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2015年,梅州市有衛生機構335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55個,村衛生室2434個;床位15500張;衛生人員2732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1446人,含執業(助理)醫師21446人、注冊護士7276人。2015年,計生戶籍人口報表566.34萬人,其中流出110.18萬人,全市戶籍人口已婚育齡婦女110.35萬人,其中流出 31.3 萬人。
【醫藥衛生體製改革】 2015年,全市投入醫改資金271063萬元,比上年增長35.34%,其中市級投入資金25709萬元,比上年增長11.13%。2015年,成立梅州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出台《2015年度梅州市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工作任務落實情況檢查評估方案》《梅州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等,全市7個縣(市、區)17家縣級公立醫院列入改革範圍,覆蓋麵100%。17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破除以藥補醫,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4月,平遠縣和蕉嶺縣相繼出台醫聯體試點實施方案,分別由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與鎮衛生院建立醫聯體,並掛牌實施;9月,興寧市水口鎮衛生院掛牌成為興寧市人民醫院分院,啟動緊密型醫聯體的試點工作。
【衛生項目建設】 2015年,市爭取中央投資項目9個,總投資2073.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641萬元,地方配套1432.6萬元。落實“五個一”設備配置項目,109個鄉鎮衛生院配置379台設備,總投資5307.5萬元,其中省級財政下達補助經費3184.5萬元,地方配套2123萬元。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全市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326萬份,建檔率75.6%;穩步實施免疫規劃,一類疫苗接種率達96%以上。出台《梅州市醫療衛生重點項目規劃建設方案》,啟動梅州市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將田家炳醫院從市人民醫院分離出來,設置床位1000張,重新組建梅州市中醫醫院(田家炳醫院),12月5日,市中醫醫院正式掛牌運營,填補沒有市級中醫醫院的空白。梅州市采取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的模式引進北京國豐源有限公司和廣東新南方集團,計劃投資34億元,分別在梅州城區芹洋片、江南片選址新建東山醫院(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紫合梅州醫院。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整體遷建項目完成規劃、設計等項目前期工作。
【疾病預防控製】
傳染病防控 2015年,梅州市未報告甲類傳染病病例,報告乙、丙類傳染病33301例,總發病率754.16/10萬,比去年同期下降1.97%。其中:報告乙類傳染病16種14017例,發病率321.65/10萬,比上年同期上升1.60%,死亡17例;報告丙類傳染病8種19284例,發病率442.51/10萬,比上年同期下降4.41%,無死亡病例;全年未發生重大傳染病暴發疫情。2015年,梅州市報告發生H7N9流感病例8例,其中死亡1例,治愈7例。完成4名非洲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國家回鄉人員的追蹤和健康監護,均未發現異常情況。未發生登革熱輸入性和本地病例。2015年,全市各地出動消殺隊員11991人次,清理蚊幼蟲孳生地18502處,清除衛生死角3212處,環境整治麵積約200萬平方米,使用消殺、滅蚊藥物約14.96噸。全市共舉辦17期專業人員技術培訓班,培訓6791人次,進行廣播電視宣傳報道25次,印製發放宣傳折頁約15萬份,張貼宣傳海報約1950份,懸掛橫幅234條,製作宣傳欄218期,發送微信、微博約2000條,發放通知單約2000份。
慢性病防治 2015年,全市發現活動性肺結核病人2996例,其中初治塗陽1000例。建立健全患者追蹤、轉診和網絡核查製度,非結核防治機構報告肺結核或疑似肺結核患者5196例,轉診率78%,綜合到位率88%。至2015年底,全市高血壓患者數約427514例,管理人數249130例,管理率58.27%,其中規範管理人數241774例,規範管理率97.05%;糖尿病患者85123例,管理人數59651例,管理率70.01%,其中規範管理人數58135例,規範管理97.46%。推進精神疾病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排查、登記、治療、建檔和錄入工作,全年檢出患者23361例,檢出率5.4‰,年管理率94.61%。
【公共衛生監測】 2015年,全市8個縣(市、區)分別設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和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實現所有縣(市、區)監測工作的全覆蓋。共完成575份省委托化學汙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樣品采樣、105份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采樣與檢測和555份省監測樣品檢測任務。
【衛生監督】 2015年,全市有各類公共場所3638 家,其中持有衛生許可證的3572家、占98.2%;檢查公共場所經營單位8063家次,監督覆蓋率100%。全年檢查生活飲用水經營單位378家次,監督覆蓋率100%。全市放射診療機構監督覆蓋率100%。對123間學校的教學環境衛生、306間學校的傳染病與常見病防控措施、287間學校的飲用水衛生進行監督檢查。對全市31間普通中小學校進行綜合評價,評出B級(合格)學校25間、C級(不合格)學校6間。對3276間醫療衛生機構、880間有關門店進行監督檢查,查處無證行醫237宗、醫療衛生機構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5宗,收繳非法醫療廣告牌282塊。全市檢查醫療衛生、計生技術服務機構833家,查處錄入孕情消失案1宗、胎兒性別非法鑒定3宗。全年受理衛生違法案件 264宗,立案處罰221宗,取締209宗,結案 188宗,繳交罰款38.89萬元。全年受理各類衛生許可申請8063份、核發各類衛生許可8012份
【衛生應急】 2015年,有效處置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1起。其中H7N9禽流感7起、水痘疫情2起、腮腺炎1起和聚集性諾如病毒感染1起,累計報告病例90例,死亡1例。2015年,完成省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隊伍組建工作;組織開展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專題演練,組織全市衛生計生係統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應急防控知識培訓。
【衛生信息化】 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15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光纖專網接入工作,實現通過VPN專網接入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全市兒童預防接種信息上傳完成率97.69%。興寧市率先構建涵蓋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衛生站),集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等功能為一體的衛生信息化管理係統。全市完成各定點醫療機構與社保信息係統實時聯網結算工作。
【醫政管理和藥物政策】
醫政管理 2015年,批準設置新醫療機構17間,新執業登記醫療機構13間,完成市直醫療機構校驗132間;全年完成醫師執業注冊、變更注冊1616名,注銷58名;完成鄉村醫師執業注冊、變更注冊1607名,注銷264名。每千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達到3.6張、2.13人、1.68人;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2032萬、出院人次5.09萬,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5月,市政府審議通過《yabo88 關於印發梅州市疾病應急救助製度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縣兩級疾病應急救助製度。2015年全市疾病應急救助3298人,申請應急救助資金1755.82萬元。全市有1198名考生參加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883名考生參加理論筆試。全年受理病殘兒申請資料94份,對全市86名病殘兒進行鑒定,並出具病殘兒鑒定結論。全市發生醫療糾紛59起,比2014年(122起)下降63%。
藥物政策 2015年,全市公辦基層醫療機構全麵實施基本藥物製度,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完成省政府、省衛計委對基本藥物配備和金額使用要求,全市17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214家村衛生站實行零差價銷售基本藥物製度。落實陽光用藥製度建設工作,組織藥事管理專家開展陽光用藥製度建設及合理用藥督導檢查,規範藥學服務和醫務人員合理用藥行為,改善醫師不合理處方行為。繼續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建立和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機製,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製度,規範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加強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管理工作,對全市醫療機構的業務人員進行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合理使用專項培訓,25家醫療機構進行《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購用印鑒卡》換卡或變更項目工作。
[婦幼保健] 2015年,全市完成孕前優生健康檢查43415人,目標人群覆蓋率108.72%,信息係統建檔率達到100%,檢出具有風險因素的夫妻9412人,均由服務站優生谘詢醫師進行優生谘詢指導,完成早孕隨訪28790人次,妊娠結局隨訪7504人。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優化服務流程,加強實驗室質量管理,8個縣計劃生育服務站參加省衛計委組織的實驗室質控,成績均為優秀。全市孕產婦地貧篩查61082人,篩查率94.18%,地貧基因檢測6364人,產前診斷248人,發現重度地貧16例,人工終止妊娠16例。
【基層衛生建設】 安排市、縣級醫院醫生下鄉掛職幫扶提高中心衛生院的綜合服務能力,建成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新機製,協調醫保行政管理部門製訂醫保報銷約束製度和醫保報銷目錄與基本藥物目錄銜接。開展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蕉華社區以該區蓮塘辦事處為簽約試點,簽約1001戶家庭4052人,除外出務工人員外,簽約率接近100%;平遠縣石正鎮衛生院簽約6個村967人;江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1121戶,共3654 位居民。各簽約單位對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患者等重點管理人群實行分類管理。2015年,梅江區江南社區順利通過“國家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複審,成為全市第一批“國家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遠縣八尺鎮中心衛生院、豐順縣浦寨鎮衛生院創建“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順利通過國家級考核驗收。2015年,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和全市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參與廣東家庭醫生宣傳活動,獲得23個獎項。
【科研教育】 2015年,受理醫藥衛生科研課題申請116份,通過立項課題87項。1月,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技能培訓中心掛牌啟用,當年招收規範化培訓學員42名,其中博士學曆2人,碩士學曆15人,本科學曆25人, 339人參加廣東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公共課統一考試,發放合格證書146份。全市加大訂單定向免費培養農村衛生人才宣傳力度,錄取訂單定向考生27名。
【愛國衛生與健康教育】
愛國衛生 2015年,梅州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迎來首次複審,五華縣、豐順縣被省愛國衛生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縣城”稱號。全市130個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215個村被梅州市愛國衛生委員會授予“梅州市衛生村”稱號。截至2015年底,市農村改水受益人口3962955人,自來水普及率99.57%,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63.85%。8個縣(市、區)水質檢測中心建設完成設備采購、安裝、調試工作,完成中央投資576萬元,完成中央投資率100%。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規劃修編基本完成,規劃總投資約36.99億元。新增無害化衛生廁所33366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7.17%,其中無害化衛生普及率81.93%,比去年分別提高1.26%和3.29%。
健康教育 3月,製定《2015年梅州市居民健康素養調查方案》,5月,完成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工作,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3.56%,達到《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建設“十二五”規劃》和《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公共場所禁煙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開展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禁煙工作暗訪檢查的通知》,302個單位被省衛生計生委批準為“廣東省無煙單位”。
【中醫藥工作】 2015年,梅州市每萬常住人口擁有中醫執業(助理)醫師3.7人,居全省第4位;中醫類醫療機構門診量占全市總量的42.4%,居全省第2位;93%的基層醫療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醫院病床使用率90.1%;中醫醫院人均住院費用分別低於省、市平均水平的33%和28%。8家縣(市、區)級中醫醫院全年門診人次99.78萬人次,同比增長2%;住院人數5.08萬人,同比增長12%;業務收入5.01億元,同比增長16%;平均每門診人次費用180元,同比上升7%;每一出院者平均費用6330元,同比上升5%。5月,新增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蕉嶺縣、興寧市5家中醫醫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截至2015年底,市、縣兩級均建立中醫醫院,全市7家中醫醫院全部通過二級甲等評審,全市72%的鄉鎮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完成規範化建設改造任務。梅州市“創建國家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項目縣(區)覆蓋率50%;中醫藥綜合服務區落實建設項目86個、建設資金860萬元,全市遴選出14個先進示範建設單位;全市設立中醫“治未病”科室的中醫醫院8個,占總數的89%;設立中醫“治未病”服務點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75個,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56%。2015年,梅州市獲得省中醫藥科研項目3個,中醫藥科研獲得市科學技術三等獎項目1個;獲得市醫藥衛生科研課題7項;確定省名中醫師承培養對象4名,國家中醫藥傳承工作室項目1個。
【援建工作】 2015年,完成省第28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組建工作,醫療隊預備隊員於11月23日在廣州市進行為期6個月的出國前綜合培訓。第28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由27人組成,其中專職隊長1人,醫務人員21人,廚師2人,3名翻譯;男性隊員20人、女性隊員4人;具有副高職稱10人、具有中級職稱隊員6人。醫療隊專職隊長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黨組成員、副調研員蔡演歆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