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縣區一季度取得“開門紅”,為全年發展注入強勁信心。圖為梅縣區生機勃勃的城景。(吳騰江 攝)

嘉元科技積極推進銅箔產品研發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嘉元科技供圖)

雁南飛茶田景區是茶旅融合發展的典範。(吳麗伶 攝)

珍寶金柚研發了金柚啤酒、金柚飲料和金柚果脯等深加工產品。(吳麗伶 攝)

盛富金屬是梅縣區培育機械智造產業的代表企業。(吳麗伶 攝)
2025年一季度,梅縣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8%,增速位列全省122個縣(市、區)第二名、全市第一名;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1.35億元,比增62.9%,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增39.8%,兩項增速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這份“開門紅”的成績單,不僅勾勒出梅縣區高質量發展的昂揚曲線,更為全年發展注入強勁信心。
近年來,梅縣區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麵激發內生動力,及早統籌謀劃部署,圍繞建設產業新城、文旅名城、幸福之城目標,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平台經濟、數字經濟、總部經濟;堅持項目為王、產業為要,狠抓產業發展;堅持謀劃在先、準備在先,提供要素保障;堅持全民動員、全民招商,強化招商引資;全力拚經濟、拚項目、拚發展,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找準“著力點” 構建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在縣域經濟發展的賽道上,梅縣區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對產業發展堅持係統思維、規劃先行,立足長遠、注重實際,超前謀劃、超前部署。早在2021年和2022年,就先後製定了《梅縣區銅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梅州市梅縣區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產業規劃,統籌各類資源要素,持之以恒拚經濟、拚項目、拚發展,逐年逐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量質齊升。
為構建具有梅縣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係,梅縣區統籌推動傳統、主導、新興三類產業齊頭並進,提速改造電力、建材等傳統產業,推動企業高端化、數智化、綠色化發展;推動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加快構建貫通上下遊的百億產業集群,形成工業發展主引擎;布局新產業新賽道,培育發展新材料、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謀劃引進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先機。
同時,梅縣區持續優化完善“一園一區一港一地”產業規劃布局。作為省級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梅州梅縣產業園堅持園區圍著產業轉、要素推著項目走、人員盯著項目幹,構建從項目洽談簽約到竣工投產全流程閉環服務,全力保障慶達科技、潤龍汽配、成富電子等8個在庫項目加快建成投產,激發經濟發展活力。2025年一季度,該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0.2億元、同比增長85%,在全市10個產業園區中增速最快。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梅縣區堅持“一把手”招商,積極推行“全員招商”,瞄準龍頭企業、鏈式企業等精準招商,調整建立了11支區級招商服務隊、19支鎮級招商服務隊,高標準配齊招商隊伍,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跟到底”要求,連續五年獲全市招商引資項目績效管理優秀等次。2025年一季度,新簽約4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產業等12個項目。
為推動縣域經濟提質提效、爭先出彩,梅縣區還將“四上”企業培育壯大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通過高位推動、精準施策,整合各類資源要素,全力支持、培育和引進“四上”企業,實現數量突破和質量提升,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規模。據梅縣區統計局統計,2024年,梅縣區“四上”企業新增92家、淨增44家,新增淨增數量均居全市第一,構建起優勢產業“挑大梁”、新興產業“添活力”的多元化產業生態。
緊盯“關鍵點” 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活力
走進嘉元科技無塵生產車間,生箔機正開足馬力,高性能銅箔如流水般從輥軸上延展而出,經過電解、剝離、分切等工序,薄如蟬翼的銅箔最終被收為卷狀。“銅箔生產要經過溶銅製液、生箔防氧化處理、分切裁剪及品質檢控等工序,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序,背後凝聚著技術人員的大量心血。”嘉元科技董事會秘書李恒宏介紹道,近年來,公司積極推進銅箔產品研發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已掌握多項銅箔核心技術。
作為梅縣區高端銅箔產業的龍頭企業,嘉元科技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8億元,比增113%,實現歸母淨利潤2445.6萬元,業績大幅增長,營收同比翻倍。在嘉元科技等龍頭企業的牽引帶動下,一季度,梅縣區以銅箔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分別比增417.6%、12.9%,產業鏈協同效應持續增強,BPW(梅州)車軸、慶達科技等企業產值也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位於南口鎮的梅州市盛富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是梅縣區培育機械智造產業的代表企業,當前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我們持續投入設備更新改造,並進行新產品、新工藝研發,2024年實現了逆勢增長。”該公司副總經理陳宇文表示,今年通過電商平台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實現了一季度產值同比穩中有進。在梅縣區的大力支持下,預計總投入1.5個億的四期項目正有序推進中,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5億元。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以‘政策惠企、服務暖企、創新強企’的核心思路,精準施策,並充分運用‘一起益企’服務保障工作機製,暢通企業問題訴求反映渠道,助力企業紓困增效。”梅縣區經貿係統黨委副書記潘春標表示。開年以來,梅縣區以“起步就起跑”的決心,持續推動在建工業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建設,明宇新材年產4萬噸岩棉板、同盛新材年產15萬噸瀝青混凝土等項目均已投產,頂業年產10萬噸飼料、梅州綜保區獨立儲能電站即將投產。
近年來,梅縣區緊盯“關鍵點”,積極培育壯大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加快構建貫通上下遊的百億產業集群,2024年產值116.52億元、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3.23%,成為工業經濟主引擎。特別是銅箔產業全力拓市場、強創新、優保障,成為梅州市唯一入選全省“雙十”戰略性產業集群、廣東“強芯工程”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產業,成為全國銅箔重要生產基地。
打造“閃光點” 拓展縣域經濟發展新空間
在位於雁洋鎮的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的溫室大棚裏,種著番茄、小青瓜、彩椒等各種蔬果。據介紹,該基地創造了“一周敲定選址、兩周簽約進場、三周土地平整並全麵開工”的“梅州新速度”,投資4.6億元,占地麵積324.3畝,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山地現代設施農業項目,實現農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年產值超7000萬元。
這是梅縣區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梅縣區還堅持以“工業思維”賦能傳統農業,“我們建設了研發實驗室,並與多所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以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賦能,實現了梅縣金柚和梅縣茶葉兩大主導產業的深度融合。”梅州市珍寶金柚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斯說,目前,以金柚和茶葉為原材料,研發了啤酒、飲料和果脯等三大係列深加工產品。
為把“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梅縣區還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由廣東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雁南飛茶田景區,打造了集茶旅遊、茶休閑、茶養生、茶研學於一體的茶旅深度融合發展示範景區,是茶旅融合發展的典範。“景區以談茶史、學茶識、遊茶山、品茶香、吃茶餐、觀茶藝為主題,遊客在這裏可以實現茶村康養、茶俗體驗、製茶體驗、非遺手作等。”雁南飛茶田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近年來,梅縣區以項目招商、市場運作、引入社會資本、增加公共配套等方式,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同時推進鄉村旅遊共建,加強旅遊住宿業品牌打造,探索農民合作社、共享農莊等鄉村旅遊模式,實施雁南飛景區茶旅融合項目、打造陰那山櫻花園等,推動“農、文、旅”融出鄉村振興新路徑,讓各地的好風景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好豐景”。
2025年“請到中國·鬆口過大年”活動展示了鬆口古鎮獨特的僑鄉文化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掀起了鬆口古鎮的旅遊熱潮,讓鬆口古鎮成為春節假期新晉網紅景點。“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中,梅縣區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加快推進鬆口鎮曆史文化名鎮保護提升等項目建設。”梅縣區相關負責人說,如今,鬆口古鎮煥發新活力,為丙雁鬆片區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增添動能。
新業態為縣域經濟繁榮注入新動力。2025年一季度,梅縣區A級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75.3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465.34萬元。2025年是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關鍵之年,梅縣區將在縣域經濟“藍海”中繼續“拓荒”,推動興業、強區、富民一體發展,探索多種路徑為縣域經濟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吳碧芬 馮森達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