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至2015年末,全市有1家政策性銀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1家股份製商業銀行、1家郵政儲蓄銀行、2家農村商業銀行、6家農村信用聯社、3家村鎮銀行、19家小額貸款公司。2015年,平遠農信社改製成為農村商業銀行;塔牌集團、寶新能源、超華科技等三家上市公司擬定注冊資本20億元,聯合設立廣東客商銀行;新設5家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銀行效益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主要表現在:一是存貸款增速保持較快增長。至2015年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565.2億元,同比增長10.86%,比去年同期回落2.53個百分點,低於全省平均增速1.18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山區五市第二、全省第七。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36.41億元,同比增長15.88%,比去年同期回落0.18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增速3.6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山區五市第一、全省第二。二是市場利率持續下行。2015年,央行5次降息和5次降準,累計下調貸款基準利率1個百分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75個百分點。12月份,商業銀行新發放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7.6416%,比去年同期下降0.661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4.9199%,比去年同期下降1.5133個百分點。三是跨境人民幣使用量提高。企業跨境投資審核手續簡化,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大的便利條件。2015年,梅州轄區發生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31.55億元,同比增長13.33%,占全轄跨境收支的24.14%;全轄跨境人民幣結算參與主體累計417個,金額累計112.11億元。四是經營效益保持良好。至2015年末,全市銀行業總資產2527.86億元,同比增長0.68%;不良貸款餘額15.12億元,同比下降0.71億元,不良貸款率2.05%,同比下降0.48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利潤23.76億元,同比增長4.91%;所得稅3.28億元,同比增長21.67%。
證券業務 2015年,梅州市共有證券公司營業部10家。受上半年股票市場交易火爆的影響,股票交易額和證券開戶數出現井噴。梅州轄區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額13643.51億元,同比增長254.85%;資金賬戶累計新開戶數132379戶,同比增長500.79%;實現利潤4.58億元,同比增長351.14%。至12月末,股票基金賬戶餘額113.56億元,同比增長68.54%;股票基金市值424.58億元,同比增長39%。有7家證券公司營業部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融資融券餘額24.82億元,同比增長5.64%。資本市場融資功能進一步發揮,分別有1家企業在A股和香港上市,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公司全年直接融資10.33億元。
保險業務發展情況 2015年,梅州市有保險公司30家。全年全市實現保險業保費收入42.54億元,同比增長56.94%。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2.74億元,同比增長24.37%;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9.8億元,同比增加76.71%。
[人行梅州市中心支行] 2015年,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一是實施5次降準、5次降息的貨幣政策,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共減輕企業利息負擔6.24億元,惠及2030家企業。2015年,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10.9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28倍。至12月末,支農再貸款餘額9.3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94倍,使用額度在全省靠前。二是組織金融機構在全市開展貨幣信貸政策與融資理財巡回宣講會7場次,共計1000餘名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表參加,接受現場谘詢90餘次。三是落實關於金融支持廣東穩增長調結構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三大抓手”,組織轄區金融機構挖掘信貸需求,加大對重點項目的金融支持。推動市、縣兩級政府設立各類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近2億元,可撬動信貸資金近20億元。新增1家企業在香港聯交所首發上市,新增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掛牌企業總數在廣東省山區市中排名第一。至12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565.28億元,同比增長10.86%;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736.41億元,同比增長15.8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個百分點。四是創辦《梅州金融信息專報》,整合物價、企業景氣、銀行家問卷、外向型企業彙率承受力、民間融資等製度性調查成果,直接推動設立梅州市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全年上報13期,3期得到梅州市委書記、市長的批示。
農村金融改革 一是創新“互聯網+信用三農”惠農模式。聯合市農業局、市金融局、梅州日報社簽署聯合行動計劃,支持農企和農戶發展,推動農業產業鏈和自主品牌建設,幫助農戶、農企獲得眾籌資金175萬元、通過互聯網金融助貸發放支農再貸款50萬元,互聯網與三農對接融合的“梅州模式”獲得朱小丹省長、陳雲賢副省長等領導的高度評價。二是推動金融服務示範村實現新擴容。將示範村試點由44個擴大至225個,占全市行政村數量的11.03%。蕉嶺縣、五華縣被廣東省推薦為全國試點縣。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試行開展“政銀保”合作貸款。至12月末,全市涉農貸款餘額363.06億元,同比增長17.92%。三是推進農村信用體係建設實現新升級。完善農戶征信係統功能,建立信息更新和應用督查機製。加快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台建設,建立梅州市平台推廣應用聯席會議製度。建立梅州金融城域網,連通梅州市政務網,實現平台與地方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台的對接,實現“係統升級”。製定示範信用農戶、村、鎮評定暫行辦法,開展示範信用農戶、村、鎮評選,實現征信“內涵升級”。結合“兩權”抵押融資試點、“互聯網+信用三農”等新型融資模式,推動信用嵌入融資產品,實現“融資升級”。建立35個征信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舉辦宣傳活動近300場,組織舉辦梅州金融係統征信演講比賽、廣東省東部賽區總決賽。四是探索優化農村支付環境新模式。根據農村對金融服務的實際需求,撤並359個服務點。開展提高助農取款使用效率試點,在金融機構和服務點考核評選中引入競爭退出機製,對交易量低於考核指標、違規開展業務、群眾滿意度低的服務點予以摘牌。2015年,全市助農取款服務點累計辦理取款33.59萬筆,金額1.4億元,查詢14.22萬筆,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6.35%、107.18%和29.75%。
金融管理和服務 一是開展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信用評級工作。推廣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至12月末,促成融資交易166筆,融資金額49.31億元人民幣,成交金額位居全省第三。二是推動科技和金融結合促進創新創業,加快推動金融IC卡在公交、菜市場、物業門禁等領域的應用。率先建立國債“額度下鄉”新機製,將國債“送”到農民手中。率先在全省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接入TIPS係統工作。率先開展國稅POS刷卡扣稅直繳國庫業務試點,實現稅款資金依托TIPS係統實時劃繳入庫。三是做好發行庫管理、發行基金投放回籠、新版人民幣發行流通管理和反假貨幣等各項工作,人民幣冠字號碼查詢在轄區金融機構實現機構、網點全覆蓋,小麵額現金供應服務不斷改善。四是實現“一站式”辦理直接投資外彙業務,開通綠色通道。指導企業(個人)進行境外投資,支持鴻源機電、寶豐陶瓷、培英電聲等企業“走出去”,為博敏電子IPO、集一家居建材赴香港上市提供“保姆式”外彙服務,促進貿易投融資便利化。通過深入銀企開展調研、強化業務責任督導、舉辦全省首場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政策宣講會、印製宣傳彩頁等多種形式,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至12月末,全轄跨境人民幣結算參與主體累計418個,金額累計112.11億元。五是加強跨境資金監測管理,健全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監測預警體係,建立形勢監測分析會議製度,提升打擊違法犯罪精準度。開展“兩加強、兩遏製”外彙業務專項檢查、金融機構專項檢查、“防流出”專項核查等工作,通過現場檢查、現場核查、自主分析、交叉分析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出口不收彙”、大額利潤彙出等異常和非法外彙交易行為的打擊力度。2015年,立案和查處2宗外彙違法行為,涉案金額75.7萬美元,處罰金額3萬元人民幣,結案率和收繳率均為100%。對9家出口不收彙企業、11家服務貿易項下涉外支出主體、4家資本項目項下企業開展現場核查。
金融風險防範 一是推進金融係統綜合治理及“平安金融”創建工作。開展“兩管理、兩綜合”工作,對轄區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綜合評估,有針對性選取銀行、證券、保險開展穩健性評估。落實約見高管談話製度,就金融機構在利率定價、履行反洗錢職責、銀行卡發行等方麵存在問題提出相關要求。二是做好存款保險製度出台的各項準備及組織實施工作。成立存款保險製度領導小組,加強製度實施前後的風險監測和應對,全麵開展投保機構基礎信息現場核查。加強對信用信息查詢、支付結算、金融機構信息管理、空頭支票行政處罰、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外資銀行結售彙專用人民幣賬戶等方麵的監督檢查。三是樹立法治意識,規範行政許可、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程序。依法審查執法檢查、行政處罰、對外合同文本、規範性文件起草等工作,防範法律風險。開展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轉移贓款專項行動,向公安機關移送3條重大可疑交易線索,其中1條線索被公安機關立案。協助獲破P2P平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網絡賭博案,涉及金額2億元。開展整治銀行卡網上非法買賣專項行動。四是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妥善處理金融消費者投訴23件、谘詢16件,金融糾紛調處工作群眾滿意度在全市90個上線單位中排名第一。五是繼續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工作,探索金融知識教育普及長效機製。結合人民銀行經理國庫30年、征信知識普及性宣傳教育、2015年“金融知識普及月”等重要工作,與當地電視台廣受群眾喜愛的客家方言情景劇欄目合作,將金融知識植入情景劇,提升金融知識普及效率。創新開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技能競賽、征信演講比賽、反洗錢小品創作大賽,傳播金融基礎知識和征信文化核心價值理念,防範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提升群眾防範金融領域風險的意識。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梅州監管分局】 “十二五”期間,麵對國際國內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轄內銀行業持續保持穩健運行,機構種類日益豐富,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截至2015年末,轄內銀行業總資產1625.6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83%;各項存款餘額1488.1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81%;各項貸款餘額736.4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22%;年度稅後利潤20.8億元,為2010年末的1.06倍。
提升銀行業監管水平 一是督導轄內銀行業支持重大工程、項目與新興產業發展,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設施的更新改造。至2015年末,轄內銀行業向梅州“一區兩帶”建設發放近百億元。加強普惠金融發展力度,落實對薄弱領域金融服務的配套政策,推進“銀稅互動”合作機製,督導銀行業結合“村村通”“三大工程”等項目提升基礎服務覆蓋麵,轄內抵押業務穩步發展,轄內2040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實現全覆蓋,全轄涉農貸款比年初增長25.59%。二是建立銀行業服務收費長效監管機製,開展不規範服務收費清理自查自糾工作督導,從2012年至今督促取消銀行服務收費項目累計約百餘項。三是加強金融消費者維權法治化工作,處置各類信訪事項61件。督促銀行開展理財和代銷產品銷售“雙錄”工作,通過暗訪檢查督促各機構對存在問題進行限期整改並通報相關情況。加大違法違規懲處力度,在“兩個加強、兩個遏製”專項檢查中,責令5家被查機構限期落實整改,對其中3家進行行政處罰。四是組織轄區20家機構574個營業網點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和“送金融知識下鄉”宣傳活動。把機構日常表現與市場準入、監管評級掛鉤,強化過程監管、行為監管。提高監管政策法規在高管任職資格考試中的權重,將對監管政策法規列為任職談話的必談內容。
強化風險防控 一是持續化解存量風險,督導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清理甄別工作,明晰債權,防止債務懸空。二是動態監測流動性風險,建立流動性風險監測重點機構名單,督促其製定切實可行的流動性風險防控預案,深化風險管理。三是監測排查隱性風險,督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按要求做好隱性不良貸款入賬反映和管理,逐步緩釋單戶超比例和貸款集中度過高的問題,至2015年末全轄農合機構超比例貸款6戶,比年初減少126戶,餘額減少22.5億元。督導轄內房地產貸款占比超標的法人機構製定並嚴格落實整改達標計劃。部署全轄20家機構開展案件風險自查,轄內連續6年實現“零”案發。四是動態管控信息科技風險,督促銀行強化係統安全與業務連續性管理,開展信息科技風險專項自查,並配合省局聯合檢查小組對轄內3家機構進行檢查。
深化金融改革 一是加快民營銀行籌建進程,配合廣東銀監局為擬申辦民營銀行的發起人進行政策宣講,並對6家申請人股東資格開展預審和盡職調查。二是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推動1家農信社改製成農商行,繼續做好兩家農聯社改製前準備工作。完成轄內42家郵儲二類支行改革任務。三是落實簡政放權,取消部分行政審批項目等準入類事項。四是加快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如轄內開展“政銀保”合作農業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等金融產品,至2015年末分別發放5900萬元和2355萬元。五是強化資本管理,督促農合機構開展增資擴股工作,2015年批複4家機構的增資擴股方案,豐順聯社完成增資擴股工作,各項監管指標得到改善。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行】
業務概況 至2015年末,工行梅州分行各項存款餘額164.77億元,比年初增加12.4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93.40億元,比年初增加6.16億元。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5045萬元。至12月末,全行不良貸款餘額2297.59萬元,不良率0.24%,資產質量保持優良水平。內控案防工作得到不斷強化,全年未發生內部案件,實現安全無事故。
提升客戶服務質量 一是開展“服務體驗建設年”活動,通過出台新的服務質量考核辦法、狠抓排隊問題專項治理活動以及落實網點服務管理與檢查、引入三方監測、開展業務培訓、嚴抓客戶投訴處理和標杆網點建設等工作,不斷改進客戶的服務體驗。二是以網點競爭力提升工程為著力點,落實網點運營標準化管理工作。對梅州城區的新中支行、城區支行、華南支行、香港花園支行、五洲城支行等5個試點網點實施扁平化管理改革,並配套實施分行本部組織機構改革。三是推進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網點競爭力。重點抓好城區16個網點負責人崗位公開舉牌競聘麵試工作,擇優錄用一批網點負責人和客戶經理。四是以各類教育培訓為抓手,不斷提升員工的客服能力。全年累計開展46場共2717人次參與的業務培訓。
【中國建設銀行梅州分行】
業務概況 2015年,建行梅州市分行實現撥備前考核利潤4.73億元,同比增加4527萬元。實現稅前利潤4.39億元,同比增加1699萬元。實現中間業務淨收入15613萬元,四行占比29.04%,排名第1位,同比新增2581萬元。一般性存款餘額198.52億元,比年初新增10.09億元,新增市場占比28.42%,新增四大行排名第2位。各項貸款餘額98.93億元,四行占比26.34%,排第2位,比年初新增19.67億元,新增市場占比43.33%,新增四大行排名第1位。
“合規平安年”工作 突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案件防控主體責任,推進“合規平安年”活動。全年開展各類應急處置預案演練466次,在省公安廳組織的安全評估大檢查中以99.7分的成績位居同業第一名。堵截電信詐騙事件31宗,挽回客戶損失60.53萬元,識破假冒他人身份證辦理開戶事件39起,協助公安抓獲犯罪嫌疑人2人,向人行報送4份重點可疑交易報告,涉及金額7.7億元。
業務拓展 一是重點發展綜合融資業務,創新發展資產業務。加強學習,將“一行一基金”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做好各項資產綜融業務產品的破零破冰工作,並提高議價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做好中收儲備、提高產品覆蓋度。二是推進資產業務下沉工作。賦予10個綜合型支行個人與小企業貸款經營權,其他網點賦予信貸營銷與推薦職能。並以資產業務下沉為契機,理順不利於資產業務發展的關係。明確資產業務下沉的權限,簡化經營主責任人的設置,取消個人助業與小企業貸前平行作業。通過跨條線培訓、跟班學習、上崗資格考試等措施提高信貸客戶經理信貸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資產業務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創新資產客戶產品覆蓋考核。要求新增個人資產客戶達到“6+1”,即個人資產客戶必須配套7個產品;小企業資產客戶必須達到“4+4”,即小企業資產客戶必須配套四個個人類產品和四個對公類產品,以體現“公私聯動”。在貸款申報時,增加客戶產品覆蓋情況,達不到要求的不予申報。小企業客戶代發率比年初提升7.5個百分點。
重點業務發展 一是抓項目儲備,抓產品營銷,實現對公中收持續增長。推進項目落地,做好項目儲備,以確保對公中收的來源。加強對公重點產品營銷工作,通過製定激勵約束機製,推動重點對公產品的發展,挖掘重點對公產品的中收創造能力,進一步提高傳統產品收入對對公中收的貢獻度。二是抓重點、熱點、特色產品、重要戰略業務。通過理財講座、成立興趣小組、送培訓到網點、模擬演練、以案說案等多種形式開展業務培訓,特別是提高新形勢下“兩金一險”產品營銷技能。開展產品營銷PK賽、理財專場活動,推動產品常態化營銷,提高個人客戶產品覆蓋度和網點單產。依托櫃麵常態化、客戶維護、戶外營銷等活動,抓好結算通、其他金融IC卡、理財卡等拳頭產品營銷。加強“一對一”聯係溝通,對落後網點、短板產品進行重點督導。壓歲金鈔、保險、結算卡等重點產品營銷走在全省前列,“兩金一險”業務收入提前完成全年任務,同比增幅74%,對個人中收貢獻率55%。
網點“三綜合”建設 一是綜合網點建設。全轄區30個網點均開辦對公、對私和個人外彙業務,網點實現對公和對私業務綜合化經營比率、經營個人外彙業務比率均達到100%。獲省行批複對公外彙經營權的網點7個,占分行經營網點總數的23%,較年初新增6個,完成省行新增計劃。同時具備個貸和小企業貸款經營資格的網點達到10個。二是綜合櫃員建設。全市轄區30個網點均實現綜合櫃員製,網點綜合櫃員(含二合一產品銷售經理)共221人,占比89.5%,比年初提升9個百分點;“三合一”櫃員112人,比年初增加102人,“三合一”櫃員占比45.3%,比上半年提升41個百分點。三是綜合營銷團隊建設。共組建營銷團隊70個,網點實現綜合營銷團隊建設比率100%,網點營銷人員達269人,比年初增加32人,營銷人員占比為58%,高於省行50%的目標。
【中國銀行梅州分行】
經營概況 一是存款方麵,本外幣一般性存款(含表內理財)時點餘額122.42億,較上年末增加11.25億,增幅10.12%;日均餘額120.4億,較去年增長12.7億,增幅11.8%。其中人民幣儲蓄存款(含理財)時點餘額86.46億,較上年末增加5.86億,餘額四行占比19.1%,較年初提升0.6個百分點;日均餘額83.46億,較上年增加5億,增幅6.39%。人民幣企業存款(不含理財)時點餘額35.96億,較去年末增加5.38億,餘額四行占比15.02%,較年初提升1.58個百分點;日均餘額36.98億,較去年增加7.69億,增幅26.24%。二是貸款方麵,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4.26億元,當年淨增9.65億元。與主要同業比,餘額四行占比19.84%,較上年末提升0.21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企業貸款餘額(含貿易融資)39.39億元,當年淨增4億元,餘額四行占比18.62%,較年初提升1.4個百分點;人民幣零售貸款餘額34.61億元,當年淨增5.57億元,餘額四行占比20.68%,較年初下降1.82個百分點。三是不良資產控製方麵,不良資產餘額3654萬元,低於省行資產質量保衛戰控製目標772萬元;撥備總額2217萬元,低於全年管控目標641萬元。累計化解表內不良授信5879萬元,完成表內不良化解任務128.2%。四是國際結算、跨境人民幣業務方麵,全行實現國際貿易結算量9.42億美元,增幅2.8%,國際貿易結算市場份額54.05%,較上年末上升5.11%;實現跨境人民幣結算量13.74億,增幅17.47%,跨境人民幣結算市場份額50.38%;實現國際結算條線非利息收入超千萬元。
基礎建設 一是渠道效能提升。落實網點智能化改造要求,推動設備投放、產品下沉、人員配置、廳堂服務等工作,智能化網點占比38.46%,智能化網點的營銷人員占比45%,達到總行要求;電子渠道遷移率為80.6%,較上年末提升5.8%,提升幅度在非重點行排名第三。開展網點綜合業績排序競賽活動,營造爭先進位的“賽馬”氛圍,至2015年末,網點綜合業績全國排名較上年末提升155名。推進低產低效網點壓降工作,製定《梅州分行2015年低產低效網點壓降工作方案》,通過加大幫扶、指導和考核力度,100%完成省行低產低效網點壓降計劃,壓降率居非重行第二。全行低產低效網點3家,較2014年末減少3家。二是網點作戰能力增強。加大對城區支行整合優化推進工作,推動人員、資源和業務、產品下沉等基礎工作,引導城區網點做大做強。優化網點員工排班模式,製定《中國銀行梅州分行網點排班模式優化方案》,實施網點彈性窗口,提升大堂服務能力。打造廳堂服務、加大業務下沉、優化人員配置、強化隊伍考核等方麵提高網點戰鬥力。至12月末,全轄營業網點人員占比68.2%,業務一線人員(營銷類)占比49.9%,營銷服務人員占比51.1%,達到省行要求。三是運營服務主動。強運營內控管理。抓好“運營防案年”專項整治工作、總行“50條措施”落地實施、代客對賬和個性化對賬專項整治工作。開展假幣專項治理。加大假幣鑒偽技能培訓和考核,加大假幣專項整治相關工作。製定完善運營業務連續性應急計劃和演練方案,並組織現金庫房、現金運送、重空庫房等實地演練,提高全轄運營應急水平。加強業務風險管控。加強業務經理隊伍管理,提升一線內控角色作用的同時,加大對賬務不符、尾箱遺漏等高風險事件監控。四是狠抓內控案防。突出抓好內控案防工作,實現“安全運營,無外部監管罰款,不發生重大法律合規風險事件和內外部案件”總體目標。通過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係列警示教育活動、“嚴自律、強監督、促合規”員工行為管理專題活動、《基層機構“崗位小標語”手冊》的傳導工作、基層機構內控風險評價及組織全轄員工觀看警示教育視頻、行領導下基層開展合規座談等方式,持續抓好內控案防不放鬆。抓好合規教育、人員管理、監督檢查、機製建設、責任追究等五項內控防案重點工作,落實各項內控考核,加強日常內控管理,強化內控案防基礎工作,提升基層機構案防能力,防範案件風險,取得良好成效,全年實現零風險案件目標。
提質擴容 一是開展 “粵升計劃”“贏在廳堂4.0”等活動,加大客戶營銷力度。維護好中高端客戶,通過“尊享積分兌換”、百萬金融資產客戶生日關懷等活動,做好中高端客戶維護,增強客戶粘性。二是加快客戶批量拓展,以銀校互聯、銀醫互聯等項目為切入點,帶動客戶新增。成功營銷嘉應學院、高級中學、市職業學校“校園一卡通”項目及五華縣人民醫院“銀醫互聯”項目,擴大客戶群。對公基本存款賬戶累計5739戶,當年淨增375戶,完成全年任務125%,完成率居同組第二;對公賬戶淨增440戶,完成率居同組第二。個人有效客戶55.2萬戶,新增4.3萬戶;個人核心中高端客戶超1萬戶,較去年新增1750戶。
【中國農業銀行梅州分行】
存貸業務 至2015 年末,農行梅州分行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7億元,存量和增量均居同業首位,各項貸款成為梅州地區首個餘額突破百億的商業銀行,位居市場第一。
金融服務 2015年,梅州農行加大對大行業、大客戶、大項目實施傾斜,支持一批重點項目,新增重大項目貸款占貸款增量的30%。作為牽頭行完成陸豐甲湖灣電廠項目70億元貸款的審批和組團工作,承貸金額為30億元,完成向汕湛高速、博大高速、梅河高速、寧華高速等項目貸款投放。梅州農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2015年,縣域小微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5億元。支持新型城鎮化、縣域民生工程等領域建設,縣域城鎮化貸款比2015年初增加12億元。支持農民進城、農業人口市民化,加大個人住房等民生金融服務,農戶購房貸款餘額達31億元,比2015年初增加11億元。
普惠金融 至2015年底,涉農貸款餘額55億元,比年初增加14億萬元。發放全省首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開創全省國有商業銀行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的先河,農戶貸款較年初增加近億元。至2015年底,在全市範圍內1604個行政村設立“金穗惠農通”服務點,通過在農村雜貨商店、診所、藥店等經營場所布放“金穗惠農通”轉賬電話,服務網絡覆蓋全市91%以上的行政村,把銀行辦到農民家門口。加大輕型自助網點建設、推進農村互聯網金融建設、改善金融信用環境、普及金融知識等,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新興業務體係 2015年,梅州農行加大投融資和交易業務發展力度,做優做強流量經營,應對利率市場化對傳統盈利模式的衝擊。推進理財業務向淨值型轉型,個人理財餘額穩步提升,收入增長13%。
風險管控 嚴格落實不良貸款管控責任製,嚴防不良貸款上升。推進重點風險領域的專項治理,強化名單製管理和行業限額管理,綜合運用清收、核銷、市場化轉讓等方式,擴大清收處置成效。通過降舊控新,資產質量保持穩定,風險整體可控。
【廣發銀行股份有限梅州分行】
業績概況 2015年,廣發銀行梅州分行全行資產總額79.89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10884.68萬元。至12月末,分行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76.15億元,較年初增長8.54億元,增幅12.6%。其中人民幣個人存款餘額29.38億元,較年初增長4.9億元,增幅達20%。
戰略轉型 分行“三卡一中心”(信用卡、生意人卡、自信卡,小企業金融中心)核心戰略轉型推進,助力小微企業及民生金融發展。至12月末,“兩卡一中心”貸款餘額30.24億元,比年初增長6.45億元,增幅達27.1%;“兩卡一中心”貸款規模占分行總貸款規模的62.6%,較去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首批社區支行運營 5月21日,廣發銀行五家社區支行(五華、平遠、蕉嶺、豐順、鴻都)正式開業,是梅州市首批獲準設立的社區支行。廣發銀行社區支行分運用現代化智能金融工具,為客戶提供24小時個性化非現金個人金融服務,服務層次覆蓋縣域金融、社區金融、普惠金融三大維度,其中,梅州市首批VTM(遠程視訊櫃台)在社區支行內投入應用,引領當地同業智能化金融先潮。
品牌建設 一是參與當地政府重點項目建設,在土儲、棚改、小微企業政銀合作、社保卡等項目方麵投入大量資源,支持地方實體經濟和民生建設,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與肯定。二是分行營業部通過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千佳”示範單位複評,保持當地同業唯一“千佳”單位的榮譽稱號,在業界樹立良好的服務和品牌形象。三是組織五家社區支行開業儀式,舉辦4場政銀合作推介會、策劃“廣發銀行邀您發現最美梅州”等係列活動,向總行、當地媒體發布報道近50篇,將廣發銀行品牌深層次滲透入終端市場和廣大客戶中。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梅州市分行】至2015年年末,農發行梅州分行存款日均餘額119119萬元,增幅221.90%;各項貸款餘額32.97億元,增幅79.40%,貸款投放額和餘額均達曆史峰值。中間業務收入252.78萬元。不良貸款餘額保持為零。實現賬麵利潤4160萬元,比2014年增加2803萬元,在全省係統經營績效綜合考評中由2014年的17名躍升到第6名,達曆史最好水平。累計投放各項貸款19.51億元,其中投向土地整治收儲、水利建設、農民安置房建設等中長期項目貸款16.75億元,糧食收儲貸款2.76億元,支持收購糧食74032噸。
【梅州農合機構】
業務概況 至2015年底,全市農合機構實現經營利潤8.60億元,同比增加0.417億元,增幅5.78%。全市農合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2.76億元,比年初增加52.65億元,增長16.45%;各項貸款餘額220.6億元,比年初增加23.34億元,增長11.83%,存、貸比例為59.18%,存、貸款總量均居全市金融機構第一位。受國家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等因素影響,全市農合機構五級分類不良貸款餘額12.44億元,比年初增加7849萬元,增幅6.74%;不良占比5.63%,比年初下降0.27個百分點。
轉型升級 2月10日,平遠農商行正式掛牌開業。梅縣、興寧、豐順聯社監管指標均達到4B級,其中新會農商行入股豐順聯社的6700萬股資金全額到位。大埔、興寧、五華、梅縣、蕉嶺、豐順、梅江7家機構完成換屆改選工作。11月,全市績效管理係統建設試點工作,在試點單位五華聯社成功上線運行。
“支農助小”工作 全市農合機構堅持服務“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服務小微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不動搖,落實從嚴治貸,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推動信貸業務創新,優化辦貸服務流程。大埔農商行推出 “教師貸”、“醫務貸”及“金柚貸”;梅縣聯社推出“柚農寶”,五華、梅江聯社推出“精英貸”;興寧聯社推出“周轉通”;平遠農商行推出“臍橙貸”“工商貸”、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信貸產品,滿足不同群體的生產、消費需求。蕉嶺、五華聯社利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試點縣的契機,穩步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各農合機構參與地方政府組建的青年企業家創業項目對接平台,持續推進紅色創業貸款、婦女創業貸款、青年創業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平遠農商行、五華聯社爭取政府出資創立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補償擔保基金;蕉嶺聯社推出社保基金擔保貸款、縣級“政銀保”貸款、村級擔保基金貸款等。至2015年末,全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5.78億元,占各項貸款餘額的43.41%,比年初增加8.96億元,增幅10.32%;涉農貸款餘額162.05億元,占各項貸款餘額的73.45%,比年初增加21.81億元,增幅15.55%。全市農合機構累計上繳各類稅收2.3億元。
普惠金融 至2015年末,全市農合機構參與建設信用村514個,發放金融扶貧貸款8329萬元,惠及貧困農戶1031戶。與987家村級金融服務站建立合作關係,設立助農取款服務點1040個,全年實現助農取款服務業務交易筆數13.5萬筆,其中取款筆數13.33萬筆,取款金額3649.33萬元,轉賬筆數1600筆,轉賬金額490.05萬元,代繳費832筆,繳費金額49.19萬元。梅縣聯社獲得省聯社普惠金融獎。
營銷服務 全市農合機構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強化業務考核、加強“總對總”營銷,支持“三農”、縣域經濟及重點項目等,促使各項業務得到進一步發展。2015年,在繼續鞏固二代社保卡發卡、住房公積金歸集、貸款業務的基礎上,成功對接國稅“雙代”業務、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業務、“三資”平台項目等業務,其中,國稅“雙代”業務為全省首辦,全市8家機構全部成功上線;五華、蕉嶺、梅縣、大埔、豐順、平遠6家機構簽訂“三資”平台項目合作協議,梅縣、五華2家機構成功上線;大埔、豐順、五華、興寧、平遠5家機構簽訂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業務,大埔、興寧、豐順、五華4家機構上線。至年末,全市農合機構存量借記卡198萬張,開立個人網銀8.87萬戶,企業網銀0.35萬戶,手機銀行7.1萬戶,社保卡82.5萬張,布放自助設備445台,拓展POS商戶3400多戶,POS收單方交易金額19億元,電子銀行替代率達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