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梅州名人 > 古代人物
梅州客家唯一的“探花”羅孟郊
來源:梅州市旅遊局  時間:2022-03-07 09:22:44  瀏覽:-
字號:

  羅孟郊,號休,興寧縣刁坊鎮羅壩村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考中舉人,宣和六年中探花,授職諫議大夫、翰林院學士。羅孟郊等極力支持尚書兼右丞相李綱,堅決主張抗金複仇,收複失地。他不滿大尉蔡京擅權,指示大學士陳東等聯名上書,稱蔡京、朱麵力 等6人為"國賊"。宋欽宗準奏,把"六賊"中的幹將王黼、朱麵力等治罪。後來當金人南侵時,欽宗懾於金人氣焰,欲罷李綱的尚書兼右丞相、親征行營使之職,以討好金人。羅孟郊又與陳東等發動京都近萬人到皇宮前上書請願,要求留用李綱,為國效力。宋高宗南遷後,奸相秦檜掌權密謀與金人議和,受到羅孟郊與葉三省等人的極力反對。秦檜恨之入骨,指使禦使羅汝木骨,奏謗羅孟郊"非橫議"。結果,羅孟郊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被貶於江西興國,次年病逝,享年62歲。

  檜死後,高宗下詔複用羅孟郊等人,得悉羅已去世,遂追贈"禮部尚書",敕葬於興國軍甘棠山。

  相傳,羅孟郊幼時家貧,晚上讀書常患燈無油之苦。一日晚上,孟郊夢見一白發童顏老者,自稱是掛榜山(位於興寧城南,距城3公裏,今神光山)山神石古大王,對他說,感你讀書刻苦,特上天采得五色祥雲,懸於掛榜山上,以供晚上照明。孟郊夢醒,即翻身下床,走出室外一望,果見掛榜山霞光璀燦、瑞氣千條。即拿上書本,爬上山頂攻讀。此後夜夜"神光映讀",學業大進,掛榜山亦因之改名為神光山。神光山南麵有"墨池"。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湧出,彙成一池,水色深碧。相傳羅孟郊少年時習書池邊,洗硯於池,水成墨色,故名。

  明正德年間為興寧縣令的江南才子祝枝山勒石為83字的《墨池銘》,豎於池邊。銘文有雲:"天作高山,下有汪泉。昔公臨之,染白以元。我今從之,清藻以宣。"明萬曆年間縣令陳應薦亦書"墨池"二字刻碑立於池邊。墨池旁邊有"墨池寺"。創建於明朝,曾為"探花祠"和"探花書院",寺內花木扶疏,幽靜清穆,有羅孟郊詩:"一自題名後,思歸何日歸。雖然著官錦,不及舞斑衣。故裏桑榆晚,他鄉雨雪霏。庭前停玉軫,目送雁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