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文化建設】市文化部門在全市範圍內規劃建設60個“三多三促”(多形態文化,多功能利用,多元化投資;促古民居保護,促文化旅遊,促社會和諧)模式的農村文化俱樂部,項目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項目”創建資格。在全市範圍內建設1個博物館、3個鎮(街道)文化站公共電子閱覽室、956個村文化室電子閱覽室設備。開展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工作,全年全市放映24558場公益電影,超額完成任務。同時,做好農家書屋提升工程,加大補充更新配套出版物力度。
【文化遺產保護】組織開展“非遺大觀年”活動和2015年全國文化遺產日活動,不斷擴大非遺文化的影響力。做好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工作,新增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項省級非遺項目和24位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做好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集中力量做好普查數據的登記、審核和上報工作。編輯出版《客家山歌係列叢書》,編印集客家諺語、童謠、歇後語、家訓於一身的《客家文叢》。
【文藝活動】參演“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閉幕式暨“中俄媒體交流年”開幕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舞台展現市文藝院團的綜合能力。繼續打造“客都藝韻”之“周六有歌”劇場,組織優秀山歌劇目的常規演出和市場化運營,培育演藝市場。打造排演大型客家歌詩劇《夢幻客都》,廣獲好評。開展“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傳承保護和發展客家山歌。舉辦“珠江情·梅州韻”廣州、梅州兩地群眾文化交流演出。組團赴南非、毛裏求斯、新加坡等地進行文化交流,為海外華人帶去精彩的文藝表演。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被省藝研所選定為“廣東省藝術研究所梅州創作基地”。
【文化產業發展】組團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其獨特的客家文化元素亮相,獲得創意銅獎及優秀展示獎。成功舉辦第三屆梅州市客家文化創意產品博覽會,來自台灣以及7個省、22個市的134家展商參展,實際成交額2900萬元,展示梅州經濟社會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
【市場管理】加大對城鄉網吧、娛樂、演出等文化場所的監管力度,開展“淨網”“清源”“秋風”等“掃黃打非”專項行動,依法查處違法經營活動。全市組織開展交叉檢查1次,組織暗訪90人次,案件督查10宗,開展業務培訓工作2批次。全市執法人員全年共出動檢查45806人次,檢查經營單位11390家次,受理舉報電話25個,責令整改違規場所31宗,責令停業整頓違規場所1家,警告68家次,罰款75家,立案調查81宗,辦結案件96宗,收繳違規圖書8000多冊,報紙248張,音像製品312張,取締“黑電台”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