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梅州名人 > 現代人物
彭嘉衡:九死一生終不悔
來源:梅州市旅遊局  時間:2012-05-14 15:12:37  瀏覽:-
字號:

彭嘉衡

日前在北京參加新聞業務培訓時,一位在京工作的老鄉告訴記者:國內唯一榮獲美國"優異飛行十字勳章"的"飛虎隊員"彭嘉衡是我們梅州客家人,現就住在北京……8月21日下午,記者一行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首都國際機場附近,爬上一棟磚混結構頗顯破舊的三層老樓,敲開了彭老的家。盡管已經85歲高齡,但彭嘉衡老人身體硬朗,嗓音洪亮,一米八的魁梧身材依然折射出這位"飛虎隊員"當年的英姿。得知我們是從家鄉遠道而來的記者,彭老忙不迭地招呼我們坐下,倒水,顯得熱情而興奮。他用嫻熟的客家話,向記者講述了自己60多年前成為飛虎隊(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聯合大隊)隊員投身抗日以及後來參加新中國建設的故事。

彭嘉衡老人榮獲的美國"優異飛行十字勳章"在國內飛虎隊員中獨此一枚。

投筆從戎赴美深造

彭嘉衡祖籍廣東興寧新圩,他的父親是印尼華僑。彭嘉衡於1921年出生於印尼坤甸。"我的生日是7月7日。我兒子經常說:我爸爸生來就是為了打日本鬼子的。"

14歲時,彭嘉衡和弟弟被父親送回家鄉興寧念書。抗日戰爭爆發後,彭嘉衡投筆從戎。他先是進入廣東韶關第4集團軍通信兵團當少尉見習官,後考入黃埔軍校第17期華僑總隊學習。1941年秋畢業後,又進入昆明中國空軍軍官學校學習,完成了60個小時的初級飛行訓練。1942年秋天,彭嘉衡等10餘人從1000多名軍校學生中脫穎而出,被選送到美國亞曆山大州鳳凰城高級飛行學校深造,經過初、中、高級班的全麵培訓和作戰訓練後,彭嘉衡以飛行240多個小時的優異成績畢業。1944年,彭嘉衡回到昆明,被分到美國第14航空隊(又稱"飛虎隊")的第五大隊,成為中美航空聯隊中的一員。60多年過去了,彭老對當年情景仍曆曆在目:"我們那一期預收了300人左右,從美國訓練完後回來最多200人,很多人都被半路淘汰了。我是當年春天坐著貨船從美國回來的,回到昆明時已是秋天了,在船上就度過了幾個月時間。和我同船的一共有18個人,都是從黃埔軍校裏選拔出去的,船上還有4架美國飛機。和我一起加入到中美聯隊的占了回國人數的一半,就是100人左右。"

浴血長空英勇抗日

在"飛虎隊"裏,彭嘉衡先後駕駛P40和P51(又稱"野馬")戰鬥機,在華南、華東及沿海一帶打擊日軍據點和軍事目標,對日軍在武漢、上海等地的軍隊、鐵路、機場、彈藥庫以及長江裏的日本軍艦實施毀滅性打擊。"日本人用的是零式戰鬥機,它最大優勢就是分量輕、機動性好。但是那個時候美國的P51速度快,火力強,裝配好,在性能上已經超過了零式,所以我們不害怕它。" 彭嘉衡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先後執行偵察、掃射、空中格鬥等任務64次,獲得美國航空最高獎--"優異飛行十字勳章"以及"航空獎章"。同時,中國空軍也授予彭嘉衡兩枚飛行獎章。

采訪中,彭老講述了他最難忘的3次戰鬥:

--1945年春節後的一天,彭嘉衡與戰友駕駛10多架P40戰鬥機,出擊長沙日軍汽油庫、運輸車、運輸船等軍事目標。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他親眼目睹了一名中國飛行員的座機被敵人炮火擊中,搖搖晃晃向基地方向飛去,但其他所有參戰飛機返航後,這名飛行員和他的飛機卻沒有出現在基地上......彭嘉衡說,這是他戰鬥中最難過的一次。

--同年3月的一天,彭嘉衡又和戰友駕駛20多架P51戰鬥機前往南京執行任務。"我們沿長江低空飛行到達南京後,對南京的大教場機場進行攻擊,前後不到20分鍾,就摧毀了十幾架日機,然後迅速安全返航……"這次戰鬥是彭嘉衡空戰生涯中最痛快的一次。

--彭嘉衡參加的最驚險的一次戰鬥是在1945年4月初。他接到命令轟炸武漢長江江麵上的日軍軍艦。他駕駛第二號僚機穿雲破霧,直抵漢口。江麵上,日軍大小船隻和軍艦正在日機的掩護下徐徐西進。彭嘉衡操縱飛機,躲過敵機,向敵軍艦俯衝,在距日艦隻有50米的"毫發"距離時,彭嘉衡果斷地投下重約500磅的炸彈。同時,日軍艦上的防空火炮向"野馬"齊射......"飛機當時難以操控,我曾想過撞過去與軍艦同歸於盡算了,最後還是拚盡全力把飛機幾乎呈90度角拉了起來......"彭嘉衡駕駛受傷的戰機回到芷江機場時,發現"野馬"的機尾被日軍打了20多個彈孔......

戰機升空就要聽天命了,那時很多戰友早飯還一起吃,晚餐時卻已是天各一方。"你說我命大不大?'死'過多少回我都記不清了。"彭老嗬嗬一笑。

效力民航平淡一生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彭嘉衡拒絕內戰,多次向空軍總部申請退役回家。"當時我覺得自己人打自己人沒意思,但由於我是留學過美國的航空專業人才,當局死死留住不放,直到1947年春我才被批準退役回到印尼與家人團聚。"

新中國成立後,民航急需人才,彭嘉衡毅然回到祖國效力民航。他於1950年9月進入軍委民航局任飛行副駕駛,11月安排到重慶飛專機,1954年被正式任命為機長,並負責培訓飛行員,後來主要從事專業航空,先後執行過護航、探礦、護林、滅蟲等急、難、險、重任務,10多年裏共飛行7000多個小時。上世紀60年代大規模的政治運動開始,彭嘉衡因"家庭背景問題"被迫停飛,並開始受到無情的打擊迫害,直到1980年平反昭雪。

1986年,彭嘉衡和老伴付汝梅雙雙從民航退休,一直居住在北京。一套68平方米的房子隻有兩個房間,連客廳都沒有,但夫妻倆一住就是48年,現在已經變成了危房。對簡陋的條件和平淡的生活,生性樂觀的彭老總是一笑了之。他說:"比起那些當年犧牲的戰友,我現在是在天堂裏。"解放後,彭嘉衡曾3次回到興寧老家,最近一次是在七八年前。而最令彭老欣慰的是三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其中老大、老二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工作、定居,老三在北京工作。最讓他自豪的是老大的女兒彭宇,今年24歲的她已經在美國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

(本報記者 張文梅 羅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