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2015年,梅州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0.89億元,增長9.0%。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704.76億元,同比增長1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3家,比上年同期增長24家。全市完成工業投資208.83億元,同比增長59.8%,增速全省第一,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68.06億元)36.76%;其中技改投資完成98.77億元,同比增長90.3%,增速全省第五。
【招商引資】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在原局招商小分隊的基礎上,成立產業招商小分隊,重點依托“一區兩帶”發展平台,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推進梅州得明企業有限公司總投資3億元的青年創業園項目。該項目擬建設創業大廈,總建築麵積約20000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可達到2億元,年上繳利稅1000萬元,將為廣大有創業誌向的青年提供技術谘詢、創業辦公、金融服務、信息交流、服務平台、資源共享、休閑娛樂等服務。
【園區建設】 2015年,經省政府同意將梅州市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園、廣州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園和蕉華工業園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園區,梅縣區、蕉嶺縣和大埔縣依托廣梅園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實現梅州市全境享受省級產業轉移政策。2015年全市產業園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2.59億元,重點用於園區水、電、路及汙水處理等。全年新簽項目90個,投資額383.9億元。累計入園落地企業596家,其中建成並投產項目483家,新動工項目64家。
【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建設】 9月29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東梅興華豐集聚帶總體發展規劃(2015-2030年)》,第四屆世界客商大會期間,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正式掛牌揭幕。11月3日,《廣東梅興華豐集聚帶總體發展規劃(2015-2030年)》由省發改委正式印發,上升到省級戰略發展平台。2015年,產業集聚帶5個產業園區(集聚地)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16.9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5.27億元,稅收11.62億元。產業園區(集聚地)累計征地約6000畝,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約12億元,重點用於園區水、電、路、汙水處理和征地拆遷等。全年累計新簽項目56個,計劃投資額304.6億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96.74億元。
【技改創新】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貫徹落實省政府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部署,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好市重點工業項目和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建設,2015年完成工業投資208.84億元,同比增長59.8%;其中技改投資完成98.77億元,同比增長90.3%,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一是落實國家和省的扶持政策,爭取省級專項扶持資金17630.72萬元,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二是貫徹落實省促進粵東西北地區和國家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政策,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帶動產業轉型升級。落實名牌帶動戰略,新認定廣東省著名商標6個,廣東省名牌產品21個(其中農業類15個,工業類6個)。
【節能降耗】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推進全市節能降耗工作,全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1%,超額完成市政府提出的年度下降2.35%的目標任務和建設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年度單位GDP能耗下降4.86%的節能創建目標。“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1.29%,超額完成省下達梅州市單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57.02%。加強節能監察和能耗運行監測分析,做好節能目標、措施的指導服務和考核工作。加快淘汰低效電機,實施電機係統節能改造,2015年完成電機能效提升6.95萬千瓦時,完成省下達5萬千瓦時的年度任務。全市2013年-2015年三年累計完成電機能效提升15.17萬千瓦,超額完成省下達14萬千瓦的電機能效提升任務。建成市級能源管理中心,列入省首批省市企業互聯互通的6個示範市之一,並實現省市平台的互聯互通。興寧市第一中學被評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信息化建設】 貫徹落實《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2015-2017年)》《關於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計劃(2014-2015年)》等係列政策,截至2015年底,梅州市光纖覆蓋用戶能力累計154.34萬戶,光纖接入用戶累計24.45萬戶,光纜線路長度累計7.0681皮長公裏。3G基站累計6368座(采用RRU統計),4G 基站累計建10299座(采用RRU統計),WLAN熱點1223個, AP數6386個,基站站址3923個。固定電話用戶53.9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56.69萬戶,數字電視接入用戶60.87萬戶。梅州市成功獲得2015年度“寬帶中國”示範城市。全市四級網上辦事大廳進駐單位838個,服務事項9531項。
【機電工業】 2015年,梅州市規模以上機電工業企業5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8.03億元,同比增長14.70%,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1.11%。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5.24億元,占機電工業總產值的45.2%;汽車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8.63億元,占機電工業總產值的36.7%。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6家。2015年廣東雲山汽車有限公司4個純電動客車型號通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12月28日首批200台純電動公交車正式下線交付興寧市使用,標誌著雲山汽車進入新能源汽車產品大批量整車生產時代,也意味著雲山汽車成為粵東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企業。
【銅加工業】 2015年,梅州市銅金屬含量產量3037噸,累計增長-3.5%;精煉銅(電解銅)產量1067噸,累計增長-26.4%;銅材產量9876.8噸,累計增長83.9%;銅礦采選業及電線、電纜製造業工業總產值6.04億元,累計增長-16.8%。梅州市金雁實業集團公司是從事有色行業的礦山開采、冶煉和銅材深加工企業,是梅州市政府授權經營的市直國有中型企業。目前直接下屬有金雁銅業公司玉水硫銅礦、興寧金雁電工有限公司、金達銅材有限公司和公司機修廠4個主要生產經營單位,主產品有標準陰極銅、漆包銅圓繞組線。其中陰極銅和漆包線被評為廣東省名牌,“金雁”“金雁圖形”兩個商標被評為著名商標。公司下屬梅州市明珠冶煉有限公司的1.5萬噸/年銅冶煉產能生產線屬於落後產能已被淘汰拆除。梅州博敏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高端印製板生產企業, 12月9日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
【電子信息工業】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產值120.4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7家,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21家,產值突破10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新增梅州國威、培英電聲)。全市電路板、電聲、通訊設備三大產業集聚度有新的提高,產值持續增長,增速明顯放緩,但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梅州紫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藍光存儲光盤陣列機係列設備獲第43屆日內瓦發明展金獎。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製定的《印製電路用金屬箔通用規範》國家標準、參與製定的《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行業標準,經國家質檢總局和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發布。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係國標(GB/T29490-2013)認證,成為梅州市首家獲得《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管理體係認證證書的企業。豐順縣被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授牌為“中國電聲出口共建基地”,被廣東省質監局批準籌建廣東省質量監督電聲產品檢驗站。在資本融資上新增博敏電子1家企業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廣東嘉元科技、富源科技2家企業國內“新三版”掛牌。全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 8947.57萬元,同比增長76%,軟件業務收入 4120.79萬元,同比增長38%。廣東驊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新三版”掛牌,是梅州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的首次突破。
【化工工業】 2015年,梅州市規模以上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企業8家,實現總產值9.82億元,比上年增長64.6%。其中從事高錳酸鉀、高錳酸鈉生產和銷售的廣東航鑫科技股份公司於2015年正式投產,是梅州市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梅州市化工企業通過市場的開拓,產品產量逐年增加,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台灣等地及國內廣州、宜興、貴州和江西等地區。隨著梅州市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工業和環保工業的發展,相關化工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原本依靠進口的,現已基本實現本地化。
【包裝印刷業】 2015年,梅州市規模以上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企業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74億元,比上年增長-31.9%。
【紡織工業】 2015年,梅州市規模以上紡織企業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35億元,比上年增長13.5%。由於國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對梅州市紡織業發展有一定的影響,4家企業出現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10%以上。
【釀酒工業】 2015年,梅州市規模以上釀酒製造企業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4.92億元,比上年增長7.4%,2家企業出現工業總產值下降。
【製衣工業】 2015年,梅州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服飾企業10家,實現總產值8.26億元,比上年增長15.1%。由於國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對梅州市製衣工業發展有一定的影響,3家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10%以上。
【特種行業(民爆)】 梅州市有2個民爆生產企業,分別是廣東天諾民爆有限公司興寧分公司(原七0五廠)、廣東天諾民爆有限公司梅縣分公司(原廣東省四〇一廠);有1個民爆銷售企業、8個民爆銷售網點,即梅州市兆安民爆專賣有限公司,下設7個縣級分公司。2015年度工業膠狀乳化炸藥產量29000噸、產值1.7億元;銷售炸藥7000噸、雷管138萬發、工業索類火工品84萬米,總銷售額7229萬元。
【陶瓷工業】 2015年,梅州按照打造百億元產值陶瓷產業的任務目標要求,全市陶瓷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全市陶瓷工業實現產值31.2億元,銷售收入23.5億元,稅收1.35億元,外貿出口總額2.13億美元,分別增長20.1%、18.6%、13.7%和5.44%。陶瓷工業經濟指標繼續位居全市各縣區第1位,陶瓷產品出口貿易繼續保持位列全省第3位(其中工藝陶瓷出口貿易位列全國第1位)。產值超億元的企業5家,規模以上企業由原來的31家增加到35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家,申請專利181件、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39件,有3項科研成果獲得2015年度梅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