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梅州名人 > 古代人物
客都人文鼻祖——程旼
來源:梅州市旅遊局  時間:2012-05-04 11:25:13  瀏覽:-
字號:

程旼是有史記載首批進入今客家大本營內之梅州的客家先祖,其身體力行的德、仁、義的思想文化精神,使南下漢人與土著居民和睦相處,進而融合為一體;其以德化人、以仁化人、以義為上的文化精神代代相傳,成為客家民係不斷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

程旼

程旼(公元419--518年),取名為"程旼"的講究是:一是選《詩·召南·羔羊》中"羔羊之義",期望此子將來行為清廉節儉;二是"旼"取《漢書》中之"旼旼穆穆,君子之態"之意。程旼,祖居河南司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縣南40裏)。據程誌遠《程旼是中原遷梅的客家先賢》,他的上代為程嬰之後裔程元譚,因"永嘉之亂"和"五胡亂華"影響,於東晉大興元年(318年)南遷。由弘農(河南靈寶)到山東東阿(山東阿城),再南下至建康(南京)、新安(安徽篁墩)、婺源(江西婺源)、寧化石壁(福建寧化),到南海義安。程旼攜長子程鬆一家和部分族人,輾轉遷至南海義安郡屬壩頭(今梅州平遠縣西北壩頭鄉),從此在此地定居。程旼娶妻夏氏,生子三:程鬆、程杉、程梅。程旼、程鬆、程杉的名字和事跡,均被載入《清康熙·程鄉縣誌》、《清乾隆·嘉應州誌》、《中國人名大辭典》等。早期南遷的客家先民程旼,堪稱客都梅州的人文鼻祖。

● 從曆代對程旼的讚譽看程日文的客都人文鼻祖地位

舊《通誌》載,程旼為廣東古八賢之一,與韓愈、張九齡、劉元城、狄青、文天祥、蔡蒙吉、陳子壯齊名;又,潮州韓文公(愈)廟中,曾設25位鄉賢木主(木製牌位),程旼亦居其首。1994年,第十二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梅州召開,經研究後認識到程旼的偉大之處,於是大會確認,把程旼定為世界客屬名人。

程旼,按出生年月先後為序,位居世界客屬名人118位之首,亦於2007年入選"廣東曆史文化名人"。廣東曆史文化名人展主要撰稿者、原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曆史學家張磊介紹:"程旼是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屬名賢之一,他在1500多年前帶領家人和部分族人從中原遷徙至梅州,教化鄉民,傳播中原文化。"

自宋代以來,讚頌程旼的匾額亦不少。如:清乾隆督學正程岩到程鄉督學時,親題大匾"百代儒宗"立於程公祠上廳;清嘉慶壬申年(1812年)督學正程國仁(商城人,累官貴州巡撫)又賜兩幀大匾"人倫模概"、"風起百世",置於程公祠下廳梁上;還有"源遠流長"、"敬仰千秋"、"景仰前賢"三幅大匾。在入閩粵贛咽喉之古驛道梯雲嶺上,還有摩崖大石刻"百粵高人",那是明平遠縣令李允懋為紀念程旼所鑿。

上述關於程旼的種種高度讚譽,在客都梅州可說是絕無僅有,可見程旼在梅州客都的重要曆史文化地位。所以,程旼當之無愧於客都的人文鼻祖地位。

● 有了程旼,才有程鄉

梅縣(州)古代多稱程鄉,以程鄉命縣及後來命州府,皆出自程旼。古往今來以名命鄉、縣者寥寥無幾,中國曆史上以個人姓氏被皇帝命名為縣名的僅有兩縣,一為紀念山西介之休的介休縣,另就是以程旼之姓命名的程鄉,而"程鄉"還常常兼為州府之名。

程旼曆經齊、梁、陳、隋各代,由於其"人倫模概"的高風亮節,後人名其都曰"義化",鄉曰"程鄉",源曰"程源",江曰"程江",縣曰"程鄉縣"。在梅州,曆代為紀念程旼而建立的祠、會、橋、路、學校比比皆是;程旼原居住的平遠壩頭鄉為義化鄉,村為程源村,河為程源河,河上建有溝通兩岸(程東、程南)之大橋--程源橋;還有程公屋、程公陂、程坑裏、程竹塘,以及程北、程中、程西等地名,程公祠、程公會、程處士專祠、景賢公學、景賢中學、賢鄰小學等紀念建築。在梅縣有程江、程江源、程江橋、先賢堂、程公祠;梅江區有七賢書院(程處士列之)、義化路、程氏公祠等。劉宋年間與程旼同朝的文士徐庾盛讚程旼"萬古江山與姓俱"。

有了程旼,才有程鄉,而程鄉是客都梅州的舊稱。正是由於程旼,當時落後的蠻荒之地才有了"人文秀區"的稱譽!此程旼之為客都人文鼻祖的又一寫照。

● 程旼是最早到達梅州的顯赫客家先祖

客家遷徙有六徙說與五徙說。比較權威的是羅香林的五徙說,五徙說將西晉末五胡亂華的北方漢民南遷定義為客家第一次遷徙,以後又有唐、宋、元明、清四次遷徙。筆者持客家遷徙六次說,即在羅香林的五徙說前加一徙,第一徙為"秦漢",尤其是"秦開五嶺"。筆者認同秦漢遷徙是客家先民的第一徙,但客觀地說,此次遷徙隻是客家先民南遷後形成的一個據點,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客家民係。客家民係的形成是在秦漢一徙後,經晉、唐宋遷徙後基本定型的。

以羅香林的客家遷徙五次說,晉朝是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遷徙,程旼就是這第一次大遷徙而來留下昭昭史跡的客家先民。客家先民在第一次大遷徙時絕大部分隻過了長江,在九江湖口入鄱陽湖畔一帶定居了。563年後,才在第二次大遷徙中大量湧入贛南和閩西,但此時入粵的為數不多。而程旼在此第一次遷徙的時間裏,就到達了今平遠縣壩頭振東村官窩裏。其時入粵的客家先祖恐不止程旼一族,然他人並未見於史冊,蓋因有名者才能留名史冊、流芳百世。由於程旼"信義著於鄉裏",才在若幹文獻中有其遷徙的敘述。因此,程旼是有史記載首批進入今客家大本營內之梅州的客家先祖。這位文獻記載裏最早到達今梅州客家地區的客家先祖,以其在當時的顯赫地位及其對後來的巨大影響,可說是當之無愧的客都人文鼻祖。

● 程旼之德仁義對世界客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程旼嗜書,常習五經,24歲任撰史學士,為皇帝侍讀侍講,官級從四品,在劉宋朝時,程旼看到戰亂頻仍民不聊生,因此棄官率領族人南遷。在平遠定居後,程旼"以德化人",影響了這一帶的南下漢人和原土著居民,使該地民風逐步由"尚氣輕生"變為"和鄰睦族";處理人際糾紛,以"中立不倚"、"道德之最純正者"為本。程旼身體力行的德、仁、義的思想文化精神,使南下漢人與土著居民和睦共處,進而融合為一體,於是有了客家民係的誕生;其以德化人、以仁化人、以義為上的文化精神代代相傳,左右著客家族群的為人處世,成為客家民係不斷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其德、仁、義哺育了眾多的客屬文人雅士、豪傑名流乃至商賈巨富等,至今還影響著當代客家人,使客家族群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使客家人與猶太人一樣,位居世界人類史上的顯赫地位,成為世界上最活躍、最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民係族群。這就是程旼以德化人的偉大曆史功績,以此曆史功績,足以榮膺梅州客都人文鼻祖讚譽。

綜上四點所述,程旼是"五胡亂華"時南遷漢人中首批入粵的客家先祖,有了程旼才有程鄉;程旼以德化人的高尚品行對客家後世影響重大,是客家先祖中德高望重的佼佼者;程旼以仁化人的思想品行是客家民係形成、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支柱;程旼是"百代儒宗"、"人化楷模",理所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客都梅州的人文鼻祖。

(本文有刪節)

(作者馮秀珍為豐順縣人,北京客家海外聯誼會學術部主任,中國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