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興寧頗具客家風情的傳統節目,民間舞蹈藝術的一朵奇葩,已有100多年曆史。“杯花”原是道教中的一個舞蹈節目。以前,道士在表演時通常用五句板說唱的竹板進行擊拍,然而道士朱官祥對其進行了改革,即以興寧產的“伯公杯”代替竹板,使節奏更多樣,聲音更清脆,富有技巧性,從而使之成為興寧道教中特有的一種舞蹈形式。建國後,該舞蹈一度廢止。1956年,興寧第四中學的羅渣、謝月文老師和文化館創作人員範晴作詞,謝高、羅渣編曲,以民間小調和本地水口山歌為基對其又進行了改編,編成舞蹈。文化工作人員後來對舞蹈道具杯子進行不斷改革與創新,杯花舞變得更富有技藝性,表演更加靈活。興寧全市現有24支表演隊,常年活躍在校園、社區、農村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