筀竹村特色民宿集群已初具雛形。(圖片來源:梅州日報,高訊 攝)
在繁華都市覓得一處靜謐的民宿,感受大隱隱於市的生活;在群山環抱、極具文化特色的民宿內,盡情感受吐故納新的“森林浴”——民宿,越來越受到都市人的喜愛。近年來,梅江區湧現出一批特色民宿,從城郊到山村,從單體古民居的活化利用到自發形成的民宿集群,梅江區正積極探索一條民宿發展的新路子。
作為一個前期自發、目前正全麵規劃、有待形成的民宿集群,記者走進梅江區西陽鎮筀竹村的幾家民宿,探索該村如何憑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山清水秀的生態資源,成為梅江區民宿產業蓬勃發展的標杆。
築巢引鳳成集群之勢
江南新城、西陽鎮、柑子山、筀竹村……在輾轉數個地理位置之後,水泥縣道將人們引到白宮河邊,步入一幅“悠然見南山”的原生態水墨畫卷中。
對於又見·山村酒館民宿的主人梁誌龍來說,選中這裏是早有謀劃的。筀竹村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白宮河貫穿全村,山青水秀景美,空氣質量好。自活化改造城郊古民居、建立“網紅”民宿又見·鈞質樓後,他就一直想將民宿“搬”進山水間。
麵山、臨河,村落還有一群同好者,梁誌龍在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山村民宿藍圖之時,也在實踐中開始了民宿集群的探索。
白宮河的一邊,本真·山村書屋民宿、深丘咖啡館民宿、裏斯的家自然教育民宿、又見·山村酒館民宿等不同風格的民宿錯落有致,或倚山或親水,得一灣河水的天然動線,成就了一幅筀竹村特有的山水畫卷——滿山蒼翠、碧水淺吟。
“我的左鄰右舍都是我的朋友,叫上一些有意向做民宿的朋友,就開幹了。”梁誌龍說,“幾間民宿各有定位,有主人家閱曆塑造的鮮明個性和堅持。陸續開放以來,各家自成一體。更可貴的是,朋友間的默契攜手,彼此間的聯動令民宿集群效應初顯,從客人入住選擇的多元化和體驗項目的豐富性上可以看出。”目前,筀竹村已建成民宿4家,共12間客房。村民自發營業的農家樂民宿共5間客房。此外,正在建設中的筀竹疊園民宿約有32間房。
單一民宿,不能把所有配套功能實現,不能把藝術文創、家庭親子、自然學習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而筀竹村民宿的集群化發展,讓這一切得以實現。
正是這個並非刻意規劃的民宿集群現象,令筀竹村在不經意間走紅。“我從深圳回梅休假,朋友推薦來這打卡的。”周六午後,記者遇上了來本真·山村書屋打卡的小姐姐。本想打卡網紅書屋,誤打誤撞來到又見·山村酒館,“這裏適合晚上和三五好友過來,在山中聽著蛙聲喝個小酒。”
除了有像梁誌龍這樣具備開發經驗的民宿者號召,綠水青山也是民宿業者看好筀竹村的主要原因。原是省定貧困村的筀竹村,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紮實推進,村裏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提升,道路硬底化早已通到村民小組的末端。白宮河筀竹段已完成3公裏的河道景觀改造,賞得了景,留得住人。“今年將剩下的3公裏河道進行景觀改造,加蓋涼亭等,繼續打造沿河小景觀。”筀竹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信心滿滿地說。
“不止民宿業者和遊客來了,本地的村民也回得更勤了!有些早已搬到城裏的村民甚至看到網上的視頻,特意打電話來向我核實,說沒想到自己村子竟成了‘網紅村’!”李小龍笑著說。
沿著寬闊平整的水泥村道行進,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外觀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據李小龍介紹,早在去年,村裏為提升沿路民居景觀,就啟動了民居外立麵改造,村民自掏腰包,今年區裏有了獎補方案,各家各戶更是積極配合改造工作。(記者 梁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