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梅州名人 > 古代人物
客家人唯一的武狀元——李威光
來源:梅州市旅遊局  時間:2021-02-23 09:00:01  瀏覽:-
字號:

  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楫,號韜序。五華縣華城鎮黃埔村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出生在山區農村一個小康家庭。

  五華城鄉武術盛行。李威光在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響下,年少時便投館拜師,學習武藝。由於他天資聰穎,勤學苦練,一招一式,一拳一腳,紮紮實實。不幾年,刀、槍、棍、棒、騎射皆能,武藝出眾。他身材碩壯,體高七尺,膂力過人。乾隆十五年(1750),適逢開科縣試,十六歲的李威光赴考,名列前茅,入選武生。這更堅定了李威光矢誌武道的決心。在他的父母支持下,聘請了武藝高強師傅在家裏授藝。李威光不怕辛苦,勤學苦練,常以"書要讀,拳要練,老婆娶不娶都隨便"的口語自誓。十年寒暑,他的武藝日精,在周圍鄉村中,頗有名氣。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李威光赴省參加庚辰科鄉試,金榜題名,高中武舉。但仍習武不輟,矢攀高峰。他常穿著自製四五十斤的石屐(用大麻石鑿成形似木屐,用麻繩作屐皮),以練腿力;朝夕抱舉三四百斤練武石,以練臂力。勤奮不負有心人。李威光的武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乾隆三十七年(1772)李威光束裝上京,參加壬辰科會試。殿試一舉成名,欽點狀元及第。

  李威光狀元及第後,皇帝極為器重,起先留他在京城授頭等侍衛,警衛金鑾殿,並曾跟隨乾隆皇帝去郊區狩獵。他不僅為皇帝護駕,且在狩獵中,打飛鳥,獵狡兔,箭不虛發,隨臣大為喝彩。乾隆四十二年(1777),授他為廣西提標左營遊擊。由於李威光不僅熟知天文地理,而巳熟知沿海島嶼情況。因此,不久調任浙江黃岩鎮標水師中軍遊擊,旋又晉升為福建烽火門參將。

  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台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眾起義,攻克彰化、鳳山,圍攻台灣府城(今台南),朝廷震驚,遂派兵鎮壓。清朝繼派福相國(福安康)並調福建烽火門參將李威光領兵征討,清兵反敗為勝。平息了事端後,授李威光軍功加一級,記功二次,將他留守台灣,晉升為台灣平安協水師副將。

  乾隆六十年(1795)在家逝世,享年六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