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今日風采 > 社會事業
衛生健康(2020)
來源:本網  時間:2022-04-05 11:33:14  瀏覽:-
字號:

衛生健康綜述

  【衛生健康概況2020年,梅州市有衛生機構2966個,其中醫院類機構48個、基層醫療機構2823個;有床位20534張,其中醫院類機構床位13808張、基層醫療機構床位5104張,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5.30張;醫療衛生機構有在崗職工3235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6524人,含執業(助理)醫師10161人、注冊護士10713人,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為2.62人、2.77人,分別比上年增加0.42人、0.43人。全市診療量2011.72萬人次,出院量58.3萬人次。全市出生人數35800人,出生人口性別比115.95,出生率9.13‰,自然增長率2.43‰。

  【醫療衛生重點項目推進】2020年,梅州市35個在建省市醫療衛生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3.54億元,投資率97.3%;申請5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獲得補助資金4568萬元。申報公共服務醫療衛生領域補短板項目66個,包括基礎建設、醫療設備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等,建設資金168.5億元。

  【衛生健康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建設2020年,梅州市醫療信息化“雲援”疫情防控,迅速建成啟用網上問診、線上防控登記、視頻會議、遠程會診“四個平台”,運用大數據,為做好疫情防控決策部署、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強力技術支撐。組織梅州市人民醫院、粵東醫院2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接入廣東省遠程醫療平台,開展新冠肺炎救治遠程醫療服務。在全省率先建成啟用市、縣、鎮、村四級全覆蓋視頻會議係統,確保上級防控工作部署直達基層一線。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全市23個公立醫院完成接入省電子健康碼管理平台,推廣電子健康碼應用,逐步實現“一碼通用”。31個公立醫院開展健康信息便民“五個一”攻堅行動,普遍提供智能預約掛號、導醫分診、預約檢查、移動支付、健康診療信息推送、檢驗結果自助查詢、滿意度評價等網上服務。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市中醫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3個三甲醫院建成互聯網醫院。構建全市健康醫療業務專網,全市184個各級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接入省基衛係統彙聚點,建成完善全市健康醫療業務專網,實現“一網聯通”。完善遠程醫療係統,將省遠程醫療係統延伸至市縣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和梅州市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2家新冠肺炎救治醫院,實施粵東西北地區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項目(遠程醫療擴麵項目),全市新增37個公立醫療機構接入省遠程醫療平台,市縣鎮村四級遠程診療全覆蓋。加快5G網絡建設,全市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免費開放公共場所和所屬公共資源用於5G基站建設,規範5G基站相關收費,加強市縣衛健部門、救治醫院等重點區域的5G網絡建設,確保應急指揮、視頻會議、疫情磋商、專家會診等信息暢通。建設縣域醫共體信息化係統,按照“六個統一”原則,啟動統籌、集約建設縣級醫院信息化係統,健全醫院信息平台功能,推動信息係統互聯互通,促進分級診療格局形成。做好網絡信息安全工作,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網絡信息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做好日常防護,開展“護網2020”行動,開展網絡與信息安全專項大檢查。

  【醫藥衛生體製改革2020年,高水平醫院建設高質量推進,梅州市人民醫院疑難複雜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全省120家三級綜合醫院DRGs評價多項指標位於前列,總權重數排在全省第三;牽頭建設梅州市胸痛中心聯盟,成為廣東省僅次於廣州、深圳,第三個中國胸痛中心聯盟成員單位;學術交流合作深入開展,與華為等一流企業戰略合作共建5G示範醫院;建成院前院內救治一體化信息係統和院內一站式急救體係,突發急性傳染病實驗檢驗平台啟動升級,感染性疾病負壓隔離病房常態化運作,成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耐多藥、疑難重症肺結核救治,以及艾滋病一站式服務等領域水平穩步提升。分級診療製度加快建設,豐順、平遠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梅江區城市醫療集團試點成效顯現,市縣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建立各係統網格化醫聯體,構建實施三甲醫院與重點中心衛生院托管幫扶機製,全市建立完善各類醫療聯合體35個,實現全市全覆蓋。

  年內,梅州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分類分級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政策效果評估監測,取消藥品加成、醫用耗材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實施後總體平穩、成效明顯。薪酬製度改革穩步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有效落實,近半數機構已基本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供給,七成以上按公益二類核定績效工資總量,近六成實現“從上年度收支結餘提取不低於60%用於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四成半實行“自主調整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基層醫務人員隊伍薪酬發放機製日趨合理。

  年內,梅州市現代醫院管理改革試點有效實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藥品跨區域聯合集團采購在全市鋪開。健康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全市119個鎮衛生院成功對接省級平台,完成測試順利啟用,並延伸至9個行政部門和349個貧困村衛生站;遠程醫療視頻會議係統完成組建,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市中醫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建成互聯網醫院,實現互聯網診療;全市健康醫療業務專網、全民健康信息平台、5G基站建設、“合生創展·智慧醫療”項目等工作正在加緊推進,25個公立醫院實施信息係統升級改造,接入省電子健康碼管理平台,推廣居民電子健康碼應用,逐步取消機構就診卡,普遍提供智能預約掛號、導醫分診、預約檢查、移動支付、健康診療信息推送、檢驗結果自助查詢,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疾病預防控製2020年,梅州市全力打好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17例均治愈出院,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病例,實現“三無”(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無社區感染)目標。參加抗疫支援工作,派出51名援鄂醫療隊員,均完成任務平安歸來。抓好常態化防控,保障複工複產複學。衛生健康係統1人獲國家表彰,46個單位及個人獲省表彰,237個單位及個人獲市表彰。

  年內,梅州市加強性病門診男性就診者、吸毒人群、孕產婦和監管人員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監測,全市新發現艾滋病及感染者103例,比上年增加1.98%;死亡31例,比上年下降11.4%。組織開展流感、登革熱、感染性腹瀉和禽類市場環境等監測,累計檢測流感樣病例標本1079份,其中陽性43份,陽性率3.99%;檢測704份腹瀉病例樣品,其中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陽性42份,陽性率5.97%;檢測19個市場450份環境樣本,未檢出H7陽性標本;檢測登革病毒NS1標本1293份,檢測出6份登革病毒NS1抗原陽性標本,經PCR複核未檢出登革病毒核酸陽性標本。組織開展學生常見病監測,完成392所各縣(市、區)和市直學校313921名學生常見病監測。經監測發現:營養狀況體檢人數289287人,其中營養不良27530人(占9.52%)、肥胖12497人(占4.32%);視力受檢人數313895人,其中視力不良143361人(占45.67%);恒牙齲齒體檢人數296969人,其中恒牙齲患人數62705人(占21.11%);砂眼體檢人數287870人,其中砂眼2298人(占0.8%)。完成全市地方病、艾滋病、精神衛生、重點寄生蟲病和梅毒等“十三五”規劃終期評估工作,自評均達到終期評估目標;繼續組織開展結核病、麻風病等“十三五”規劃終期評估工作。完成2020年梅州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實現全市8家市、縣級疾控中心疫苗冷鏈儲存配送係統建設和134間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開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全年報告活動性肺結核病人2069例;應管理高血壓患者187100人,已管理人數166884人,任務完成率89.20%,其中規範管理人數115587人,規範管理率69.26%;應管理糖尿病患者80500人,已管理人數66143人,任務完成率82.17%,其中規範管理人數46323人,規範管理70.03%。開展精神衛生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6198人,報告患病率5.98‰,年麵訪率89.23%,規範管理率92.7%;服藥率85.83%,規律服藥率71.68%。

  【衛生應急2020年,梅州市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4起,其中傳染病23起(新冠肺炎12起、流行性感冒1起、感染性腹瀉4起、水痘4起、其他2起),食物中毒1起,發病例數699例,無重症和死亡病例。加強衛生應急演練,梅州市衛生健康局、梅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梅州市商務局、梅州市公安局、梅州市市場監管局、梅州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工廠企業、居民小區、商超餐飲企業、農貿市場和農村地區等場景的新冠肺炎疫情處置聯合應急演練。強化風險評估與預警,組織開展4期季度、1期年度的傳染病風險評估和15期新冠肺炎專題風險評估。

  【食品安全2020年,梅州市完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任務,采集197份樣品進行化學汙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和118份樣品進行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完成141家食品企業標準備案工作。組織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全市160家醫療機構上報845例食源性疾病病例,比上年增長74.9%,其中肉與肉製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比最大,為15.7%。

  【愛國衛生運動2020年,全國愛衛會命名梅州市五華縣、豐順縣、平遠縣、大埔縣為“國家衛生縣城”,命名梅江區長沙鎮、西陽鎮為“國家衛生鎮”;全市新增39個省衛生鎮、182個省衛生村和33個市衛生村,創建省衛生鎮數量全省領先,占全省的45.78%;興寧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通過市級暗訪,蕉嶺縣鞏固省衛生縣城工作通過複審。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1個國家衛生城市、1個省衛生城市、4個國家衛生縣城和1個省衛生縣城,實現省級以上衛生城市、衛生縣城全覆蓋;有2個國家衛生鎮、54個省衛生鎮(城區、縣城所在鎮除外),省級以上衛生鎮覆蓋率58.94%;有1931個省衛生村和113個市衛生村,市級以上衛生村全覆蓋,超額完成省要求的“衛生鎮、衛生村覆蓋率50%、70%”的創建任務和梅州市愛國衛生工作“十三五”規劃目標。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圍繞“美麗梅州·美好家園”城鄉環境大提升行動,開展城鄉人居環境大整治行動,強化農貿市場、機場、車站、商場等人員聚集場所及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接合部、建築工地、老舊居民區等重點場所環境衛生治理,開展新冠病肺炎、冬春季傳染病等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養成勤洗手、多通風、出門戴口罩等良好習慣,增強市民群眾的防病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衛生健康綜合監督2020年,梅州市組織衛生監督部門首次對2家醫療機構和個人出借證件的違法行為實施暫停執業、吊證等頂格處罰;首次對不重視職業病防控工作的1家企業進行8萬元的處罰。全年立案查處77件,罰款及沒收違法所得23.76萬元,打擊醫療市場、公共場所衛生、職業衛生的違法違規行為。國家、市級下達的“雙隨機、一公開”工作任務完結率100%,其中國家級完成率84.58%,市級抽查事項、對象完成率100%。在有序推動經營單位、企業複工複產工作的基礎上,落實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和企業等疫情防控措施監督檢查。開展傳染病防控措施的監督檢查、集中隔離留觀場所選址審查、特殊人群聚集場所監督檢查、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排查工作及轄區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監督執法檢查。全年出動監督員4779人次、監督各類機構2481間次,推動梅州市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群眾健康權益。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建立梅州市市級職業衛生監管底冊,逐步開展企業職業衛生市級“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推動全市職業衛生風險預警評估機製建設和健康企業建設,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

  【基層衛生健康2020年,梅州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財政補助經費標準提高到人均每年74元,完成目標任務。全市5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已完成並投入使用,按照縣級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展業務。截至12月底,全市建成各類醫聯體35個,包括縣域醫聯體24個、專科聯盟6個、遠程醫療平台5個,涵蓋8個縣(市、區)127間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麵100%。推進豐順縣、平遠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市中醫醫院分別與各縣(市、區)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建設成醫聯體;各縣(市、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婦保院與各鎮衛生院建設成網格化醫聯體,覆蓋全市23家縣級以上醫院。初見成效的醫聯體有:按照托管模式建設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與粵東醫院、佘江衛生院,梅州市人民醫院與華城衛生院、留隍衛生院緊密型醫聯體,興寧市人民醫院與水口中心衛生院等。全麵開展分級診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明顯。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覆蓋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覆蓋所有約定的服務內容,重點人群應簽盡簽。全市組建721個全科醫生團隊,一般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45.56%,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72.21%,均達到目標要求。全市119個鎮衛生院和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參與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經基層醫療機構自評、縣(市、區)衛生健康局初審和市級線上及現場複核,全市34家基層醫療機構達到“基本標準”。全麵啟動村醫(基層)線上崗位培訓工作——村醫填窪計劃線上在崗培訓,全市2352名村醫免費使用手機APP進行線上崗位培訓,所有貧困村衛生站的村醫均參加培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基層醫療機構人員通過線上視頻教學的方式,解決疫情培訓問題,讓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及時掌握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截至12月底,全市有注冊賬號學員8222人,其中村醫注冊賬號2352人,全年村醫在線進行學習考核220547次,平均考核通過率96.22%。

  【老齡健康2020年,梅州市堅持把發展老齡事業作為社會建設和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做好老齡政策法規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老年人優待、老年人服務、“敬老月”活動等工作,推動老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6月底前,市縣財政共同出資1065萬元,為全市87萬多名60周歲以上老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繼續實現戶籍60周歲以上老人政府統保全覆蓋。采取養辦醫、醫助養、醫養結合等多種服務方式,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的有機融合,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全市有梅州市梅縣鐵爐橋醫院、梅縣區頤福善養老院、蕉嶺縣幸福養老中心、蕉嶺縣蕉華管理區敬老院、五華縣萬福頤養院、大埔縣陽光康複醫院和梅州頤誠醫養結合醫院7家醫養結合機構,有醫養結合床位1028張(醫療床位276張、養老床位752張)。

  【婦幼健康2020年,梅州市孕產婦死亡率8.9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32‰,嬰兒死亡率2.85‰,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啟用省婦幼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以孕產婦管理、兒童保健業務為主線,貫穿婚前檢查、圍產期管理、住院分娩、產後保健、0~6歲兒童保健管理的信息平台,圍繞省平台各項業務指標要求,規範流程,完善措施,推進婦幼健康信息化工作。婦幼健康學科建設取得新進展,在市級臨床重點專科評審中,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產科、兒科、婦科、新生兒疾病篩查專科、生殖醫學中心、乳腺科、超聲科7個學科以及興寧市婦幼保健院產科被評為重點專科。繼續實施母嬰安全和健康兒童行動計劃,全方位幹預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因素。實施城鄉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和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項目。截至12月底,“兩癌”檢查建檔43761人,乳腺癌檢查結案42933人,結案率98%,確診癌前病變和癌人數36人;宮頸癌檢查結案42854人,結案率97.9%,確診癌前病變和癌人數241人,確診患者均已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全年免費為44220個孕產婦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谘詢檢測服務,全市孕產婦HIV抗體檢測率99%,發現HIV抗體陽性產婦3人,對產婦及所生兒童均進行規範治療和追蹤;孕產婦梅毒檢測率100%,發現梅毒感染產婦106例,幹預服務率93%;孕產婦乙肝檢測率100%,發現乙肝陽性4257人,其新生兒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99.98%。開展出生缺陷綜合防控,依托梅州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對口幫扶、婦幼醫聯體等形式,開展出生缺陷綜合防控項目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現場指導,促進項目科學規範實施,推進出生缺陷“三道防線”工作落實,市財政每年投入410多萬元,免費開展婚前醫學檢查、產前醫學檢查以及新生兒地貧篩查,2020年全市新生兒地貧篩查45153例。做好免費避孕藥具發放管理,為全市育齡群眾提供免費避孕藥具服務,進一步推動避孕服務與醫療衛生大融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避孕服務全覆蓋,在全市各縣級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和部分人群聚集的社區安裝智能避孕套發放機150台。

  【職業健康2020年,梅州市組織開展企業粉塵危害專項調查並完成數據上報2212家;開展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納入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治理範圍的用人單位358家,職業病防治工作得到進一步落實。開展五大調查監測工作,製訂印發《梅州市2020年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方案》《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工作方案》《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工作方案》《非醫療機構放射性危害因素監測工作方案》《職業病危害現狀調查工作任務》並組織實施。開展以職業健康知識宣傳為主的《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開展職業健康知識培訓。加強職業健康監督執法,於6月底完成職業衛生執法取證裝備的投放,完成執法人員對新裝備使用的培訓。梅縣區丙村鎮中心衛生院建成塵肺病患者康複站。

  【醫政醫管與藥事管理2020年,梅州市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中心衛生院,有條件的公立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中規劃建設的22個(含民營機構1個)規範化發熱門診項目全麵完工(含新建項目9個);在鄉鎮衛生院、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規劃建設的127個規範化發熱診室項目於9月底前全麵完工。按照省政府提出“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並投入使用”目標任務,全市5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已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按照縣級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展業務。全市160家醫療機構啟動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購用印鑒卡信息化管理工作。

  【衛生健康人才發展2020年,梅州市衛生健康係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6469人,其中研究生學曆以上509人、大學本科5806人,分別占1.9%、21.9%;高級職稱1910人(正高229人、副高1681人)、中級職稱3808人,分別占7.2%、14.4%。執業(助理)醫師10116人、執業護士10654人、藥師1999人、技師1459人。全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總量穩步增長,整體的學曆層次職稱層次得到提高,衛生人才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引進博碩士人才,進一步充實高層次人才隊伍,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126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125人。落實人才評價製度,組織衛生專業中初級職稱考試和高級評審申報。年內全市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考生6995人,其中高級實踐能力考試1188人、中初級實踐能力考試4385人、護士執業資格考試1422人。申報衛生係列高級職稱508人,通過評審取得副高以上職稱415人,通過率81.7%。落實醫療衛生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全市有8家縣級醫療機構與中山三院等省級三甲醫院結對幫扶,提高基層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實高校畢業生下基層從醫上崗退費政策,吸引34個醫學專業全日製本科生到6個縣的鄉鎮衛生院工作;落實全科醫生特設崗位工作,全市有126名基層全科醫生聘任在特設崗位上。全市141個鄉鎮衛生院(含分院)有全科執業醫師602人,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有全科執業醫師超過4人,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等的診治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滿足基層群眾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需求;落實百名專家下基層工作,全市選聘11名副高以上職稱的退休醫生到5個升級建設中心衛生院擔任首席專家,為基層衛生機構提供智力支持,帶動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全市各級公立醫院逐步開展公立醫院薪酬製度改革試點工作,在各地人社、財政部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落實“兩個允許”政策,發揮公立醫院分配獎勵性績效工資自主權,激發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醫學科技與教育2020年,梅州市申報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47個,通過立項8個;申報廣東省中醫藥科研項目20個,通過立項16個。完成市醫藥衛生科研課題的立項評審工作,受理申請120個,通過立項課題107個,聘請45名專家進行評審,並對214個項目階段性成果進行評估。

  年內,梅州市招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學員76人;參加住培結業考核學員81人,80人考核合格,通過率98.8%;35人參加助理全科醫師培訓結業考核,31人合格,通過率88.6%。招收全科醫生培訓421人,助理全科醫生帶教師資培訓57人,超額完成省分配任務(全科醫生培訓394名,助理全科醫生帶教師資培訓57人)。組織41人(中醫2人、西醫39人)參加廣東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公共課統考;組織428人(西醫類別320人、中醫類別108人)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崗位)培訓理論結業考核。發放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184張(西醫133人、中醫51人);發放中醫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111張,西醫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尚未下發。招錄訂單定向醫學生162人。繼續醫學教育管理運用信息化、自動化手段對各個環節進行監管,結合新冠肺炎防控形勢和繼續醫學教育減負要求,繼續醫學教育以“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線上的形式進行培訓學習,加強衛生技術人員醫學理論、職業道德、醫學倫理、生物安全、傳染病防控以及醫療普法等相關內容的學習。年內,全員線上培訓學習19518人次,達標17212人;申報市級繼續醫學教育II類學分項目32個;申報省級繼教項目39個,均通過;申報國家級繼教項目3個,均通過。加強專科人才培養,通過派出業務骨幹到省級醫院進修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為基層培養專業技術人員提供進修平台,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水平。

  【衛生健康宣傳2020年,梅縣區、蕉嶺縣經省評估並命名為“廣東省健康促進縣(區)”,成為梅州市首批成功創建“廣東省健康促進縣(區)”的縣(區)。截至12月底,梅州市創建健康促進場所55087個,其中健康促進學校92個、健康促進醫院33個(二級以上)、健康社區57個、健康促進村(居)201個、健康家庭54640戶、健康促進機關58個、健康促進企業6個。通過梅州廣播電視台、梅州郵政廣告傳媒、門戶網站等媒介作為健康教育宣傳陣地,宣傳健康知識,全年播放2400次,發放《預防新冠健康知識》折頁、海報13.5萬份。邀請暨南大學心理健康培訓專家馬紹斌教授作“客家講壇·領導幹部的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專題講座。對15~69歲梅州市常住居民開展健康素養監測,調查46個鎮(街道)、92個村(居委),每個村(居委)抽取70戶,投入46萬元,調查6080個家庭,獲得4348份有效問卷,撰寫《2020年梅州市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監測結果是:梅州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21.37%,比上年提高2.21%,其中梅江區20.76%、梅縣區23.75%、興寧市19.56%、五華縣19.74%、豐順縣21.76%、大埔縣21.27%、蕉嶺縣23.59%、平遠縣21.60%。舉辦梅州市居民健康素養知識競賽,興寧市獲得團隊一等獎,平遠縣獲得知識競賽一等獎,蕉嶺縣獲得情景劇一等獎。蕉嶺縣代表梅州市參加省級決賽,獲得知識競賽團隊三等獎。在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數字政府研究中心1月26—29日全國疫情通報透明度信息細致度的測評中,梅州疫情通報發布質量得12分,是廣東“發布質量”滿分的城市之一,疫情通報總質量位列廣東第2名。疫情防控期間印製、發放12萬份宣傳畫報。製作《梅州力量》宣傳片、《梅州最美逆行者》《抗疫英雄》《戰疫梅花》專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宣傳欄等宣傳作品。通過各大媒體發布新冠肺炎防控相關政策解讀及防護科普知識約8400條,“健康梅州”微信公眾號發布稿件2324篇,梅州市衛生健康局官方網站發布稿件278篇。在《南方都市報》2020年1—3月廣東21地市衛健部門政務微信公眾號健康傳播力測評中,“健康梅州”微信公眾號獲得全省第9名。圍繞衛生健康中心工作做好日常宣傳和科普宣傳,結合重要衛生日開展形式多樣的衛生健康主題宣傳。強化輿情監測,聘請輿情監測第三方公司對梅州市衛健係統網絡輿情進行實時監測,處理梅縣區、興寧市、梅江區緊急網絡輿情3起,常規監測發現網絡輿情12起,全部輿情均得到有效處理。

  【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2020年,梅州市常住人口397.03萬人。全市流動人口14.08萬人,比上年增長4679人,增幅3.44%。常住人口出生3.58萬人,比上年減少6848人,減幅16.06%;人口出生率9.13‰,自增率2.43‰,分別比上年下降1.75‰和1.58‰。全市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性別比115.95,比上年上升4.74%。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5.09萬人,占總人口的13.89%,比上年增加3.04萬人,上升5.85%。已婚育齡婦女66.03萬人,比上年減少2.43萬人,減幅3.56%。女性初婚人數14602人,比上年增加680人,增幅4.88%。

  年內,梅州市計劃生育獎勵、扶助金均納入財政專項預算,發放及時率達到100%。已領取特別扶助獎勵的家庭建檔率、聯係人製度落實率和家庭醫生簽約率均達到100%。據統計,全市四項獎勵扶助對象共78079人,比上年增加1958人,各級發放獎勵扶助金總額9330.08萬元。其中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勵對象19737人,發放獎勵金2787.60萬元;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對象595人,發放扶助金607.18萬元;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特別扶助對象175人,發放扶助金48.48萬元;城鎮獨生子女父母計劃生育獎勵對象28541人,發放獎勵金4001.69萬元;農村計劃生育節育獎勵對象29206人,發放獎勵金1885.14萬元。梅州市計生協開展生育關懷行動、幸福家庭創建和家庭發展能力建設。做好計生家庭意外傷害保險工作,投入241.2萬元保險資金,為全市農村獨生子女家庭、農村純二女戶家庭和特困計生家庭80399戶(249930人)購買計生家庭意外傷害保險,提高計生家庭抵禦意外風險的能力,讓計生群眾得到實惠。開展關愛計生困難家庭慈善活動,全年籌集慈善活動資金46萬元,為全市456戶計生困難家庭每戶發放1000元幫扶慰問金,解決計生困難家庭困難。做好計生“三結合”項目、青春健康教育項目、健康家庭促進等各項工作。

  2020年12月,梅州市人民政府印發《梅州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相關規劃。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市場監管部門完成托育服務登記的營利性托育機構31家,已申請托育機構備案並通過備案的9家。據統計,全市各縣(市、區)應配置母嬰室場所78個,已配置母嬰室場所107個,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母嬰室101個,麵積1399平方米;在建6個,麵積83平方米。

  【中醫藥事業2020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印發《梅州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2年)》《梅州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項目清單(2020—2022年)》《梅州市中醫藥發展規劃(2020—2022年)》,致力把梅州市打造成粵東地區中醫醫療區域中心。梅州市政府召開第四場政企“雙月”溝通座談會(中醫藥健康產業專場)暨市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加快推動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全市中醫藥“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任務提前完成,中醫藥體係實現市縣行政管理、市縣中醫醫院、縣級中醫醫院“二甲”及以上和基層中醫館“四個全覆蓋”,全市9家中醫醫院升級改造項目基本完成,新增1家三甲中醫醫院(梅州市中醫醫院)。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中醫醫療衛生機構1834個,中醫床位2907張,比上年增長12.4%。全市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1826人,每萬常住人口擁有4.7人。梅縣區、梅江區、蕉嶺縣、豐順縣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評審。中醫中藥產業化服務基地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中國中藥合作項目落地,五指毛桃、艾草等GAP示範種植基地落戶梅縣區;中藥智能配送中心項目建成試運行。

  【梅州市中醫藥大會召開2020年7月28日,梅州市中醫藥大會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落實全國、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對梅州市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促進梅州市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全麵部署、推動落實。

  (丘佳珺)

  

市直醫療機構

梅州市人民醫院

  【梅州市人民醫院概況】截至2020年底,梅州市人民醫院由院本部、廣梅院區、泰康院區、扶大院區、客天下院區5個院區組成,托管五華縣第三人民醫院(華城醫院)、豐順縣第二人民醫院(留隍醫院)。編製病床3500張,實際開放病床3100張。臨床醫技科室113個,擁有8個市級醫學中心、11個市級醫療質量控製中心和17個院級醫學中心。在職職工3952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曆347人、高級職稱468人、中級職稱79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2人、享受梅州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7人。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評為“2018-2019年度全國平安醫院工作表現突出集體單位”;在國家首次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獲得佳績,排名全國112名,評為A﹢等級。

  【機構變動】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增設、撤銷、調整、整合一批科室。撤銷廣梅院區門診行政管理機構;廣梅院區門診的行政管理由門診部統一管理,業務工作實行學科一條龍管理;撤銷廣梅院區門診眼科門診區的機構設置;廣梅院區口腔科更名為口腔頜麵外科,增設口腔醫學門診,屬一級業務科室;撤銷口腔種植科的機構設置。化療

  一科更名為腫瘤內一科,化療二科更名為腫瘤內二科,化療三科更名為腫瘤內三科。胸腹放療科更名為胸腹放療一科;增設胸腹放療二科,屬一級業務科室。整合廣梅院區口腔門診、口腔種植科、泰康口腔門診的護理人員,設置口腔醫學門診護理單元;將眼一科、眼二科護理人員整合,設置眼科護理單元;將心髒大血管外科、甲狀腺外科護理人員整合,設置心髒大血管及甲狀腺外科護理單元。增設心血管內五科,屬一級業務科室。調整兒科部分機構設置,兒內一科、兒內二科合並為兒內科,增設兒內科門急診留觀區。撤銷理療科的機構設置,相關業務整合至康複治療室。健康管理中心更名為特需醫療門診;泰康院區體檢中心遷回院本部,更名為健康管理中心(體檢中心)。增設醫療後勤保障科,屬機關一級科室。撤銷老年病科的機構設置;心髒大血管外科更名為心髒血管外科。心髒大血管及甲狀腺外科護理單元更名為心髒血管及甲狀腺外科護理單元。梅州市人民醫院服務公司更名為梅州市人民醫院後勤保障中心,更名後,調整為登記設立事業單位,不再納入機構編製核定範圍。

  【業務開展】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門診患者人次數156.27萬,急診患者人次數11.81萬;出院患者人次數13.15萬,疑難複雜重症病例占比91.23%,比上年提高7.57個百分點,代表收治病種難度的CMI指數提高10.44%;平均住院日7.15天,保持良好水平。出院患者手術台次數5.12萬,占出院患者人次數的38.94%,比上年提高3.46個

  百分點,其中微創手術(僅包括經非自然腔道入路的微創手術,不含介入)占比25.81%,經自然腔道手術占比11.16%,介入手術占比11.64%;全院四級手術占比17.65%,比上年提高1.77個百分點。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22.77%,比上年提高3.45個百分點;日間化療占化療總量的47.82%,比上年提高7.14個百分點。

  年內,梅州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救治急性胸痛患者2167例,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成功率96.85%。心衰中心心衰患者院內死亡率僅1.75%,30天再入院率控製在0.8%以內。房顫中心成為國家標準化房顫中心示範中心,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率提高至88.57%。卒中中心溶栓有效率提高11個百分點,拉栓有效率提高7個百分點,綜合能力排名全國第44名、全省第1名,成為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市卒中醫療質量控製中心。加快創建國家級創傷中心,嚴重創傷救治成功率81.8%。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搶救成功率97%以上。腫瘤防治中心成為全省第一批市級癌症防治中心。

  【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作為梅州市唯一一家新冠肺炎省級定點救治醫院,及早動員部署,圍繞組織領導、收治病區、救治團隊、院感防控、防護物資、培訓演練等做足準備,首創“海關通關式”預檢分診在省內推廣應用,建成標準化的發熱門診,建立雲上多學科診療模式,全年排查發熱病人8044人次,收治10例新冠肺炎患者、1例無症狀感染者,其中重症2例,年齡最小的3歲,取得治愈率100%、院內零感染的勝利。遴選2批共11名優秀醫療骨幹參加援鄂醫療隊,在湖北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馳援武漢漢口醫院和荊州市公安縣人民醫院、公安縣中醫院,為扭轉當地抗疫“戰局”發揮作用;選派3名骨幹赴香港支援核酸檢測工作;支援人員出色完成任務,全員平安凱旋。

  年內,梅州市人民醫院指導全市基層醫院抗疫,其中華城醫院同質化開展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等工作,早期識別五華縣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防止基層疫情擴散做出重要貢獻。建成市新冠肺炎患者應急集中收治臨時病區、市城市核酸檢測基地、標本送檢登記信息平台,成為省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培訓基地,為全市培訓考核一大批核酸檢測技術人員,提升全市疫情應急處置能力,保障“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完成醫院發熱門診改擴建和泰康院區收治病區改造,保障秋冬季疫情防控安全。梅州市人民醫院獲評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數人獲評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技術創新】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開展新技術192項,多項重大技術取得突破。心血管病中心開展全球首例“經頸動脈主動脈瓣膜置換術﹢胸主動脈腔內修複術﹢經皮球囊主動脈縮窄血管成形術”一站三式手術、國內首例“預激綜合征射頻消融術﹢髂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腎動脈支架植入術”複合手術。新開展支氣管鏡下使用先天性心髒病介入封堵器封堵氣管食管瘺、心內超聲引導下房顫射頻﹢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全三維“零射線”射頻消融手術、逆向技術開通下肢動脈慢性長閉塞病變等先進技術。開展3例“經皮逆向建軌技術封堵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原創技術,具有良好推廣前景。TAVR、左心耳封堵術發展成為常規手術,其中左心耳封堵術開展例數躍居全省首位。腦科中心啟用腦科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機器人輔助下腦深部病灶活檢、腦功能區病灶切除手術。開展全神經內鏡下顱底病變手術、雙支架植入術治療顱腦動脈病變、血管內超聲輔助頸內動脈支架成形術。消化病中心對內鏡、腔鏡的運用更加嫻熟。新開展熒光腹腔鏡技術,病灶切除更加精準徹底,不斷突破手術禁區。開展超聲內鏡下介入治療術、純內鏡下NOTES手術取腹腔異物、頑固性消化道狹窄內鏡下放射狀切開術、食管胃雙肌瓣吻合術、腹腔鏡下胃腸癌NOSES手術、腹腔鏡下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婦產中心開展熒光腹腔鏡技術、經臍單孔腹腔鏡下卵巢癌全麵分期術、腹腔鏡下腎靜脈水平乳糜瘺瘺口縫紮封堵術。內分泌內科開展腎上腺靜脈采血術,精準測定激素水平,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精準施治提供支撐。心髒重症監護科使用ECMO技術救治7例危重症患者。麻醉科開展省內首例經腰骶入路腦橋前池嗎啡泵植入術治療頭麵部癌痛。開展超聲監測下肺康複技術的臨床應用等12項護理新技術。推廣基因檢測技術應用,腫瘤個體化用藥和靶向治療基因檢測量比上年增長32.93%,藥物代謝基因檢測量比上年增長24.33%,感染性疾病核酸檢測量比上年增長516.57%。

  【醫院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全年引進各類人才294人,其中研究生學曆人才103人,比上年增長47.14%,人才總量突破4000人。推行醫療組組長製度,設立247個醫療組。鼓勵職工在職攻讀研究生,4人在職攻讀博士,230人在職攻讀碩士,1人獲得博士學位。科學製訂高級職稱自主評審體係,圍繞工作業績、臨床實踐、技術創新、科研教學等方麵嚴格客觀評價,完成首次自主評審工作,新晉正高職稱16人、副高職稱48人。出台護理專業技術職務管理辦法,推動護理人員外出培訓進修,實施護理單元垂直績效考核試點改革,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加快培養護理專家。製訂衛生信息、病案信息技術專業技術職務管理辦法,促進信息化人才培養。梅州市人民醫院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廣東醫院優秀院長1人、南粵好醫生8人以及抗疫先進個人一批。

  【醫院科研教學】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推進梅州市醫學科學院建設,加快基礎設施、人才、設備、製度等配套。成立心血管病研究所,在免疫介導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機製、支架內再狹窄形成機製、急性心梗後心髒破裂分子預警機製與封堵器械開發等方麵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與夏鹹柱院士合作建成省內第三家醫學類院士工作站,開展狂犬病抗體數字化檢測研究。實施藥物臨床試驗SOP標準化管理,成為廣東腫瘤試驗聯盟成員單位。利用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科研取得新成果。加快建設生物大數據平台,生物樣本庫二期投入使用,樣本容納量擴至400萬份,現存樣本162萬份。加入廣東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硬件資源延伸。深化院企合作,在PET-MR等高端醫學診療設備研究應用和示範培訓、專利合作開發等方麵進展順利,已有2個專利生產出樣品。

  年內,梅州市人民醫院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個、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個、省廳級課題13個、市級課題67個,實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曆史性“零的突破”。獲批葉劍英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個、三等獎5個。開展注冊類臨床試驗項目17個。發表SCI論文37篇,其中JCR分區2區4篇,3區9篇,總影響因子97.68分。獲批專利20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個。獲批科研經費715萬元,比上年增長87.66%。

  年內,梅州市人民醫院強化師資隊伍培訓,優化激勵和約束機製,教師積極性、教學能力水平雙雙提高,發表3篇教學論文,實現臨床教學研究成果“零的突破”。開展規培工作,融入醫學模擬教育,2020年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過率98.7%,連續3年位居全國前列。超額完成全科規培學員招收任務,全科學員全員通過住培結業考核,71人通過省全科醫師轉崗考核。推進“3﹢2”教學(3年在醫學院校完成基礎課程學習,2年在教學醫院完成臨床課學習和實習,實現從醫院到臨床學院的轉型),克服疫情影響完成學期教學任務。抓好研究生教育,新招收7名研究生,2名研究生通過開題。技能考核實現電子化、標準化,全年培訓考核1.2萬人次,比上年提高24.76%。新增國家級舒適化醫療培訓基地。舉辦學術會議69場,做好“粵閩贛邊係列醫學學術大會”品牌建設工作。

  【醫院醫療設備】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新增科研型MR、科研型CT、檢驗自動化流水線、腦科手術機器人、醫用血管造影機、熒光腹腔鏡、高端彩超、共聚焦熒光顯微鏡等儀器設備442台(件),全院醫療設備總值突破13億元。

  【醫院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完成新住院大樓主體工程建設,進行室內精裝修、淨化裝修、變配電、弱電等專業工程施工。醫學科學院大樓項目、傳染病院區(梅州市應急收治中心)項目取得立項批複,正在進行初步設計。完成發熱門診規範化改造、擴建。完成超聲診斷中心、臨床檢驗中心、新住院醫技部、新血液透析中心等平麵裝修升級改造,解決醫技檢查檢驗瓶頸。

  【醫院信息化建設】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建設大數據中心,實現內部所有係統數據集成與互聯互通。加快5G網絡建設和功能運用,開展5G下的院前急救、遠程會診、遠程手術指導、物流機器人配送等服務。打造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醫院管理新模式,實現被服、冷鏈、醫療廢棄物、嬰兒防盜、人員資產定位等智能化管理。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相結合,完成DRGs係統、AI智能閱片、智慧檢驗、醫療費用監測等30多個應用係統建設。深化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啟動新一輪三級等保複評。醫療業務全麵實現無紙化,節約型醫院建設取得新成效。

  【醫聯體建設】2020年,梅州市人民醫院華城醫院、留隍醫院2家緊密型醫聯體醫院新院區啟用,同質化進程加快,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提升。推進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代謝專病醫聯體粵閩贛邊區域中心建設,成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協同醫院、國家口腔區域醫療中心省內分中心。“組團式”幫扶蕉嶺縣人民醫院,選派3名高年資主任醫師擔任廣東省百名衛生首席專家常駐基層幫扶,每年選派約10%的中級職稱以上專家下沉基層開展幫扶,帶動基層能力水平提升。推廣適宜技術41項,6個項目入選2020年度廣東省衛生健康適宜技術推廣項目。醫聯體信息平台接入148家醫療機構,開展檢驗、影像診斷、病理診斷、心電診斷等遠程業務,成為梅州市遠程醫學中心。

  (梅州市人民醫院)

  

梅州市中醫醫院

  【梅州市中醫醫院概況】梅州市中醫醫院是梅州市市級公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前身是1993年由梅州旅港實業家、知名慈善家田家炳捐資興建的梅州市田家炳醫院。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實習醫院、廣東省中醫醫院協作醫院,是梅州市中醫醫聯體的牽頭單位和梅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主委單位。醫院占地麵積7.3萬平方米,業務用房麵積7.8萬平方米。編製床位1500張,開放床位633張。在職職工1098人,其中高級職稱101人、中級職稱165人;大專以上學曆1008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49人、本科508人、大專450人;全國衛生係統先進工作者1人,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市級名中醫2人。2020年12月19日,梅州市中醫醫院通過中國心衰中心認證,標誌著梅州市中醫醫院繼“胸痛中心”“房顫中心”通過國家標準版認證後,再添一國字號招牌。同時,梅州市中醫醫院被評為2020年度廣東省心衰中心聯盟優秀質控中心單位。

  【疫情防控】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梅州市中醫醫院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堅守崗位、眾誌成城,在保障日常診療服務的同時,積極主動投身到抗疫戰鬥中。醫院全麵承擔梅州市委黨校集中隔離場所的日常管理工作,自1月27日至4月6日,共接收留觀人員353人次,實現“零感染、零事故”。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醫院選派出4名醫務人員馳援荊州,彰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醫療業務】2020年,梅州市中醫醫院門診總診療量361576人次;急診總診療量38636人次;搶救人數314人次,總搶救成功率98.73%;急診手術3093人次。門急診收住院人數20577人次,出院病人20668人次,日均收入院56人,日均住院475人。收治危急重病人2539人次,占總出院病人的12.28%,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95.78%。2020年全院總體滿意度99.79%,患者滿意度99.71%,職工滿意度99.88%。

  【醫療設備】2020年,梅州市中醫醫院醫學裝備部組織11場醫療設備市場調查會,市場調查47項醫療設備,總采購金額3852.96萬元,節省700.8萬元。其中包括:3D高清內窺鏡係統、ICU項目、電子輸尿管鏡係統、超乳玻切治療儀、手術顯微鏡、電子膽道鏡和攝像係統、智能采血管理係統、超聲刀設備升級置換、醫療設備日常維修和配件購買等項目。

  【專科建設】2020年,梅州市中醫醫院有臨床科室25個、輔助科室11個。對一內科(心血管內科)、二內科(腦病科、肺病科)、三內科(腎病科、內分泌科、血液病科)、四內科(脾胃病科)、一外科(普通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二外科(泌尿外科)、三外科(神經外科)、康複醫學科等科室進行專業劃分,規範專科診療服務。醫院診療服務範圍、診療服務能力、危急重症搶救能力提高。

  【教學科研】2020年,梅州市中醫醫院有20名中、西類別住院醫師取得規培合格證書。接收11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到院進行轉崗培訓和崗位培訓,均完成培訓任務並考核合格。全年派出進修人員17人,涵蓋14個專業,全院880名專業技術人員均完成繼續教育學習。

  年內,梅州市中醫醫院申報市科技社會發展項目20個,獲通過19個,申報市醫藥衛生科研項目10個,獲通過10個;全年兩類科研項目提交成果驗收申請28個,獲結題驗收通過20個、獲階段性成果驗收通過6個。1篇論文被國家級核心期刊收錄。

  【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梅州市中醫醫院加大各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嚴格、規範的公開招聘流程,新招錄人員120人,其中醫療類29人、醫技類10人、護理類72人、管理類2人。為取得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且符合聘任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辦理聘任手續,聘任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40人、初級職稱55人,調動醫院職工的積極性,壯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廣東省首家中醫熱病中心動工建設】2020年9月28日,梅州市中醫醫院舉行中醫熱病中心建設工程開工儀式。梅州市副市長張晨,梅州市衛生健康局、市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誌及梅州市中醫醫院領導班子、中層幹部參加開工儀式。梅州市中醫醫院中醫熱病中心為廣東省首家中醫熱病中心,項目總投資4.1億元,建設用地麵積9898.70平方米,總建築麵積23447.03平方米,項目以平戰結合的規劃設計理念,按中醫應急救治規範化標準進行建設,主要功能為“中醫熱病科研”“診療救治”“治未病中心”“健康體檢”“疫情應急防控”,計劃2022年竣工,建成後可增加床位245張,將進一步提高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梅州市中醫醫院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2020年1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對梅州市中醫醫院三級中醫醫院評審結論進行統一編號備案,評審結論是三級甲等,有效期從2020年11月17日始至2024年11月16日止。

  【梅州市中醫醫院新門診綜合大樓落成啟用】2020年7月28日,梅州市舉行梅州市中醫醫院新門診綜合大樓落成啟用儀式。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徐慶鋒,梅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曉暉,副市長張晨等領導出席儀式。梅州市中醫醫院新建門診綜合大樓投資4.9億元,占地麵積6372平方米,建築麵積4.8萬平方米,建成啟用後,新增門診診室68個、床位180張。梅州市中醫醫院逐步實現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診療需求。

  (梅州市中醫醫院)

  

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

  【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概況】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始建於1995年,是一所以“婦女兒童健康為中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集預防、醫療、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二級甲等婦幼專科醫院、全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是廣東省健康促進示範醫院、廣東省地貧診斷中心梅州分中心、梅州市出生缺陷綜合防控中心、梅州市產前診斷中心。全麵貫徹婦幼衛生工作方針,以孕產、婦女、兒童三大人群健康為中心,以三級預防理論為依據,以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為目的,優化服務模式,履行全市轄區業務管理與婦幼健康服務兩大職能。截至2020年底,有院本部、鳳尾園、華南院區3個院區,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編製床位220張。有職工540人,高級職稱72人,中級職稱100人。全年門急診人數約39萬人次,出院病人數約9000人次,手術例數約5000台,分娩量約3000人次。開設有婦科、產科、產前診斷中心、生殖醫學中心、醫學遺傳中心、乳腺科、新生兒科、兒科、兒保科、中醫科、健康體檢中心等20多個臨床專科。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婦產科),市級臨床重點專科8個(兒科、新生兒科、產科、婦科、乳腺科、生殖醫學中心、超聲科、新生兒疾病篩查專科)。

  【醫院新院區建設】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新院區遷建項目是省、市重點項目工程,選址位於江南新城客都大道北側,一期占地麵積3.33萬平方米,按照三級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建設,建築麵積9萬平方米,規劃床位600張,新建門診樓、醫技住院樓、附屬樓各1棟,2019年9月開工,2022年竣工後完成整體搬遷;二期籌建梅州市兒童醫院,占地麵積1.67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5.4萬平方米,擬新建兒科住院大樓1棟,新增床位200張,計劃2022年開工,2024年竣工。

  【婦幼健康專科能力建設】2020年,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啟動大部製改革和大保健模式下學科體係建設項目。整合成立孕產保健、兒童保健、婦女保健三大業務保健部,對大部專科業務發展製訂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落實計劃表,在項目組專家團隊指導下逐步推進實施。三大部主要專科發展情況:產科以產科質量為核心,重點抓高危妊娠管理,開設醫院圍術期ICU,拓展產前診斷業務,優化門診住院和產後康複一體化服務流程,開設妊娠合並內科疾病門診,優化豐富孕婦學校每日課堂,產鉗助產、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等新技術逐步推廣應用,診療技術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婦科微創手術基本代替傳統開腹手術,獨立開創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子宮次全子宮切除術、困難子宮切除術、輸卵管複通術、宮頸環紮術等,在外請專家協助下開創腹腔鏡下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高難度手術,婦科門診通過PAC公益項目初審開展流產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乳腺疾病的診治技術達到全市先進水平,乳腺微創和開放手術量均明顯增長,生殖中心IVF-ET/ICSI(試管嬰兒)項目建設已完成手術實驗區的場地設計、招標等工作,設備引進、人員進修培訓工作持續推進;兒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業務下滑明顯,發熱門診重點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住院部開展兒童支氣管鏡技術,解決諸多兒童呼吸係統疑難危重病例,兒童呼吸係統疾病的診療水平達到全市先進水平,新生兒科新開展臍靜脈置管、PICC置管技術、日間光療、護理專科門診,整體診療水平提高,兒童保健科整合搬遷回院本部,在暫停開診的綜合科病區開設兒童康複病房。

  【婦幼公共衛生服務工作】2020年,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繼續貫徹落實省市政府民生實事出生缺陷綜合防控項目,推進落實全市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市出生缺陷綜合防控工作穩步有序推進。持續加大地貧防控工作力度,發揮“梅州市出生缺陷綜合幹預中心”的作用,指導各縣級機構規範有效開展出生缺陷綜合幹預工作,為全市提供優質的地貧基因檢測、耳聾基因檢測、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和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服務。全年經地貧基因檢測的夫妻2855對(5710例),地貧產前診斷81例,診斷為中重型地貧終止妊娠13例,全市重型地貧新生兒出生數5例,產前染色體診斷273例,診斷為嚴重染色體疾病進行引產15例。協助梅州市衛生健康局完成全市8個縣(市、區)市級基本公共服務績效評估,通過現場績效評估對孕產婦和0~6歲兒童管理進行較全麵的考核和反饋,對全市服務機構的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服務項目進行規範管理。推進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城鄉婦女兩癌篩查工作質量進度不斷提升、按期完成進度,開展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年內,舉辦婦幼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市級培訓班4場,800多人次參加。

  【醫院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招聘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人,其中全日製本科12人、臨床醫學類7人、護理類2人、其他類7人,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取得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0人,安排醫護業務骨幹到上級醫院進修29人次,參加省市各類學術活動210人次,接收到院學習進修34人。申報廣東省醫學科技獎項目1個(獲三等獎),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1個,市醫藥立項1個,梅州市科技局立項7個,發表論文23篇,其中國家級醫學期刊11篇、省級期刊12篇。

  【醫院優質服務】2020年,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轉變全院幹部職工工作作風。於4月製訂出台《作風建設考核工作辦法(試行)》,圍繞“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態度,提供優質服務,提升就醫感受”五個方麵開展優質服務活動並每月考核獎罰。全年考核處罰60人次,獎勵107人次,其中,拒收紅包50490元、收到錦旗33麵,門診住院患者(微信)滿意度98.3%;處理院級投訴(有效)25例,其中信訪9例,無重大醫療糾紛差錯事故發生。

  【醫院文化建設】2020年,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加強與梅州日報社《健康周刊》、《南方日報》、梅州電視台《民生820》等主流媒體緊密合作,發揮主流媒體正麵導向作用。全年各科室發表科普、學術文章33篇,接受梅州市電視台、梅州日報社、南方日報社等媒體采訪80多人次。醫院微信公眾號粉絲關注量增至11.9萬人,文章閱讀量累計115.7萬人次,閱讀總人數累計86.3萬人次。全年開展各類義診、健康講座活動19次,420多人次參加誌願者服務活動,累計服務時長5300多小時,被評為第六批廣東省學雷鋒活動示範點、2019—2020年度梅州市文明單位。編導宣傳作品參加廣東省第二屆婦幼公共衛生項目主題宣傳作品征集大賽,防治地貧微電影《不容錯過》獲評“一等獎”,“兩癌”篩查微電影《關愛》獲評“三等獎”。

  【醫療設備】2020年,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輔助檢查硬件設施齊全,裝備16排螺旋CT掃描機、數字化X光機、乳腺鉬鈀X光機、四維彩色B超、串聯質譜儀、各類腔鏡內鏡、纖維支氣管鏡等一批先進醫療設備,能適應臨床各項檢查檢測。

  【婦幼健康醫聯體建設】2020年,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以婦幼健康醫聯體和市婦幼保健協會為抓手,推動業務發展,組織召開梅州市婦幼健康醫聯體工作會議,作為市婦幼保健協會牽頭單位舉辦9場學術會議和培訓班,1460人次參加現場培訓。10月31日,承辦由廣東省醫院協會婦兒醫院分會主辦的2020年廣東省婦女兒童醫院建設與發展論壇(粵東站);11月21日,梅州市婦幼保健協會成立首個專業委員會——兒科與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舉辦首屆學術交流會,提高業內影響力及知名度。

  (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

  

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

  【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概況】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坐落在梅州市廣梅路52號,成立於2009年11月,是梅州市第一所高校附屬醫院,隸屬嘉應學院醫學院管理,為公立非營利性綜合醫院。醫院占地麵積1.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25410平方米,開放病床150張。在職員工近300人,其中高級職稱54人、中級職稱55人、碩士研究生16人、返聘專家9人。開設有急診綜合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含理療科)、五官科、麻醉手術室、放射科、功能檢查科、檢驗科、病理科、內窺鏡室、藥劑科、消毒供應室、口腔中心、血透室、皮膚科等18個臨床、醫技科室。

  【醫療設備】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擁有1台GE1.5T核磁共振、聯影62排螺旋CT、美國進口通用GEE8型高端婦產四維彩超、西門子雙板DR、島津胃腸機,美國進口史塞克超高清腹腔鏡及進口電子胃腸鏡、宮腔鏡、膽道鏡、陰道鏡、膀胱鏡、輸尿管鏡、超聲刀、纖維鼻咽喉鏡、前列腺電切刀,進口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設備一批,並擁有7台血液透析機、2台血液透析濾過機。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建住院大樓,樓高10層,主體工程完成約98%,預計2021年底投入使用,屆時開放病床數400張。

  【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選出葉瑞萍、黃玲兩名骨幹力量參加梅州援鄂醫療隊。派出張雨紅等5人分兩批到梅州市集中隔離觀察區開展醫護工作,選派歐陽雪蓮等2人支援廣州海關白雲機場口岸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初期,主動關停口腔科、中醫科、理療科以及發熱門診等臨床科室,優先保障抗疫物資儲備,支持配合全市抗疫工作。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落實“四早”防控要求,緊盯醫院出入口、預檢分診、發熱門診、住院病區等重點區域,對照“十個不打折扣”要求,抓實院感防控措施,醫院保持“零發生、零感染”的良好局麵。葉瑞萍、黃玲先後獲評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先進標兵”、湖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最美逆行者”、2020年梅州市“我心中的三八紅旗手”“梅州市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等稱號。張雨紅等13人獲評“全市衛生健康係統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稱號。王飛等3人獲評“梅州市最美戰役醫師”稱號。陳裕芳等5人獲評梅州市“最美戰疫天使”稱號。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獲評“2019—2020年度梅州市文明單位”。

  【信息化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加快信息化建設,完成上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2.0項目以及電子健康碼、電子票據係統項目投入運行。做好銀醫互聯、項目投產上線準備工作。

  【醫院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抓好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在醫院官網、微信公眾號、高校就業指導網站發布招聘公告,與丁香園合作,到招聘會現場進行人才招聘等各種渠道,加大人才招聘宣傳力度。對外招聘各類醫技護理人員10名,其中臨床醫生4名(從三甲醫院引進副主任醫師2名)、護理人員4名、醫技人員2名。做好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等級晉升競聘上崗聘用工作。選派7名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100餘人次外出學習交流。組織“新冠肺炎診療及疫情防控工作培訓”“咽拭子采樣操作現場示範培訓”“如何當好一名臨床實習生”等係列培訓30多場次,培訓考核超1000人次,提高醫務人員的基本功和基礎醫療護理質量。

  【教學科研】2020年,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申報市級科研課題7個,發表省級以上雜誌論文28篇。承擔醫學院教學任務6252節課時,接收醫學院實習生11名。在嘉應學院醫學院頒發的“鄧振龍獎教金”係列獎項中,董建新獲“教書育人突出貢獻獎”,鍾鋒獲“教書育人優秀獎”。

  (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

  

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概況】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立於1969年11月,隸屬梅州市衛生健康局管理,為公立非營利性市級精神心理科專科為主的醫院。分設院本部(新院區)、江南綜合院區。院本部開設精神科、心理科、老年科、兒少科、睡眠醫學科、心身醫學科門診,以及11個住院科室。江南院區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以及中醫、按摩理療、皮膚科、心理科、口腔科、健康體檢等業務,加入梅州城區120急救,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醫輔科室有放射科、醫技科、檢驗科、藥劑科、臨床藥學部、信息科、供應室等科室。醫院定編病床1300張,實際開放1100多張;有在職員工近700人,其中高級職稱70多人、中級職稱100多人。

  【醫院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7日,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外派副主任醫師彭小蓮和護士黃桂珠作為市級第一批人員到梅州市委黨校學員宿舍臨時集中醫學觀察場所工作。2月13日,緊急集合全院280多人到新院區籌建新冠肺炎市級後備定點醫院,按時完成籌建工作。3月15日,謝家寧和鄒嘉偉作為首批外派人員分別被派往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深圳機場參加抗疫工作。4月28—30日,外派心理科主任古小紅,心理治療師黃小龍、吳海強到全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提供心理健康服務。2月14日起,在原有1條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熱線基礎上,再開通1條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熱線,為普通百姓、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確診患者,以及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等提供免費心理谘詢服務,助力疫情心理健康。

  【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搬遷】2020年11月3日,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搬遷。新院區位於梅江區城北填紮下村三組109號(原梅縣華僑中學),占地6.3萬平方米,總投資3.1億元,定編床位1300張,總建設麵積72238平方米。精神科、心理科是醫院特色專科,也是梅州市重點醫學專科,擔負著梅州及周邊地區精神、心理疾病的診療,以及法醫精神病司法鑒定、梅州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等工作。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把“做大做強精神科,努力發展心理科,大力建設老年科、兒少科、睡眠醫學科等亞專科以及康複中心”作為醫院發展抓手,努力實現“專科重症輕症齊發展,兒少成年老年全覆蓋”的發展目標,致力把新院區建設成為粵東西北地區一座知名的現代化精神心理專科醫院。

  【醫療設備】2020年,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擁有螺旋CT、DR、CR、彩色B超、腦電地形圖儀、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藥濃度檢測儀、精神壓力分析儀、精神科藥物基因檢測、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儀、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經顱直流電刺激儀、團體生物反饋治療儀、多導睡眠監測儀、失眠治療儀、心理CT、韋氏智力檢測儀、計算機認識矯正係統、XR擴展實景治療係統、腹腔鏡、宮腔鏡等一批檢查、檢測、治療設備。

  【信息化建設】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於2018年啟動醫院信息係統升級改造工作,建設“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醫院信息係統,實現新HIS係統、電子病曆係統、檢驗信息係統、臨床路徑係統、膳食管理係統等切換上線,實現院內“一卡通”就診服務應用。全省健康碼上線使用,實現全省“一碼通用”的便民服務。HIS係統已對接省醫保係統平台,實現市醫保、省內異地醫保及省外異地醫保的實時結算。完成市內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省內異地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工傷保險協議服務機構聯網結算等,推廣使用出生醫學證明管理係統、婦產分娩信息係統、廣東省婦幼衛生信息管理係統,實現數據共享,提升醫院對患者的服務能力。

  【醫院人才建設】2020年,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抓好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工作,組織編外招聘考試錄用63人。采取“走出去,請進來以及傳幫帶”的人才培訓模式,選派業務骨幹到國內、省內參加培訓、進修,定期邀請省級以上專家教授到院授課指導。全年選派8名醫務人員到廣州、深圳等醫院進修,選派100餘人次參加網絡專業培訓及外出學習。舉辦院內講座1場次,完成80多人次的梅州市基層精神科醫師集中培訓,舉辦240人次參與的梅州市心理危機幹預能力培訓班;組織培訓20多場次,考核1000餘人次。全年通過職稱考試、評審取得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8人、初級職稱22人。吳春香、黃桂珠、鄒嘉偉獲評梅州市“最美戰疫天使”;古小紅、林偉健、劉舜華、彭小蓮、張瑜良、朱雨亭獲評梅州市“最美戰疫醫師”;張瑜良、侯嘉文獲評“梅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李玉華獲評廣東省護士協會精神科分會“優秀抗疫護士”稱號;吳凱新獲評梅州市婦幼保健協會“新生兒疾病篩查表揚個人”稱號;彭小蓮獲評“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鄺雲航、謝乃潺、吳凱新入選2020年度《嶺南名醫錄》。

  【醫療業務建設】2020年,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落實醫療核心製度,加強重點科室、部門的監控,防範醫療事故發生,保障醫療質量、安全。開展醫護聯合查房,加強江南院區綜合科與院本部精神科協作,在精神科病房創新開展內科專家常態化查房,解決精神病患者合並軀體疾病診療問題。擴大精神科血藥濃度監測範圍,全年完成監測8706例,推廣精神科藥物基因檢測,為精神病患者實施精準醫學治療。謀劃整體搬遷後新院區兒少科、睡眠科、老年科、精神科、亞專科建設,選派8人次到上級醫院進修,做好人才籌備工作。抓好平價醫院建設,開展臨床路徑治療,實行檢查結果互認、平價處方等政策,使患者人均門診、住院費用低於同等級同類型醫院平均水平。全年入院2688人次,出院2674人次,其中精神科入院1687人次、江南院區入院1001人次,精神科出院1662人次、江南院區出院1012人次;總診療量85089人次,其中精神科59743人次、江南院區25346人次,均創曆史新高;全年受理完成法醫司法精神病鑒定56例,無重複鑒定或超範圍鑒定。

  【教學科研】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梅州市嘉應學院醫學院臨床見習基地和教學合作單位,承擔精神心理科帶教和教學工作,是梅州市精神科轉崗醫師的培訓基地,為全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神科專職醫師進行規範化帶教培訓。2020年,接收到院見習學生128人次、實習醫生68人次;申報市級科研立項3項,科研結題3項,發表省級及以上論文7篇。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梅州市精神衛生中心於2017年11月在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加掛牌成立,該中心承擔全市精神衛生防治管理、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宣傳教育、信息管理等工作。2020年,梅州市精神衛生中心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治療工作,提高全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水平,各項管理指標均達到國家和省要求,全市各縣(市、區)均已掛牌成立縣級精神衛生中心。截至12月31日,全市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6198人,報告患病率5.98‰,年麵訪率89.23%,規範管理率92.7%,服藥率85.83%,規律服藥率71.68%,精神分裂症服藥率85.43%,精神分裂症規律服藥率72.13%。梅縣區、蕉嶺縣被評為“2019年度廣東省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先進縣(區)”。全麵開展“精防日”活動,於7月為大埔縣居家患者進行複核診斷、指導用藥。推動精神科長效針劑的推廣使用,於5月、6月、8月和11月派專家到大埔縣、蕉嶺縣、梅江區、平遠縣、興寧市等地開展精神科長效針劑推廣使用培訓和指導工作。全年舉辦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培訓班2場次,全市精神衛生相關工作人員600多人次參加,進一步強化全市各級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指出各縣(市、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高全市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水平。抓好年度督導考評,完成院長行風熱線接訪涉及熱點問題的意見建議處置落實工作。全年出版《梅州市嚴重精神障礙信息管理簡報》4期。

  【業務宣傳】2020年,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把“內塑形象,外樹品牌”的醫院宣傳理念與醫院中心工作相結合,利用醫院自媒體(院報、微信公眾號、官網等)及省市媒體等宣傳渠道,做好宣傳工作。全年接受梅州電視台《民生820》欄目記者采訪9次,《服務900》欄目記者采訪2次,在《梅州日報》“健康周刊”欄目刊載科普文章19篇。在“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推送宣傳文章108篇,月均閱讀次數5000多次;在官網推出100多條網站新聞、通知公告、科普文章等;麵向全市衛生係統發行院報3期9000多份,促進全市各級衛健部門、公立醫院、慢病院(站)以及精防醫生了解醫院動態。

  (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