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體育
【政策引導】 2020年,梅州市出台《梅州市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50年)》;完善《梅州足球十年發展規劃(2020-2029年)》《梅州市足球與文化共融發展方案》;修改《梅州市市級體育協會評估資助辦法》,並向各縣(市、區)體育行政部門、局各下屬單位、市直體育協會和公眾廣泛征求了意見和建議。
【足球場地建設】 為全麵完成《廣東省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空間布局總體方案(2017-2020年)》《梅州市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工作任務,市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足球場建設作為振興梅州足球、創建梅州足球特區基礎性標誌性工程,通過政府主導、壓實責任、多措並舉、群策群力,積極推動足球場地建設,圓滿完成省、市下達任務,足球場地麵積增加約600000平方米。一是指導各地積極推動城市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工作,把社區足球場地建設任務由10個主動增加到19個。至2020年底,共將建成3人製社區足球場地2個,5人製社區足球場地14個,7人製社區足球場地3個,超額完成試點任務。二是按照《廣東省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空間布局總體方案(2017-2020年)》,2018至2020年,我市須完成社會足球場120塊,截至2020年9月完成情況的通報,我市已完成建設任務,總量達125塊,目標完成率104%。對照《梅州市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1000塊足球場地設施的建設任務,至2019年底,全市已建成足球場817塊,至2020年底須完成194塊。截至2020年12月,全市新建205塊足球場,總量達1022個,目標完成率105.67%。每萬人均達2.3塊,人均占有率全省排名第一。三是建設足球場地建設統計係統(梅州民生項目-足球)。係統架構設為基礎信息和項目管理,分別從建設主體、建設資金、建設規模、建設進度和賽事活動統計、場地開放等方麵進行統計,及時掌握各足球場地的運營狀況,可供市領導、市縣體育行政部門和足球場運營者動態查看社會足球場建設進度情況。
【群眾體育活動開展】 一手抓防控,一手辦賽事。結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實際,舉辦群體賽事活動嚴格按照“一賽事一方案”要求,嚴格做好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共舉辦了一定規模的群眾體育活動約600場次,約40000人參與,另外,足球比賽2975場次,約9000多人參與。
一是足球賽事精彩紛呈,熱度不減。延續舉辦以足球為重點的大型品牌賽事,舉辦了客家杯“一帶一路”青少年足球邀請賽、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中國足球協會冠軍聯賽、梅州市職工足球比賽等大型品牌賽事活動。其中,梅江區舉辦元旦杯五人足球邀請賽,約200人參與;梅縣區舉辦第35屆強民杯足球賽、梅縣區足協杯足球邀請賽、全民健身日梅縣區直機關足球邀請賽、鎮級賀歲杯等足球賽事,約3000人參與;興寧市舉辦“市長杯”女子足球比賽、市直足球比賽、鎮級足球比賽,中小學足球比賽、第34屆“南豐杯”足球賽和興寧市足球協會“全達實業杯”足球比賽,約400人參與;蕉嶺縣舉辦第六屆“縣長杯”足球賽、蕉嶺縣草根足球賽,約200人參與;平遠縣舉辦迎元旦足球友誼賽、賀歲杯足球賽、春節足球比賽、足球友誼賽等賽事,約2000人參與;大埔縣舉辦足協賀歲超級杯邀請賽和大埔縣足球聯賽,約200名運動員參加;豐順縣舉辦五人足球超級聯賽等賽事;五華縣舉辦春節第十九屆“球王杯”足球賽(春節)、元宵節第十六屆“狀元杯”籃球賽(元宵)、第七屆鄉鎮足球聯賽、機關足球賽、“元坑杯”足球邀請賽等賽事,約500人參與。
二是開展“一縣一特色”體育品牌賽事。梅江區舉辦“區長杯”足球賽,共開展了222場次比賽;梅縣區圓滿舉辦2020世界客都長壽梅州馬拉鬆賽,共10000名選手參與;興寧市舉辦足球賽;平遠縣舉辦歡樂行徒步活動;蕉嶺縣舉辦48場籃球比賽、48場足球賽比賽;大埔縣舉辦“南粵古驛道紅色之旅——世界長壽之鄉大埔甜竹村10公裏徒步活動”;豐順縣舉辦2020年廣東省青少年自行車(公路)錦標賽、2020年“訊源杯”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總決賽)暨青少年自行車U係列賽;五華縣舉辦了環遊轉水風情小鎮暨環五華超百騎行活動、承辦了中國足球甲級聯賽,共45場比賽。
三是指導市直體育協會開展賽事活動。市直各體育協會全力配合體育行政部門做好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疫情防控有關要求,積極參與體育行政部門舉辦的群眾賽事活動,主動組織各類小型分散的線上線下全民健身活動。市直體育協會約舉辦60多場賽事活動,約5300人參與,其中,市足協舉辦32場足球教練員裁判員培訓活動,在梅縣舉辦四鎮十六村村級足球賽,以鄉村足球賽營造鄉村足球氛圍,促進足球運動普及;市老體協開展8月8日全民健身日、重陽節健身等展示7場活動,約1875人參與;市太極拳協會開展小型分片式的健身氣功、太極拳等義務宣傳推廣活動,約500人參與。
四是通過舉辦全民健身日等主題活動形式開展36場全民健身日活動。市級8月8日舉辦“全民健身日”啟動儀式,市級係列活動涵蓋展演展示、職工足球賽、廣場舞大賽、徒步、輪滑、圍棋活動,各縣(市、區)在當日也響應市級設立分會場,全市一係列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健身展示或賽事活動帶動了“全民健身日”活動,提高廣大群眾對“全民健身日”的知曉度和參與率,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首次推廣居家健身和線上賽事活動。結合疫情防控需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開展“雲視頻”科學健身。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力量,邀請了太極拳、健身氣功、廣場舞、健美等健身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錄製8期“宅家”科學健身小視頻,為市民居家科學健身送服務。通過體育總局、省體育部門推薦的室內健身方式介紹,發布《全民健身,抗擊疫情:梅州市體育局推薦居家健身方式》,解決疫情期間外出健身的難題,指導全市市民在家科學健身,減少外出,防止疫情。
【完善公共體育場地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落實體育場地普及工程建設措施,指導各縣加快大型體育場館建設。2020年興寧市完成大壩裏體育場升級改造;豐順堅真文化體育中心完成地下工程,建成符合舉辦國際賽事的五公裏山地自行車賽道;五華啟動足球小鎮二期,建成元坑足球舊址公園,完成李惠堂球王博物館基礎工程建設。
二是完成社區體育公園建設任務。2020年新建梅江區八一廣場和西陽鎮西陽社區體育公園;平遠縣仁居鎮圩鎮群眾文化體育中心、熱柘鎮熱柘村七裏灘文體廣場和大柘鎮城南新區水電山莊文體公園共5個社區體育公園,增加群眾周邊體育場地設施,方便群眾健身。
三是完成“全民健身器材進機關”試點工作。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六進”工程中“進機關”的工作部署,開展“全民健身器材進機關”試點工作,共選取符合配建條件的14家市直單位,投入80萬元,采購了跑步機、室內乒乓球台、室外籃球架等共9件套配建健身器材。在市直機關單位配件全民健身器材,進一步宣傳《廣東省全民健身條例》,普及科學健身理念,培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受到廣大幹部職工的熱烈歡迎。
四是梅江南岸全民健身長廊健身器材提檔升級。市體育局投入30萬元,新購置健身器材110件,對新建體育館三角小公園、馬鞍山公園、梅江公園、濱江公園、劍英公園、聚文路小公園、金港花園左側、百歲山郊野公園等健身場所進行健身器材新增和更新,進一步構建梅州城區“15分鍾健身圈”,完善梅江南岸公園和健身點健身器材。
五是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構建便民利民健身服務體係。市劍英體育館、梅縣曾憲梓體育場等7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全部實行免費低收費開放,共獲得中央資金226萬元補助。各縣加大健身步道、社區體育公園建設,構建便民利民健身服務體係,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麵積達到1.9平方米。
【健身指導】 一是舉辦《廣東省全民健身條例》《廣東省體育強省建設實施綱要》宣講會。組織全民健身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縣(市、區)體育行政部門和市直體育協會等200多人參與宣講活動,通過舉辦全民健身宣講活動,推動體育行業依法治體,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大科學健身知識宣講力度,提升科學健身意識,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二是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廣和普及工間操。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廣和普及工間操,提高幹部職工身體素質,市體育局聯合工會在工作日期間開展“工間操”,選取眼保健操、廣播體操和健身氣功等工間操進行習練,進一步提升廣大幹部職工精神麵貌和幹事創業熱情,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完成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和體質測定與運動指導站常態化測試工作。根據省體育局《廣東省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按期完成幼兒、青少年(學生)、成年人和老年人3700人抽測樣本量(年齡為3至79周歲)。另外,完成體質測定與運動指導站常態化測試7500個樣本量。
四是完成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任務。各縣(市、區)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共370人,培訓項目涵蓋太極拳、健身氣功、足球、輪滑、乒乓球、籃球、廣場舞、羽毛球、瑜伽、氣排球。市級舉辦兩期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培訓項目涵蓋太極拳、健身氣功、乒乓球、足球、瑜伽,共171人參與。晉級了16名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達13000名,每萬人達30名。
五是參加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站評估。參加申報2020年廣東省社會體育指導服務站評估,省社體中心到我市進行實地評估,我市梅江區江南街道和西郊街道獲評A級。
六是完成健身氣功站點年度檢查工作。根據《健身氣功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從注冊登記、站點規模、習練功法和活動開展等方麵對2019年12月31日以前經各縣(市、區)體育行政部門批準注冊的健身氣功站點開展年度檢查工作,經年度檢查合格的站點達86個。
【協會社會化建設】 一是開展2019年度市級體育協會評估工作。根據《梅州市體育協會評估資助辦法》要求,從協會組織建設、活動開展等方麵對協會年度工作開展評估,分別評出3個五星協會、5個四星協會和7個三星協會,通過評估調動各類體育協會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加協會活力,促進協會規範化發展。
二是完成體育社會組織的前置審查業務。2020年新成立梅州市青少年體育聯合會和梅州市客家武術館等2個社團;完成市社體協、市老體協等22個體育社會組織2019年度工作報告前置審查業務;完成市羽協等5個體育社會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完成市長跑協會等11個體育社會組織各項變更審核工作。
三是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工作,促進協會改革。按要求完成市老體協、市社體協等6個體育協會脫鉤工作,促進體育協會社會化、實體化發展,市足協在職能轉變,資源優化和人員資源配置等方麵改革不斷深化,承接了多項大型賽事活動和教練員裁判員培訓、審批業務,市縣鎮村四級足球協會不斷完善,市籃協組織參加省聯賽,三人籃球賽,市武術協會舉辦武術項目調研活動。
四是開展市級體育社會組織黨建摸排和組織建設“雙同步”工作。摸排了21個我市體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情況,其中體育社團14個,體育民辦非企業單位7個,完善各體育社會組織從業人員黨員登記備案,加強市級體育社團黨組織建設工作。
五是賽事活動精彩多樣,成績驕人。2020年市太極拳協會參加全國健身氣功八段錦的網絡視頻大賽,獲得各4個中、老年組一等獎、2個老年組二等獎、 11個“宣傳達人獎”成績。市健身氣功代表隊在2020年廣東省健身氣功站點聯賽獲得健身氣功大舞集體賽一等獎、導引養生功十二法集體賽二等獎、易筋經個人賽第四名、八段錦個人賽第五名的優秀成績。市老體協參加全省老年人太極拳、劍比賽,獲得2個集體項目優秀獎;參加全省老年人氣排球比賽,獲得男子優勝獎(第四名)、女子優秀獎(第九名)成績。市羽協代表隊參加2020年廣東省羽毛球協會俱樂部團體賽暨第十四屆全運會群眾組選拔賽,獲得中青年組第二名、中老年組第三名成績。
【備戰全運會、省運會和創模範縣工作】一是指導五華縣抓好籠式足球備戰工作。完善足球場地設施,組織隊伍加強日常訓練,通過參加市足球聯賽,提高實戰水平,並組織了全縣籠式足球賽事。
二是加強各縣及市級相關協會調研備戰省運會群體項目。初步方案確立參加省運會七個項目比賽。
三是指導五華開展創全民健身示範縣工作。按照示範縣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縣鎮村體育設施和組織網絡建設,促進全民健身設施、活動組織提檔升級。
競技體育
【備戰第十六屆省運會】 一是確定我市參加2022年廣東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的15個大項目,截至目前,各項目隊已完全轉入成熟的訓練備戰當中。此外,深入梅江、興寧及五華等省下放項目縣調研檢查相關工作。二是抓運動員省注冊工作。截至2020年,我市運動員首次注冊審核通過1250人,其中,引進了梅州客家大連球員(07年齡段13人、08年齡段5人);年度確認審核通過988人。三是參加省青少年錦標賽。我市代表隊共派出111名領隊、教練和535名運動員參加了15個大項的比賽,並獲得16金20銀22銅、8個第四名、26個第五名、14個第六名、16個第七名、9個第八名的成績。其中我市體育代表團在此次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中獲得1金3銀1銅,創造了我市參加省青少年錦標賽最好成績。
【籌備第九屆市運會】一是謀劃頂層設計。下發了《梅州市第九屆運動會競賽規程總則》《2021年梅州市第九屆運動會各項目競賽規程(討論稿)》,比賽共設16個大項、321個小項,設575塊金牌。二是深入基層調研。多次到梅江區、興寧等6個賽區,檢查落實經費籌備、場地建設及器材準備等工作進度,從中了解並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青少年體育發展】 一是建立健全機構。成立青少年體育聯合會,充分發揮其職能,開展青少年體育的普及推廣、政策宣傳,組織舉辦青少年體育領域相關的競賽活動。二是創新完善模式。探索升級以社會俱樂部、各單項協會為主的發展模式,利用社會企業辦體育,以學校、協會為平台抓“三辦”:市隊縣辦、市隊校辦、市隊協會(社會)辦,實現“三化”:特色化、專業化、社會化。三是掌握基層動態。抓我市青少年體育基礎數據統計工作,截至2020年,我市分別有2所國家級、10所省級及3所地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所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其中,共有190名指導教師及51977名在訓青少年。四是積極開展賽事活動。分別於2020年1月、8月和12月舉辦了 “梅州市第二屆青少年體育嘉年華”活動、市足球錦標賽、第三屆超華·客家杯“一帶一路”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等,約3129名青少年受益。
【體校隊伍建設】 強化以市體校為龍頭,各縣(市、區)業餘體校為核心的體校建設工作。一是深入檢查市體校疫情防控,學生文化課學習、食宿安全、訓練質量等工作,確保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落深落實。同時協助指導其進行機製體製改革、各項目隊人員梳理固化等工作。二是定期到各縣(市、區)業餘體校調研,指導督促他們做好經費保障、安全生產、項目訓練、人才引進等工作。
【強化教練員、裁判員培訓,規範運動員等級審批】 一是為加強我市人才隊伍建設,分別舉辦了市空手道、遊泳、武術散打教練員和裁判員培訓班,促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壯大隊伍力量。二是嚴格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審批一批國家級運動員。據統計,2020年我市共培育出4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
【深化體教融合】 堅持以協調統一、資源共用、責任共擔的工作模式,統籌配置體育教育資源,完善青少年後備人才培養機製。一是基層體校堅持“體育主管、教育主教”的辦學模式,部分采取體育教育共辦體育項目的辦法。二是協助並指導市體校完成“體教融合”相關工作,修改完善《創建特色體育運動學校 打造體教融合典型示範》。三是與教育部門共同開展校園足球、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進校園等活動。
體育產業
【體育彩票銷售】 2020年,梅州市體彩銷售逆勢而上,雖因疫情受休市55天的不良影響,仍然小幅超過去年(3.55億元),全年銷售額達3.57億元,梅州市體育彩票管理分中心獲“2020年全省體育事業突出貢獻單位”稱號。
【體育產業構建】 加大產業頂層設計,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一是我局在征求16家市直相關單位及各縣(市、區)政府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梅州市體育產業“十四五”前期研究》重點內容,於4月26日印發《梅州市推動體育產業多元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3年)》。二是委托專業團隊起草《梅州市足球行業研究報告》,為我市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明確的發展方向,目前項目整體進度已完成約95%。三是建立了局領導掛點聯係大型體育企業製度,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強行業幫扶指導,促進體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印發了配套的考核辦法。四是探索建立年度體育產業年度調查機製,委托嘉大團隊開展全市產業調查工作,摸清底細,準確掌握產業發展情況。
加強產業聯動發展,發展體育實體經濟。一是扶持現有體育企業。市體育局領導班子帶隊到紅旗、躍速、新昌、平遠綠鷹等企業調研,深入了解產業項目進展情況和政策需求。支持本土體育企業參加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暨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2020年廣東省體博會,組織2020年梅州馬拉鬆體育產業展區布展工作,做好品牌宣傳工作。二是加快體育與文化旅遊、互聯網、健康養老等領域深度融合,促進線上線下互動。經過努力爭取,梅州朝向草坪研究中心已於4月份注冊成功,未來將以市體校球場作為該研究中心的示範田、試驗田,從而帶動全市足球場地草皮事業的發展。三是加強體育綜合體的規範建設。積極跟進五華縣橫陂鎮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運營、豐順縣堅真文體中心和中國足球博物館等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四是大力發展體育培訓業。大力支持五華縣、廣東富力足校分別申報2019年度省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示範單位,2020年9月正式獲省頒發榮譽稱號。目前五華縣正積極申報國家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得到了省的大力支持,該縣足球小鎮正積極向省發改委申報省級特色小鎮。我市現有五華足球小鎮、廣東梅縣富力足校常年開展各類足球培訓業務,同時,積極聯係多家單位,大力推動市級重點儲備項目“兩基地兩中心”的建設,助推足球培訓產業發展。經2020年全市體育產業名錄核查,我市現有686家體育產業名錄單位。
推進“三個一”項目,構建產業統計機製。市體育局積極推動全市各縣“三個一”(提升一個傳統項目、推進一個在建項目、儲備一個新建項目)項目工作,形成了《2020年梅州市體育產業重點項目庫》。經彙總各縣(市、區)產值數據統計,2020年全市體育項目工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89億,其中:全市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體育產業重大項目共有17項。另外,市體育局積極與市發改局、市統計局等部門溝通協調,探索構建體育產業以固定資產投資額為主的統計機製,搭建統計平台,完成對各縣(市、區)政府體育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
創建梅州足球特區
【專項政策出台】 2020年1月,省政府和梅州市委、市政府分別向國務院、國家體育總局呈報申請設立梅州中國足球特區的請示後,我局積極跟進爭取,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建議把梅州列入中足協全國足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複函,以及根據《廣東省體育強省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我市及時調整修改《梅州足球特區建設規劃》,經重新征求意見後,於2020年12月市政府常務會研究通過,同時我市還向國家體育總局和中足協上報了關於將我市列入全國足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和將梅州足球列為中足協會員單位的請示。此外,製訂完善《梅州振興足球之鄉新十年規劃(2020-2029)》。體育、教育、人社、財政等相關部門製定了人才、場地激勵等17項足球體製機製改革政策文件,已出台5項,以政策實施推進足球改革發展。
【足球文化建設】 結合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的實施,注重加強梅州足球文化的挖掘和發展,在挖掘140多年足球曆史文化基礎上,多形式、多層麵推進足球文化交流及發展。一方麵加強全市足球博物館建設及五華元坑足球文化產業園建設,大力傳承和弘揚富有梅州客家特色的足球文化,完成了“一首歌、一畫冊、一部片、一批形象使者”的足球文化“四個一”工作;做好出版“三本書”工作,《梅州市足球行業研究報告》白皮書、《梅州足球史》正在編寫,《梅州足球青訓大綱》已完成初稿。另一方麵,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葡萄牙和巴西桑托斯足球俱樂部建立了青訓和足球文化交流合作機製。目前引進了2支葡萄牙足球外教團隊和2支巴西桑托斯足球俱樂部外教團隊分別進駐市體校和梅江區學校。
【青訓體係建設】 2020年,完善和提升青訓中心、校園足球、市縣體校、職業足球、社會俱樂部具有我市特色“五位一體”青訓體係。今年重點圍繞我市打造傳承中國南派足球技術高地的目標,一方麵聘請葡萄牙青訓總監領銜,整合葡萄牙、巴西外教團隊的資源,充分吸收廣大足球界人士的智慧,結合梅州的實際,編寫具有葡萄牙、巴西特點和梅州特色的南派足球青少年訓練大綱,目前已完成U5-U9的訓練大綱;另一方麵積極謀劃落實“造星工程”,完善青訓網絡,探索開展足球幼兒園試點工作。
【足球產業發展】 我市圍繞打造足球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田的目標,把足球產業作為支撐梅州足球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綠色產業,製訂了足球產業扶持政策,按照“提升固有項目、推進在建項目、謀劃新興項目”的工作思路,推動建成五華橫陂足球小鎮、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園、梅縣富力足球學校等重點項目,積極推進“兩基地兩中心”,草皮研究中心已注冊和掛牌成立,十二年一貫製國際足球學校項目方案已報省。同時抓好職業足球、足球製造業等發展,今年以來足球產業在建項目已投入2.13億元。今年我市著重培育以足球競技表演業及培訓業為主的體育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依托五華足球小鎮,富力學校,足球文化公園及全市一千塊球場,不斷提升賽事服務保障能力,完善舉辦賽事的硬件及軟件設施,構建賽事服務體係一條龍鏈條,吸引了中甲、中冠賽區賽事、廣東省校園足球等國內省內一批賽事落地,舉辦了客家杯“一帶一路”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職工足球聯賽、社會足球聯賽等本土品牌賽事,不斷把“來梅州,踢場球”做出口碑,帶動旅遊+體育、文化+體育等產業發展,讓小足球踢出大產業。
體育宣傳
【體育宣傳概況】 2020年,全年加強體育宣傳與網站管理,與中國體育報、南方日報、梅州日報、廣播電視台及球鄉新媒體開展深度合作,圍繞創建足球特區重點工作,進行了全方位、有層次、多角度的宣傳報導。全年合作媒體累計宣傳報道2500次以上。其中,2020年中國體育報共刊登梅州體育新聞19篇,總局官網和中國體育報各類新媒體矩陣對梅州體育新聞的刊登總數超過60篇,轉載圖片也近100張,報道量位居全國各地級市前列。在梅州日報、掌上梅州上刊登推送達500次,頭版消息達10次。南方+發稿126條,梅州觀察刊登4個專版。球鄉微信公眾號發文649條,近70萬多人點擊觀看,球鄉-搜狐、球鄉-懂球,球鄉-微博、球鄉今-頭條等多個新媒體號同步推送,並被各媒體紛紛轉載,基於球鄉新媒體發出的內容,有效傳播力在700萬人次以上。2020年度賽事觀眾均通過媒體直播的形式觀看,主要平台為“球鄉直播”。據不完全統計,各項賽事觀看直播人次達到70多萬人次,覆蓋人群達到300萬。
(梅州市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