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今日風采 > 經濟發展
——梅州各界人士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關鍵詞之實體經濟
充分發揮梅州所長 做強做優生態經濟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0-11-07 11:13:06  瀏覽:-
字號:

  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後,在梅州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實體經濟”便是關鍵詞之一,也成為了我市經濟界人士關注的重點。

  加快結構優化

  深度對接“雙區”

  “‘深刻認識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的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三個‘新’是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指引,也是五中全會公報的核心要義,更能幫助我們對‘十四五’期間梅州實體經濟發展所處‘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建立認識和賦能。”嘉應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吳偉表示,梅州以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為抓手,推動實體經濟做大做強。梅州經濟將繼續呈現新老產業並存與聯動發展,做好存量調整,加快結構優化,推動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製造等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實現穩定經濟的同時,謀劃文旅、體育、互聯網等三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發展,則是增強梅州經濟發展造血功能的希望所在。

  嘉應學院縣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客商”研究所所長、經濟學教授閆恩虎認為,積極培育有競爭力的自主產業體係,是梅州實體經濟積聚後發優勢、促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梅州食品產業近年發展迅速,主要種類在廣東乃至全國已具有相對的競爭優勢。食品產業在梅州基礎牢靠、大有前途,也與梅州的生態發展區定位相一致,又有客家文化作為背景,還可深度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現在的任務是產業整合、產業扶持、品牌營銷和市場外拓。梅州地處大城市的扇形環繞之中,廈門、汕頭、深圳、香港、廣州、珠海、澳門、贛州等,這些城市基本屬於口岸城市,物流條件好,消費力充足,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更大的產業布局將產生廣大的食品市場。

  “立足生態發展區定位,我市的產業基礎和產業結構要發揮所長,注重綠色高效。”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經濟學副教授丘東濤認為,大健康產業是未來發展趨勢,也與梅州的自然優勢互相匹配,需因地製宜、乘勢而上;在現代農業方麵,要通過精細化,發揮農業的基礎性作用,延長產業鏈條,讓農業煥發出時代的內涵。

  此外,梅州還要從體製機製創新上下功夫,通過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的係列改革,整體設計、協同推進經濟發展。同時補齊交通短板,增強文化軟實力,延長現代服務業鏈條,以更便捷的交通、更解放的思想、更發達的第三產業,吸引外來企業落戶梅州,讓梅州深度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接受“雙區”的外溢輻射,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堅持改革創新

  延長產業鏈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係,推動經濟體係優化升級。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就要求我們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坤皇表示,塔牌集團將堅持效益與創新並重、智能與環保同行,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水泥工業邁向高科技產業、綠色產業。今後塔牌集團將繼續推進水泥工業綠色轉型,加快數字礦山和智能水泥工廠建設步伐,持續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並充分依托梅州資源稟賦發展“第二主業”,助力“長壽”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當前,梅州著力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全麵落實扶持政策,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為此,何坤皇建議加大對企業環保支出和智能投入的稅收政策優惠力度,進一步落實省“實體經濟十條”等扶持政策,確保政策落地生效,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成本,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實體經濟的動力。

  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原液提取基地,是王老吉在梅產業布局的重要一步,采用了全球最先進的涼茶原液提取技術,以全程自動化的方式創新管理,讓王老吉可以迅速完成涼茶“原料配選-原液提取-配製-罐裝-出廠-銷售”產業鏈閉環。“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通過基地先進的生產水平,大力推進涼茶產業發展,以此帶動當地仙草種植業發展,並形成產業鏈條帶動當地運輸、包裝材料、生物料、服務業等行業的發展。”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梅州)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榮波表示,他們將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吸引上下遊產業及行業其他項目落戶梅州,努力促進企業自身和梅州實體經濟的發展,助推梅州高質量發展。(王玉婷 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