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曆史沿革 > 民俗風情
平遠船燈舞
來源:梅州市旅遊局  時間:2018-03-19 16:09:25  瀏覽:-
字號:

平遠船燈舞是平遠縣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在客家地區乃至廣東省內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6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11月,平遠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船燈舞之鄉”。

平遠船燈舞在平遠縣流傳已有200多年的曆史,每逢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節以及喜慶豐收之時,差幹、仁居、上舉、泗水等地的群眾便由家族或村寨自發製作、排演船燈舞,以此來慶祝節日,表達豐收後的喜悅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平遠船燈舞表演形式有單船、雙船、三船或多船,通過追船、跳船、漂船、旋船、拉船、彙船等表演。船燈舞由3人表演,有男女演員各1人,男飾老翁,女飾孫女,以歌為主,分別在船頭、船尾表演,還有一個藏在艙內操縱彩船,用一布條係於艙內前後對角處,伴在雙肩,雙手抓緊前後橫檔另一對角處。表演時,將船體舞動,前後左右行進,停靠搖擺自如,全由操船者控製,艙內艙外表演動作嫻熟,配合默契,自始至終給人以“船在水中行,人在船中舞”的韻味。伴奏樂器以民間管弦樂器如嗩呐、笛、揚琴、三弦、板胡、二胡等為主,有時還加上鑼、鼓、鈸、鐺等打擊樂器,節奏明快,氣氛熱烈。曲調大多為民間小調,如《漁家樂》、《鬧元宵》、《迎風鬥浪》、《夜行船》、《賣雜貨》、《十二月古人》等,表演內容起初為爺孫兩人出海捕魚,娛樂升平,以後逐漸增加男女談情、勸世諷俗之類的內容,無一定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