(記者 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