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遇見五華 尋夢長樂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1-03-09 11:36:00  瀏覽:-
字號:

  五華,名字耳熟能詳,聽過很多遍,卻不曾駐足。直到今年1月,我參加五華縣華城鎮首屆文化旅遊節,領略了五華華城鎮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青山綠水,還有客家人的熱情好客。

  行走華城,山水俊美

  遇見五華,漫遊古鎮,品味華城。華城鎮,舊稱長樂鎮,原是五華縣城所在地,全國重點鎮之一,廣東省中心鎮之一。華城鎮,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悠久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中國足球之鄉、竹馬之鄉、中國圍龍屋之鄉。南越王趙佗曾築行宮“長樂台”於華城鎮。華城鎮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長樂學宮、獅雄山秦漢遺址、明代獅雄古塔等三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屋背嶺遺址與龍頸坑窯址、長嶺岃古文化遺存、城隍廟、天妃廟、武狀元李威光故居、明朝城址等12處,文物古跡、風景名勝、人文景觀繁多。這次文化旅遊節,我還是不能一一親見,慢慢品味,走馬觀花,已是對其山水之美、人文之厚,留下頗深印象。

  文化古城,人文薈萃

  旅遊節起點和終點,都在華城的“狀元公園”。“狀元公園”因清乾隆三十七年武科狀元華城人李威光而得名。五華城鄉武術盛行,受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響,李威光年少時便投館拜師,學習武藝,他不怕辛苦,勤學苦練,常以“書要讀,拳要練,老婆娶不娶都隨便”自誓。李威光乾隆二十五年赴省參加庚辰科鄉試,金榜題名,高中武舉。乾隆三十七年他上京參加壬辰科會試,殿試一舉成名,欽點狀元及第,李威光是廣東曆史上五名武狀元之一,梅州唯一武狀元。李威光一生精於海戰,屢平海寇,抗倭保台,戰功顯赫,誥封四世武功將軍。

  我們徒步必經位於五華縣華城鎮黃埔村狀元故居。我漫步其故居而細賞。該屋為三堂、四橫、一圍龍,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門前有禾坪、照牆、轉鬥門和月池。整座建築為灰、砂夯築牆體,木桁桷懸山瓦頂,建築保存完好。堂屋內仍保留李狀元練武用過的長2.5米、重64公斤的鐵關刀和武石,以及禦賜或名家饋贈的《狀元及第》《禦前侍衛》《會元》《進士》《世愛國恩》《世受恩倫》等金木雕匾額。

  出“狀元公園”,先到的古跡是“長樂學宮”,步入學宮,駐步而遊賞。長樂學宮始建於宋朝,曆代隨縣治遷徙多有變遷和重建,直至明成化五年才建成坐落在華城鎮北隅紫金山下的長樂學宮。長樂學宮建築形製,按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風格建成宮殿式,坐北朝南,左右對稱,設有照牆,靈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殿,東廡、西廡等,嘉應五屬中規模最大的學府之一。長樂學宮結構嚴謹,氣宇軒昂,宏偉壯觀,滄海桑田,幾經變化,仍不減當年秀色。最是令我敬畏、瞻仰,是正殿萬世師表孔子莊嚴的塑像。學宮保留完好,色彩鮮豔,我於其中感受到梅州人崇文好學的傳統,徒步旅途中,也看到很多小學生在村道旁,很熱情、有禮貌向我們打招呼,這是好家教、好家風的現實版。

  徒步返程,我們還登了位於五華縣華城鎮東南方向約三公裏獅雄山上的獅雄山塔。此塔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有三百七十多年曆史。獅雄山塔建在塔崗山南坡,麵臨 五華河,塔高七層35.5米,八角形,生鐵鑄葫蘆塔頂,花崗石基腳。幾百年來曆盡電閃雷擊、風襲雨蝕,時至今日,麵貌如舊,堅實渾厚,雄偉壯觀。

  獅雄山還有諸多秦漢遺址。考古發現,是秦至西漢早期的建築遺址。獅雄山遺址總麵積約25萬平方米,獅雄山遺址現存各時期文化堆積,秦漢遺存所發現的遺跡和遺物最多,保存最完整。獅雄山遺址考古還發現了環繞建築遺址的壕溝和秦至西漢早期的建築遺跡。

  山青柏翠,綠水如鏡

  華城鎮四周環山,地形屬山地盆地,丘陵山區,森林覆蓋率高,中部為沿江丘陵盆地。前兩天溫度快速下降,徒步所見,田野、山邊香蕉樹葉子好些蔫了,應是天寒霜凍所致。可是目力所及,山依然青,環山柏樹青、叢竹翠,夾雜不多的紅葉樹,仿若立體、壯實的油畫,煞是好看。冬日山青山不凋,青山越冬山不老。

  徒步往返都從五華河上的橋梁經過,河岸蒹葭蒼蒼,修葺不多,冬日水也瘦一些,但河水清澈,水石可見。休憩橋頭東岸,這戶人家的婦女,頭發長及腰際,油光可鑒,黑色靚麗,可見五華水質好,山水清潔。想想也是,森林覆蓋率高,環境汙染少,山青當然水好。

  徒步沿途路旁、家園邊上的黃皮果樹,正於枝頭打出一茬一茬花骨朵,花開不遠了。又見枇杷樹,花串頂端米黃色的花正開著。我忽然想起“養在深閨無人識!”這話或可以形容藏玉群山的五華,可以形容曆史悠久、人文資源保留很好、青山綠水的華城鎮!我也想起天生麗質者,如此山水清潔、重教興文的地方,其自然資源一定會給當地帶來發展,給人民幸福感、獲得感加分,這次五華縣華城鎮首屆文化旅遊節,是一個向外界展現、宣傳自身的契機,一個美好的開始,後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旅遊者,走進五華,走進華城,領略其人文之美、山水之雅!(唐風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