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梅州名人 > 古代人物
平遠首位進士韓元勳
來源:梅州市旅遊局  時間:2012-05-07 09:29:10  瀏覽:-
字號:

紀念韓元勳的八尺鎮進士公園的進士亭

韓元勳,字昌穎,號雪岩,平遠 縣八尺鳳 頭村人,出 生於1608年。他自幼天資聰穎,7歲就能與人應對。 小時父母送其到黃佘九龍庵私塾攻讀《四書》、《五經》。18歲時結伴徒步到程鄉(今梅縣)參加童子試,早晨從九龍庵出發,第二天到達,他將沿途地名串成歌謠:

攻讀九龍時日長,七娘催促赴科場。

腳踏黃沙齊上路,雞公報曉稔田莊。

手攀香藤長八尺,寸溝出水快湖裝。

不覺行來杉樹坳,大士宮裏去燒香。

共飲良佘不解渴,又買大柘當茶湯。

邁步官田羊子甸,兩口塘映楓林崗。

日暮超竹坳頭歇,店裏蚊多早起床。

直下長田冷水井,肚餓難過三角塘。

才子地裏無飯賣,分水充饑透心涼。

驟雨傾盆雷打樹,相公相慰莫驚慌。

再行五裏黃昏近,歡天喜地進程鄉。

歌謠中九龍(庵)、七娘(嶂)、黃沙、雞公(山)、稔田、香藤(坳)、八尺、寸(稱)溝(勾)水、快湖、杉樹坳、大士宮、良佘(“良佘”為“涼茶”的諧音)、大柘(“柘”為“蔗”的諧音)、官田(上)、羊子甸、兩口塘、楓林崗、超竹坳頭、長田、冷水井、三角塘、才子地、分水(坳)均屬平遠地名,而“雷打樹”、“相公(亭)”、“五裏(亭)”屬梅縣地名。

韓元勳考取秀才後,隨其叔父韓穀餘宦遊江南,居住於無為州衙署,韓穀餘聘請名儒,督導元勳攻讀經史典籍,遂於明崇禎庚午年 (1630)赴科舉考試中舉人。翌年,參加禮部會試而落榜後,一邊廣交學士名流,一邊周遊名山大川,足跡遍及古今城池苑圃,大開眼界,學術益精。明崇禎十年(1637),他再赴科場中進士,為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平遠建縣後首位進士。

明崇禎年間,朝綱不振,國勢衰弱。新榜進士韓元勳被詔入朝廷後,向崇禎皇帝慷慨陳述理政主張,倍受賞識,被授予行人司行人職,派駐琉球。韓元勳知識淵博,識大體顧大局,令島人敬服,更得皇帝器重。後因北麵清兵進犯,京都外圍的幾個重鎮被清 兵攻占,明崇禎 十一年(1638),韓元勳奉詔回京都,升任浙江道監察禦史,巡視江蘇、浙江等地。其洞察民瘼,懲治貪官汙吏,所到之處,政聲卓著,受封朝廷晉階光祿大夫。

李自成於明崇禎 十七年(1644)率領農民起義軍占領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明朝將領吳三桂在山海關引清兵入關,從此大江南北戰火紛飛。1644年5月,韓元勳隨尚書史可法潛回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即位建立南明政權,年號弘光。韓元勳升任都察院左都察禦史,以正義感召天下,維護綱紀,禦犯清亂,挽救混亂政局,以求複興明王朝。馬士英趁新都初立之際,依仗實權,排擠史可法。韓元勳聯合大學士陳方策等人,對馬士英嚴加控製,震動朝野。不久,清兵攻破揚州,史可法戰死,福王逃往蕪湖被捕,南京亦即告瓦解。1645年6月,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鄭鴻逵等人擁戴下,於福州稱帝,改年號隆武。

隆武二年(1646),韓元勳考慮到何騰蛟、楊廷麟收編農民軍後在湘贛勢力日益壯大,為策安全,便奏準隆武帝走汀州奔向湖南。接著明軍又在仙霞關被清兵戰敗,韓元勳便跟隨隆武帝自延平走汀州,日夜兼程,途中與群臣共作決策,但最終不敵。8月,明室江山大部陷落,韓元勳單身曆險回到家鄉,但他矢誌反清複明,呼號擁明人士力圖再舉。此時,韓元勳接到廣西巡撫瞿式耜、兩廣總督丁楚魁的書麵招邀,他決意前往,共謀匡複,報效明室。但潮汕、惠州一帶已被李成棟占領,韓元勳無法前往,悲憤至極。此後,韓元勳在家鄉設靈遙祭故主,從此不再過問國事。清順治七年(1650),韓元勳卒於家中,終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