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
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探索“客都民意警務”模式,開展“3+2”(反黑惡、反毒、反盜搶3個“規定動作”+2個“自選動作”)專項行動,重點偵破涉毒、涉黑惡、涉盜搶、涉賭、涉詐騙等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案件。
命案防範貫徹落實7月8日全省命案防範工作現場會精神,加強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和救治,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命案特別是“民轉刑”命案和重特大案(事)件的發生。
立體化治安防控網絡構建重點完善街麵巡邏防控網、群防群治防控網、單位行業場所防控網、區域警務協作網、技術視頻防控網、虛擬社會防控網等“六張網”。推進平安視頻建設工程,著力升級視頻監控係統,建設一類監控點3660個,實現主幹道路、重點地區“全覆蓋”。
無邪教創建示範工程支持蕉嶺縣爭創“全國無邪教示範縣”,已通過省驗收。開展5個示範鎮、40個示範村(居)的“創無”基礎性工作,維護政治安全。加強反邪宣傳陣地建設,在劍英公園設立宣傳欄和借助全市271個公共電子屏進行宣傳,創新製作移動宣傳版畫200多套,組織觀看120場教育片(展),發放宣傳品近15萬份。
重點鎮(街)治理出台《梅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點治理鎮(街)實施辦法》,確定豐順縣豐良鎮、五華縣安流鎮、平遠縣大柘鎮三個鎮為2015年度重點整治鎮。
【創新社會治理】一是以蕉嶺縣為試點,拓展現有的鎮村綜治信訪維穩平台功能,率先在全省建立集社會服務、社會管理、平安建設、信訪維穩等功能於一體的社會治理服務中心(站),通過幹部下沉、服務下移,對現有社會服務管理進行優化,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服務,探索出“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得到廣大群眾好評。二是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手機直播看庭審、裁判文書網上“曬”、市民體驗“當法官”等活動,以“公開透明”倒逼“公正公平”。三是市檢察院通過派駐鎮(街)檢察室、推行“三解”(刑事和解、控申疏解、民行調解)工作法、加強社區矯正等形式,融入平安梅州創建工作。四是市公安局出台“微改革、微創新”等舉措,構建“輻射省際、覆蓋全市、縱連城鄉、直擊到點”的同心圓式智慧安防體係。五是司法行政部門在公園、美麗鄉村建設中注入法治文化元素,全市建成法治文化公園、法製廣場482個。
【推進執法、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市中級人民法院製訂《梅州法院審判權運行機製改革試點方案》。市檢察院開展職權、人員相關情況調研。市公安局對地市級公安機關內設機構科學設置進行調研,根據廣東省《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快製訂出台市戶籍製度改革方案。
案件協調及執法監督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實施量刑規範化建設,聽取各方麵意見,采納量刑建議。進一步細化執法規範、強化執法觀念、明確裁判標準、規範量刑幅度,紮實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2015年,市委政法委對五華法院、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禁毒工作進行執法檢查,落實《廣東省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實施辦法》,未發現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行為。
【法治氛圍營造】一是注重挖掘客家文化中“和文化”內涵,找準與政法工作的結合點,在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過程中,將柔性、合意的調解方式與剛性、強製的行政司法措施相結合,堅持以調為主、能調盡調。全市全年人民調解處理的14000多宗案件,自願和解的達99%。二是推行“一村(居)一律師(顧問)”,組織律師事務所與試點各村簽訂顧問合同,為每一個行政村配備一名律師作為駐村法律顧問,解答群眾法律谘詢和調解案件,為村民提供法律服務。全市所有村(居)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三是市法學會通過組織開展法學報告會和“全市政法重點工作大家談”征文活動,發揮市法學會法律實踐研究作用,為地方立法提供服務和智力支持。加強市法學會基礎建設工作,全市8個縣(市、區)均成立縣級法學會。四是創新形式開展普法宣傳。“點單式”法治宣傳,組建“普法宣講團”,開展“普法宣講百鎮千村行”和“普法宣講進百校”活動。在市華僑博物館及各縣(市、區)舉辦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公開展覽,強化國家安全意識教育。
(市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