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今日風采 > 社會事業
科學(2019)
來源:市地方誌辦  時間:2021-04-15 11:30:31  瀏覽:-
字號:

  科學綜述

  【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發展】 2019年,梅州市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全鏈條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家,高新技術企業存量229家。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通過公示並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31家。截至2019年底,梅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粵東西北第5位;有兩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截至2019年底,高新技術企業中在主板上市2家、科創板上市2家、“新三板”掛牌18家。全年全市組織申報高新技術產品認定245件。

  【企事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2019年,世界客屬青年創新創業中心一期、二期入駐企業50多家,合作服務機構8家,入駐企業帶動就業創業人員500多人,舉辦分類創新創業活動50多場,一期畢業企業19家,二期在孵企業24家。梅州在廣東省網登記的科技企業孵化器211家,其中有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梅州有21家機構進行眾創空間登記,其中有4家國家科技部備案眾創空間、8家廣東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51家省級專業鎮,其中工業類專業鎮19家、農業類26家、第三產業(旅遊)6家。按區域分興寧市有9家、五華縣9家、平遠縣7家、梅縣區8家、蕉嶺縣3家、豐順縣6家、大埔縣7家、梅江區2家。梅州市針對梅州特色產業的技術創新平台有序推進,成立大埔陶瓷產業、豐順電聲產業、梅縣金柚及廣東電子電路應用4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梅州市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0家,市級197家。全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建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9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35%。梅州有由梅州市人民醫院申報的廣東省客家人群精準醫學與臨床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山區特色農業資源保護與精準利用重點實驗室2家學科類省重點實驗室;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廣東省鋰離子電池銅箔企業省重點實驗室1家。年內,新建梅州市華師昆蟲發育生物學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梅園研發中心、航天生物集團廣梅航天育種研發中心和廣東洪裕智能製造研究院3家省認定新型研發機構,實現零的突破。

  年內,梅州市按照大農業的概念,將市屬農業科學院、林業科學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水產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整合為直屬市政府管理的市農林科學院;與省科學院合作設立的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於2019年9月注冊設立,省科學院及梅州市首期建設資金相繼到位,研究院場地規劃裝修中。功能微生物與大健康(蕉嶺)研究院、梅州市富硒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稀土光電功能陶瓷研發應用實驗室等一批科技合作項目落地實施;市人民醫院圍繞打造區域醫療衛生高地建設梅州市醫學科學院,已正式掛牌,醫學科學院大樓正在加快建設;梅州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進展順利,仲愷(廣梅園)教學實踐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加快推進。

  【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2019年,梅州市實施“揚帆計劃”以來,2013—2019年立項9項,總金額3200萬元,引進人才51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31人、碩士12人、本科5人、學士2人。

  【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截至2019年底,梅州市有省級農村科技特派員78名,市級農村科技特派員入庫212人;梅州注重抓好星創天地建設,全市有7家國家備案星創天地,25家省備案星創天地。注重發展縣域農業科技園,全年推薦3個縣(市、區)申報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區。

  【科普知識宣傳】 截至2019年底,梅州市有16家省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畫廊4個,科普專職人員15人。2019年10月29日,以“創新引領未來,科技惠及民生”為主題的2019年梅州市科技進步活動月大型科技活動在梅州市作新小學舉行,活動由梅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聯合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市林科所、梅州愛爾眼科醫院等單位協辦。活動通過免費提供科技資源、專家現場提供谘詢、現場科技動手實踐等方式,進行科技、地震、知識產權、種養技術等方麵的宣傳及指導,吸引在校學生及市民2000多人參加。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  2019年,梅州市申報廣東省科技專項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項目126個,獲得立項50個,項目資金2500萬元;首次組織實施市級應用型科技專項28個項目申報,獲得立項項目10個,項目資金600萬元;廣東萬山土壤修複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等5家科研院所共同承擔的“農業麵源汙染與農田重金屬汙染監測治理與生物合成製劑研發”項目獲省重點科研專項立項。

  【青少年科技競賽】  2019年3月29—31日,梅州組隊參加由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團省委和汕頭市政府在汕頭市澄海區共同主辦的第34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梅州代表隊有42項作品參賽,經過激烈比拚,梅州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18個、各類專項獎4個。其中梅江區江南育才小學卓鴻邦作品《無臂殘疾人專用多功能工作台》(指導老師:李良福、葉迎春)獲一等獎,梅州興寧市技工學校賴亦環老師作品《真空預冷+紅外加熱幹燥機》獲一等獎,廣東梅縣東山中學陳泓毓作品《AR實景救援機器人》(指導老師:陳澤龍、田良)獲二等獎;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王卓鈞、王弈明、丘俊偉作品《電解池、原電池原理演示器》(指導老師:餘順歡)獲柴火教育創新獎專項獎。4月10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在梅江區黃遵憲紀念中學舉辦“梅州市‘館校結合’青少年創意機器人實踐活動經驗交流展示會”,市科技館、梅江區黃遵憲紀念中學、水白中學、人民小學、肩一小學的科技輔導老師和部分學生參加活動。4月12日,蕉嶺縣第二屆科技節暨桂嶺學校首屆科技嘉年華係列活動在蕉嶺縣桂嶺學校成功舉辦。此次活動包含3D打印機器人展演、航模表演、數說天下、奇思妙想等11個項目,旨在為孩子們插上無盡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科學創新想象的殿堂裏盡情展翅飛翔。5月31日,平遠縣第三小學與縣科協聯合舉辦以“創新、體驗、快樂、成長”為主題的第四屆科技節暨慶祝“六一”兒童節文藝會演,通過宣傳展板、手工作品和科技繪畫展覽等現場體驗的形式為學生們提供展現聰明才智的大舞台。

  【科技交流培訓活動】  2019年,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開展各類交流培訓活動。1月19日,梅州市心理學會召開2018年理事會年會暨2019年工作會議。3月2日,市護理學會開展2019年度全市首屆心血管專科護理知識培訓班。5月18日,市護理學會舉辦“梅州市消毒供應專委會成立暨首屆手供研討會”學術會議。5月20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與市社科聯、嘉應學院、市風景園林協會共同邀請香港園藝專業學會及香港中文大學生科院學術交流團到梅州進行學術交流考察活動並舉辦“綠色生態—美麗家園”學術報告會,促進港梅兩地學會之間的交流,提升學術水平。7月5日,市土木建築學會舉辦海綿城市學習技術交流會,邀請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總工程師張堃作“海綿城市建設區域整體推進案例”“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磚設計施工驗收的相關知識”講座,為推進梅州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政治理論指導和實例借鑒。7月15—21日,組織梅州高校學生參加中國科協、教育部開展的“科技夢·青春夢·中國夢”為主題的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8月23日,市護理學會舉辦粵閩贛邊“加強靜脈治療護理專科建設,提升安全注射能力”培訓班,規範梅州各級醫院靜脈治療專科建設標準,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安全注射能力。8月24日,市護理學會舉辦2019年粵閩贛邊“加強傷口造口護理專科建設,提升護理服務能力”培訓班,提升梅州各級醫院傷口造口專科護理能力。9月1日,梅州市電子學會召開梅州市電子學會成立32周年慶祝大會並舉辦5G科普知識講座,回顧市電子學會32年的發展曆程,展望學會未來發展方向。9月24日,惠州科協所屬學會到梅州進行工作交流,促進學會、協會更好為梅州蘇區振興服務。10月30日至11月1日,舉辦2019年梅州市科技骨幹教師創新創作培訓班,全市山區貧困縣110多名科技骨幹教師參加,提高梅州科技骨幹教師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素養和技能。12月21日,梅州市蘭花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在梅州召開。12月22日,梅州市微生物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在梅州召開。12月28日,市環境保護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在梅州召開。

  【科技服務】  2019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組織梅州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市級學(協)會、各縣(市、區)科協領導和市科技誌願者代表100餘人到梅州市三峰環保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廣東輝駿科技集團、五華縣漢光超順科普基地學習交流。5月22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率調研組到蕉嶺縣南礤鎮金山村白及種植基地、竹海韻合作社菌種廠、洋山木耳種植基地實地考察調研;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領導先後開展12次專題調研活動,到平遠縣飛龍果業有限公司、蕉嶺縣南礤鎮金山村委會等地考察指導,幫助梅州大北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冠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參之源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聯係有關院士團隊,指導申報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提升企業科研水平,促進高質量發展。5月29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在梅州召開學會工作座談會,傳達貫徹落實省學(協)會工作會議精神和梅州市科協係統深化改革精神,總結交流學(協)會工作經驗,分析學(協)會工作麵臨的形勢,研究新時代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學(協)會的改革與發展,探討學(協)會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參與、支持和指導學會開展各類活動,指導梅州市護理學會召開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和新一屆理事會選舉工作,指導梅州市中醫藥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和新一屆理事會選舉工作,資助梅州市離退科技工作者協會、梅州市營養學會開展學會活動。對市微生物協會科技服務項目、市梅花協會學術交流等助力鄉村振興的10個重點項目進行重點資助。

  【“完善科技創新體製機製”調研活動】 2019年11月,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閆景軍帶領市科學技術局圍繞“完善科技創新體製機製”調研主題開展調研,梳理分析梅州科技創新體製機製方麵不適應形勢發展的11個問題,主要包括創新主體、科技投入、創新人才、創新環境四大方麵。在此基礎上,提出從完善創新主體機製、完善科技投入機製、完善人才培養與激勵機製、完善創新環境體製四大要素入手,形成《關於完善科技創新體製機製,全麵激發創新支撐作用的對策建議》。

  【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  2019年8月7日,梅州市科技創新大會在梅州召開,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廖兵和副院長李定強,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吳曉暉共同為廣東省科學院梅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揭牌。自梅州市政府與廣東省科學院簽署全麵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圍繞梅州在生物健康、現代農業、生物育種等領域方向推進省科學院的科技創新資源與梅州的產業發展對接,功能微生物與大健康(蕉嶺)研究院、梅州市富硒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稀土光電功能陶瓷研發應用實驗室等一批科技合作項目落地實施。

  (梅州市科學技術局、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2019年梅州市與廣東省科學院落地實施科技合作項目一覽表

合作方式

創新平台

院士吳清平領銜,省微生物研究所、深圳市華漢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

功能微生物與大健康(蕉嶺)研究院

省生物工程研究所、蕉嶺縣政府與妝家都公司共同投資設立

梅州市科學院富硒生物科技創新中心

省科學院材料與加工研究所與梅江區政府合作,材料與加工研究所投資設立

粵科新材料與綠色製造研究院

省科學院材料與加工研究所和廣東省專利金獎的科研成果,以技術成果轉化方式與平遠縣所屬企業合作投資設立

廣東粵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生產金屬基複合材料耐磨零部件等高附加值產品)

大埔縣與省科學院生物工程所簽署合作協議

在鄉村振興和特色農業科技方麵開展合作

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大埔縣協同推進,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與廣東欣紅陶瓷公司聯合建設

稀土光電功能陶瓷研發應用實驗室暨大埔產業創新中心

  科學技術普及

  【科協“3+1”工作模式推進】 2019年,梅州市貫徹落實上級精神,推動科協“3+1”(“3”是指將縣鄉級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吸納進科協組織,擔任兼職、掛職副主席,“1”是指加強上級科協的指導)工作的全麵開展。製訂出台《梅州市科協關於開展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3+1”工作的通知》《梅州市科協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3+1”工作實施方案》《梅州市科協推進“3+1”工作激勵辦法》等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安排,明確分管領導、責任部門和工作人員,同時加強與各縣(市、區)及相關部門溝通交流。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8個縣(市、區)有5個縣(市、區)完成科協換屆工作,77個鄉鎮科協完成換屆(或成立)工作,完成比例68.75%。梅州市科協的“3+1”工作模式受到省科協領導的肯定,梅州市科協和蕉嶺縣科協被評為基層科協組織建設及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3+1”試點工作表現突出單位,受到省科協的通報表揚。

  【梅州市梅江區首家企業科協成立】  2019年7月1日,梅州市梅江區首家企業科協“廣東冠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成立。大會由廣東冠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劉江平主持,會上,劉江平代表冠鋒科協籌備組作籌備工作報告,梅江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侯海岸為冠鋒科協授牌。隨後召開廣東冠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廣東冠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章程》,選舉產生林能文為主席、劉江平為副主席、葉儒金為秘書長的冠鋒科協領導班子。企業科協是科技人員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推進公司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冠鋒科技科協的成立標誌著公司駛入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繼廣東冠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成立後又有大埔縣通美實業有限公司、廣東順興種養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大北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業科協成立。

  【梅州市首家高校科協成立】  2019年12月20日,在嘉應學院召開嘉應學院科學技術協會成立大會。省科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鄭慶順,嘉應學院黨委書記吳琦,嘉應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楊洲,市科協主要負責人、專家學者等200多人參加大會。大會審議通過《嘉應學院科學技術協會章程》,選舉產生嘉應學院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委員會,選舉楊洲為嘉應學院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主席。高校科協的成立,使科協的工作麵進一步拓寬,助力高校更好地發揮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助力梅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

  【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 2019年12月20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在梅州召開。市委書記陳敏,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省科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鄭慶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映平,市政協副主席韓小林,嘉應學院校長楊洲等出席大會。林華玲代表市科協五屆委員會作工作報告,選舉產生市科協第六屆委員會委員57人和領導機構,林華玲當選主席,鍾立強、劉海祥當選專職副主席,楊洲、鍾誌雄、謝嶽昌、郭思健當選兼職副主席。

  【《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  2019年,梅州市結合《梅州市科協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18—2020)工作規劃》,根據《創文目標任務及責任分解一覽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和“創文”工作落實。4月12日,組織梅州市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參加2019年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並召開工作推進會,要求各成員單位根據《梅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結合自身單位工作職能,對標對表,完成好工作任務,為梅州市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科普進社區進校園活動】  2019年3月27日至4月12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梅州市關工委在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邊遠山區——梅縣區鬆源鎮聯合主辦“科學知識上山下鄉”係列活動,梅州市關工委主任何正拔、副主任陳林榮、張劍平、謝雪瓊、王球堂,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林華玲,梅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劉建豐,梅州市科協副主席鍾立強、劉海祥,梅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塗戈峰等參加科學知識專題講座、科普現場觀摩,到學校、鄉村進行調研。4月2日,在鬆源中學電教室舉行“‘目’浴陽光·預防近視·珍愛光明”專題科普講座。5月31日,由梅州市科協、梅縣區科協、梅縣區外國語學校富力城附屬小學聯合承辦的“梅州市科技誌願者服務隊科普進校園活動——第一屆藝術文化節暨“六一”口腔公益科普親子活動”在富力城小學廣場舉行,600多人參與此次活動,本次活動展出科普圖片展架30幅,發放科普宣傳資料1000多份。

  【“科技進步活動月”“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活動】  2019年,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在“科技進步活動月”“科技活動周”活動中,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弘揚科學精神,傳播防災減災理念,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災害防治能力,在第28個科技進步活動月期間,由廣東省地震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科學院和廣東圖書館學會主辦的《災難麵前,你可以做得更好——2019年廣東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展》在各縣(市、區)圖書館展出。展覽內容從運動中的地球、科學認識地震、地震人在努力、我們應該這樣做、地震科技熱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防災知識等多個主題對防震減災知識及溺水、火險、台風、洪水、地質災害防治等知識做全麵介紹,向群眾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科普公共服務,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和防範應對的基本技能。6月28日,由梅州市政府、梅縣區政府主辦的梅州市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梅縣區華僑城廣場舉行。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協同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局、市文廣旅遊局、市食品行業協會等多個職能部門和組織,圍繞“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活動主題,通過現場設置攤位、擺放展板、現場谘詢等方式,宣傳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組織科普誌願者向群眾發放科普小冊子,科普健康、食品安全知識,解答群眾疑問。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向市民發放《關注食品安全,保護身體健康》《食品安全與衛生知識》《安全用藥,合理用藥科普冊》等科普材料500多份。9月19日,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在梅縣區人民廣場舉行“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2019年梅州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梅縣區科協、梅縣區科工商務局、梅州市科學技術館等14個單位2000多人參加現場活動。活動通過設置70塊展板,發放3000多份資料,設立谘詢台,互動體驗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科學知識,廣泛宣傳健康中國、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反對愚昧、文明創建等知識。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被中國科協評為“2019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科普中國e站項目建設】 2019年,梅州市推進科普工作信息化建設,促進傳統科普宣傳方式與新興媒體的結合,將科普信息資源送達目標人群,強化科普信息在社區、農村、學校、醫院等處的落地應用,打通基層科普傳播的“最後一公裏”,推動科普信息化建設走上可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開展科普中國e站項目建設,在原有科普示範社區的基礎上,按“社區科普益民計劃”,通過社區科普,提高居民整體素質,通過點麵結合,發揮“科普示範社區”帶動作用。2019年梅州有梅縣佳禾現代農業園科普基地、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熙和灣、興寧市龍田中學3個單位獲“科普中國e站”項目資助。

  【防災減災應急防範科普宣傳】  2019年5月12日是全國第十一個“防災減災日”,5月10日,市氣象局、市氣象學會工作人員到梅縣區扶大鐵爐潭教學點和鐵爐橋社區,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進社區”主題教育活動,進行防災減災應急防範科普宣傳。 (梅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概況】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開展各項社科學術活動,開展理論武裝、統一思想、優化環境、凝聚力量、智力服務等工作。2019年11月,省社科聯評選授牌一批“廣東省人文社科普及示範基地”,梅州市大觀博物館榜上有名,成為梅州市唯一獲評單位。年內,梅江區社科聯、梅縣區社科聯獲評為全國先進社科組織,大埔縣社科聯張雲彩、豐順縣社科聯劉燁獲評為全國社科工作先進個人。

  【意識形態安全】  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立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製訂意識形態責任製度、分析研判製度、社會組織管理辦法,抓住重點時間、重點對象對意識形態輿情進行分析研判,製訂防範意識形態風險的預案和措施,加強風險點監控,確保梅州理論戰線意識形態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係列慶祝活動舉辦】 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征文研討活動;編印《梅州紅軍標語圖譜》《壯麗70年——圖說梅城滄桑巨變》2本畫冊;舉辦3場主題展覽: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收藏實物展、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紅色收藏暨將軍書畫展、華僑紅色史料展。

  【社科知識宣傳普及】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投入科普資金80多萬元,推進《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在梅州的貫徹落實,通過舉辦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科普便民惠民服務、社科講堂、科普展覽、社科普及周等活動,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風家訓、文明公約、創文知識、生活常識等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提升市民群眾科學素質。

  【理論研究和學術研討活動】  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織全市社科理論工作者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發展戰略和中心工作,聚焦梅州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重點加強對策性、應用性實踐研究,為梅州的高質量發展問診把脈,獻計獻策,提供智力支持。開展梅州市2019年課題規劃立項工作,以課題規劃推動學術創新;精選“梅州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思考與對策”和“梅州鄉村振興發展”等課題作為重點科研項目;組織相關專家學者撰寫學術文章參加省學術年會、南方智庫論壇、省“習近平全麵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理論研討會等高端學術活動,推動梅州學術研究水平提高和影響力提升。

  【重點社科項目實施推進】 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舉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廣東實踐理論研討會;開展梅州紅色文化名片評選活動,評出梅州紅色文化名片12張,在省、市主流媒體進行宣傳,擴大梅州紅色文化的挖掘和宣傳;與嘉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實施理論粵軍研究項目;推進《梅州人文社科叢書》編輯出版工作,抓好《壯麗70年——圖說梅城滄桑巨變》《球鄉築夢》編輯撰稿和《客商與近現代中國》修訂再版工作。

  【社科學術團體管理和指導】  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加強社團黨建工作,抓好《在市社科聯所轄社會組織中建立黨務工作聯絡製度的意見》貫徹落實,加強對社團組織的領導;加強社團政治建設,重點加強對社團組織性質、宗旨、發展方向、理事會成員、學術活動的指導和管理;加強社團活動的管理,指導各社團組織結合實際開展理論研究、講壇講座、學習培訓、科普宣傳等學術活動,主動服務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時,建立社團工作聯係交流群,加強與各社團組織的日常溝通交流,方便社團網上辦事。

  【社科陣地建設和管理】 2019年,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堅持政治導向、堅持“三好一正”(講述梅州好故事、傳播梅州好聲音、樹立梅州好形象,傳遞梅州正能量),著力打造《梅州社會科學》刊物、梅州人文社科網站等理論武裝陣地,打造梅州社科智庫、梅州社團工作群、梅州科普基地建設群等新媒體學術陣地,打造梅州社科大講堂和各級人文科普基地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構築梅州學術高地、理論高地。

  (梅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