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玉水名相同 北東韻有別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0-11-03 09:50:29  瀏覽:-
字號:

  cce4514977c78b14018e7d6ebe1828e2.jpeg

  城北玉水村民居與牆畫,古村麵貌煥然一新。

  1604366272792.jpg

  城北玉水村田野風光。

  dece4dd7f75f954574d597c7c41bc567.jpeg

  城東鎮玉水村標誌性建築“廣東廚師之鄉”。

  87d1132ff69ca7fcb86bb40049d66440.jpeg

  城東鎮玉水村木棧道。

  (以上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說到玉水村,您想到的是哪裏呢?梅州有2個玉水村,分別位於梅江區城北鎮和梅縣區城東鎮,皆近梅城,距離市中心區域也就10多公裏路,然而卻各具特色。

  ■城北玉水:傳統古村落

  驅車沿著206國道進入121鄉道,腳下是嶄新的柏油路,入眼是綠色的田園、山野,耳邊是清新的涼風伴著動聽的鳥鳴,煩悶的心情頓時輕鬆下來。

  村逢喜事麵貌新。梅江區豐收節活動剛於9月下旬在玉水舉辦,豐收的顏色和喜慶的氛圍在玉水村隨處可見。“梅州柚”吉祥物寶貝身穿盛裝, 列隊村口或路口,“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 梅江歡迎您”;長的方的紅燈籠高掛路燈旁或屋簷下,福字大紅燈籠則掛在房屋大門旁;紅紅的對聯張貼在大門兩邊,“五穀豐登 福壽即來”“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等大字映入眼簾;黃玉米一苞苞、一排排,紅辣椒、大蒜頭一串串懸於牆上,彰顯豐收吉慶景象。

  青山橫,綠樹合。作為古時粵東和江西商品流通運輸必經之地,城北鎮玉水村曆史悠久,多達600年,村內有諸多風格迥異的古建築以及民居,大多建於明末清初、至今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民居有30多座,還有上世紀的鹽商古道、古驛站等,這裏民風淳樸、古樹參天,是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態客家古村落之一。

  信步拾級來到村西的山坡上,這裏有一棵大榕樹,人稱“榕樹公公”,枝繁葉茂;樹下搭起了舞台,村嫂可放聲唱山歌。站在觀景平台,視野開闊,果林、稻田、民居盡收眼簾,清新怡人。與此相呼應,村東還有一棵榕樹“婆婆”,同樣高大茂盛。

  穿過田埂,聞著還未成熟的稻穗香,遇到辛勤勞作的村民,聽到民居裏傳出的響亮歌聲;看到雞、鴨成群自在覓食,客人經過,狗兒不吠,一派祥和景象。我們先後參觀了人才輩出的竹園堂、建造精美的崇善堂,以及古井、古當鋪舊址,腦海中浮現著上世紀的商貿往來景象。

  玉水村主產三華李、早李、柚子,每年三月李花如雪,更是吸引了不少遊客。

  ■城東玉水:廣東廚師鄉

  駕車經205國道,入184鄉道 ,村口遠遠就看到兩個顯眼的標誌:“玉水村”和“廣東廚師之鄉”。

  “廚出玉水,以廚興村”。據介紹,該村廚師資源豐富,村內半數以上的家庭均有成員外出做廚,年薪二十萬元以上的廚師超百人,東至上海、西至甘肅、北至黑龍江,遍布全國27個省份。中國中生代頂尖五十強廚師郭開揚,“中國創藝菜領軍人物”“180萬拍一隻薑蓉雞”製作人郭科,“中華金廚獎”得主朱世雄等名廚皆出自該村。2018年12月,玉水村舉辦了“廚出玉水·尋味梅縣”的梅州市梅縣區客家菜師傅工程“十個一”係列主題活動,玉水村獲頒全省首塊“廣東廚師之鄉”牌匾。

  沿著果園,走過木棧道,來到村委會,參觀“廚鄉文化”展館,從“廚鄉曆史”“廚鄉藍圖”到“廚鄉規劃”,分“名廚風采 聞名中外”“廚出玉水 群星璀璨”“勇立潮頭 走出圍龍”等板塊。在現有培訓學校的基礎上,村裏正建設一個大型的農家樂,集民俗、食住、休閑於一體的培訓基地,將培養人才、助力客家菜師傅工程創新,全力打造“客家菜廚師培養、綠色農家樂旅遊、特色產品產銷”產業鏈。

  我們邊走邊看,村裏將民居與牆畫巧妙結合起來,“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建設新農村 發展新產業 培育新農民”等深入人心。參觀了生態蔬菜基地後,特意來到“一村一品示範基地”,隻見一大片茂盛的沙田柚樹林,青青的柚子掛滿枝頭,豐收在望。

  “永遠跟黨走”,鄉村振興的號角早已吹響,像眾多的中國農村一樣,兩個玉水村的明天會更好。(圖/文:羅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