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
2001年1月,他信當選為泰國第23任總理,泰國政界稱他為"當今泰國難得的領袖人物"。那段時間,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他信是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特別是他信的"包衣跡"(客家人講祖先的故鄉)在哪裏,眾說紛紜,無法確定。
有人說:他信於1949年7月出生在泰國清邁府,那裏山川靈秀,代有人傑,他信是清邁府名垂史冊的名人。有人說:他信是丘氏子孫,丘姓主要是以地名為姓氏,一支出自山東,一支出自河南。廣西玉林等地域的丘氏認為,他信祖先從這兒前往泰國的可能性大。雲南省丘氏認為,雲南距離泰國路途甚短,恐怕他信是雲南丘氏的子孫。又有人說:他信是客家人的後裔,具體是哪兒的客家人就不清楚了;而另有一種說法:他信的祖先從廣東坐著紅頭船漂洋過海到泰國謀生……
2003年元宵佳節,南粵春光明媚,繁花爭妍。第五屆世界豐順同鄉聯誼會在豐順縣城隆重舉行。當泰國豐順會館主席、率150多位泰國豐順籍華僑回鄉的團長蔡禮任先生宣讀他信總理的賀信後,會場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他信總理故鄉之謎揭曉了。
他信總理公開表明,他的家鄉是豐順縣。豐順縣姓丘的村寨有24個。這些村寨的客家人,具有艱苦奮鬥、克勤克儉、開拓創新的精神,他們的箴言是:"挺直腰板來做人","紮起毛辮做贏人","寧賣祖宗田,莫賣祖宗言"。丘氏人特別懷念祖先,有自信、自強、獨立自由的性格。但是,過去丘氏修族譜,多是一村一寨、一地一係修族譜,隻是單人獨釣,難查出他信祖先的來龍去脈,尋覓祖源世係,更是像大海撈針。
身居泰國的他信總理,既熱愛泰國,又魂思夢想自己的"包衣跡"。據他信總理本人回憶,他的曾祖父於1906年(即清代光緒年間)來到泰國清邁府。幼年時,他常常看見婆婆(祖母)一手搖著睡籃中的妹妹,一邊輕聲地唱《織苴歌》:
正月織苴是新年,苴子手搓搓得圓;
搓得初三窮鬼日,搓到初四神上天。
二月織苴細又精,叔婆織苴係正經;
久聞叔婆織苴快,一人織過兩三人。
三月織苴三月三,苴子氽布來青靚;
苴子正愛上織機,又愛踏板過清明。
四月織苴禾苗長……
他信天資聰穎,常常打斷婆婆的歌聲,問婆婆苴是什麼,怎麼織,阿婆織過苴嗎?
他信的婆婆是典型的客家婦女,勤勞、儉樸,喜歡用客家話生動形象、琅琅上口地唱出織苴歌謠。老人家指著吊在床上的蚊帳對他信講:苴就是苴麻剝皮後,用水使麻質纖維由硬變軟,由黃變白,接著剝成細絲用手搓成紗線,最後把苴上木機穿梭織成夏布(即蚊帳布)。家鄉豐順縣湯坑、湯西、湯南等農婦農閑時織苴,為娶媳婦、嫁女兒當床上用品。當然,他信相信婆婆年輕時是織苴能手,膾炙人口的《織苴歌》自然脫口而出。
他信曾回憶婆婆在世時,常常朝東北方向歎道:樹高萬丈,葉落歸根,我們老家在金湯西門外,要回老家看看,隻能等來世了。2003年,他信總理會見泰中友協副主席、泰國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顧問、泰國豐順會館名譽主席、泰國丘氏宗親總會永遠名譽理事長丘細見先生,要求在他回故鄉探親期間,順便了解老祖的輩分、出生之地,把心中的謎團揭開。
年屆93歲的丘細見老先生,抽出時間召開了初廣公裔孫(二房)修譜人員會議,眾人聽說他信總理尋根問祖,時時不忘先人,十分感動。長老們仔細查考族譜,發現1996年12月25日《續修丘氏族譜》"溯我"中記載:始祖初廣公,原住八圖青塘,其後擇居至於湯之溪頭寨,派下有六大房,詳載於前。八伯郎公,是吾房之二世祖也,至四世孫仁欽公兄弟三人,仕玉公移居廣湖寨,今鹹有支派仕敬公,則原居於金湯西門外,亦創立有私祠。
《續修丘氏族譜後記》闡明:湯坑丘氏始祖初廣公始,逐代修來,直至現在,按輩序排列,曆代井井有條,朗朗在目,查之有據,毋庸置疑。續修過程中,發現有不詳細之處,記載如下:……其二:四世仕敬公裔下一派不詳。
這樣看來,四世祖仕敬公,原居金湯西門外,與他信婆婆所講老家地點相同,仕敬公裔下一派去泰國繁衍,已是一清二楚。他信總理尋根問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這正是:血舒地脈緊相連,歸夢故園笑開顏;客家雲星係他信,泰中情誼萬萬年。
(高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