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評定的“南粵先賢”程旼,是 客家人文鼻祖。這已是眾人皆知。然而,經考證得出的“1600多年前程 從中原帶來‘福’文化落戶平遠”的曆史結論,卻鮮為人知。1600多年前,程旼從中原南遷到平遠帶來“福”文化,造福一方,為百姓謀福利,從此平遠亦稱“福地”。程旼·福文化造“福”客家文化的故事,恒久雋永。今日平遠,舉力修建程旼故居,建成程公園,舉辦程旼文化研討會,首創“程旼·福文化節”,將這千百年來的客家文化經典傳承和弘揚,打造客家文化始祖地。為弘揚這一獨特千年福文化,7月17日,平遠首屆程旼·福文化節在程 故裏大柘鎮程北村舉行,本版就此拾擷,以饗讀者。
“德、仁、義”文化精神代代相傳
程旼(公元419—518年),祖居河南司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縣南40裏)。據程誌遠《程旼是中原遷梅的客家先賢》,他的上代為程嬰之後裔程元譚,因“永嘉之亂”和“五胡亂華”,於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南遷。由弘農(河南靈寶)到山東東阿(山東阿城),再南下至建康(南京)、新安(安徽篁墩)、婺源(江西婺源)、寧化石壁(福建寧化),到南海義安。程旼攜長子程鬆一家和部分族人,輾轉遷至南海義安郡屬壩頭(今梅州平遠大柘壩頭官窩裏),從此在此地定居。
按羅香林的客家遷徙五次說,晉朝是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遷徙,程旼就是這第一次而來留下昭昭史跡的客家先民。程旼娶妻夏氏,生子三:程鬆、程杉、程梅。程旼、程鬆、程杉的名字和事跡,均被載入《清康熙·程鄉縣誌》、《清乾隆·嘉應州誌》、《中國名人大辭典》等。早期南遷的客家先民程 ,堪稱客都梅州的人文鼻祖,其身體力行的德、仁、義的思想文化精神,代代相傳,成為客家民係不斷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
“福”潤人間——
德化鄉民孕育“和鄰睦族”
在平遠定居後,程旼“以德化人”,影響了南下漢人和原土著居民,使該地民風逐步由“尚氣輕生”變為“和鄰睦族”;處理人際糾紛,以“中立不倚”、“道德之最純正者”為本。
經考證,程旼南遷落戶平遠後,建涼亭、辟山道、修水利,傳授中原耕作技術,使當地逐步改變“刀耕火種”等落後的生產狀況。他倡導崇文重教之風氣,使蠻荒之地日漸開化,由崇巫覡、守舊,逐漸代之為敦本、重教、崇文、重創新。他秉義懷仁,以德化人,用信用和道義去感化、教化一方民眾,並經常周濟貧苦,因此和原著民和睦相處,和諧共濟。
自宋代以來,讚頌程旼的匾額亦不少。如:清乾隆督學正程岩到程鄉督學時,親題大匾“百代儒宗”,立於程公祠上廳;清嘉慶壬申年督學正程國仁又賜兩幀大匾“人倫模概”、“風起百世”,置於程公祠下廳梁上;還有“源遠流長”、“敬仰千秋”、“景仰前賢”三幅大匾。在入閩粵贛咽喉之古驛道梯雲嶺上,也有明平遠縣令李允懋為紀念程旼所鑿的摩崖石刻“百粵高人”。
“福”披平遠——
六月六鄉親們自發聚集紀念
元朝至年十三年(公元1279年)六月,元朝統治者攻占梅州城後,為征服不服“王化”的人們,元兵殘忍殺害百姓,一部分元兵來到當時的義化都壩頭堡奸淫擄掠。程氏一係會聚全族共同商議後,用烈酒灌醉元兵將領後,把元兵首領和凶惡元兵殺了。這惹惱了當時的元朝統治者,公元1279年農曆六月初六,元朝派了100多個騎兵,手持馬彎刀,以壓服“反叛”。程氏一係為保衛家鄉,在程公的率領下,以棍子、鋤頭等生產、生活用具為武器與元兵搏鬥。最後因實力懸殊,被元兵圍殺。元兵走後,附近的各姓群眾為紀念保鄉土、護百姓的程氏一族,收集好他們的屍首埋在壩頭榕樹崗。從此,當地群眾每年六月六自發舉行紀念活動。
千百年來,每年六月六成了當地百姓紀念客屬先賢程旼的一個重要節日。節日活動主要有三項:祈福、打鬥聚、看大戲。去年5月,這一傳統節日被確定為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傳承這一文化,今年,大柘鎮群眾組織了包括庚寅年六月六祭程 、福祖公王、傳統民俗活動、民間藝術表演等多項內容的“程 ·福文化節”,引來了各地遊客、當地群眾前來祈福。
“福”譽梅州——
朝廷命名程鄉縣延續1300多年
“世界客都·梅州”素有“先有程旼,後有程鄉,再有嘉應州,最後是梅州”之說。
公元 479年,時任海陽(後來的梅縣,當時平遠也屬其地域) 縣令再次將程旼的美好德行報告給朝廷。皇帝便賜給他“義化”稱號以示表彰。後來,縣令呈報朝廷將程鄉周圍拓展為義化都,朝廷於當年用程 姓氏命名為程鄉縣。於是,以程 之姓作為縣名的程鄉縣,一直沿用到雍正十年才改名為嘉應州,前後延續了1300 多年,這是中國曆史上非常罕見的殊榮。
程旼曆經齊、梁、陳、隋各代,由於其“人倫模概”的高風亮節,後人名其都曰“義化”,鄉曰“程鄉”,源曰“程源”,江曰“程江”,縣曰“程鄉縣”。在梅州,曆代為紀念程 而建立的祠、會、橋、路、學校比比皆是。
“福”照客家——
傳播中原文化造就人文秀區
廣東曆史文化名人展主要撰稿者、原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曆史學家張磊介紹:“程旼是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屬名賢之一,他在1600多年前帶領家人和部分族人從中原遷徙至梅州,教化鄉民,傳播中原文化。”
程旼身體力行的德、仁、義的思想文化精神,使南下漢人與土著居民和睦共處,進而融合為一體,於是有了客家民係的誕生;其以德化人、以仁化人、以義為上的文化精神代代相傳,至今還影響著當代客家人,使客家人與猶太人一樣,成為世界上最活躍、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民係族群。
千百年來,程旼的名字連同他的品行德操、功譽事跡,在平遠、在梅州乃至世界客屬地區代代相傳。也是由於程旼,當時落後的蠻荒之地才有了“人文秀區”稱譽!程旼也因此入選“118位客屬名人”的首賢,亦被廣東舊《通誌》遴選為“廣東古八賢”之一,後被廣東評為“南粵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