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實施“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促進閑置勞動力穩定就業。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張炳鋒 攝)
“證照聯辦”改革試點啟動,市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加快建設,BPW德國總部最新研發產品“盤式製動器”的第二條生產線在BPW車軸(梅州)公司的生產車間內運作……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1+1+9”工作部署、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落細“六穩”“六保”舉措,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全市經濟逐步趨穩回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3.73億元,增速居全省第七;1月至8月完成工業投資74.07億元,比增16.9%,增速居全省第八;8月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比高達63.36%,創2003年以來新高,全市經濟穩中有進。
保市場主體
穩住經濟發展底盤
落實120項深化“放管服”改革具體措施,企業開辦“照、章、銀、稅”全流程1個工作日內辦結,搭建政企溝通橋梁、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措施,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革、提質增效……今年以來,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市積極落實“保市場主體”的任務要求,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能夠安心應對市場變化。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75億元;1月至9月,全市累計為2.34萬戶企業免、減、延、緩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用8.26億元,向323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400萬元,惠及職工4萬人次。
隨著政策紅利的陸續落地、惠企措施的相繼推出,我市廣大企業更加堅定發展信心,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今年上半年,我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1622戶(其中企業4191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7.7%。今年1月至8月,全市完成技改投資21.25億元,同比增長19.2%,增速居全省第三;全市47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49.81億元,完成工業投資74.07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居全省第八。
抓重點項目
增強持續發展韌勁
在大潮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現場,瀝青混合料攤鋪在路麵上,壓路機緩緩前行,所經之處的路麵被壓實。據大潮高速公路項目總經理賴冠宙介紹,大潮高速公路路麵工程進度已超80%,路基、橋涵、隧道工程都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大規模開展路麵工程、交安工程和機電工程等施工。
全力服務好嘉元科技總投資10.1億元年產1.5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用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超華科技總投資3.7億元年產600萬張高端芯板項目,加快推進省製造業(銅箔)創新中心的申報工作,加快廣梅園廣藥大健康產業園建設……今年3月以來,我市把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穩投資、促增長的重要抓手,努力爭取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落下的進度趕上來,為全麵落實“六穩”“六保”提供有力支撐。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市9個投資10億元以上製造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7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2.3%,達到了預期投資目標。1月至9月,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03.3億元,年進度率64%,其中年度投資計劃共167.59億元的57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8.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6.6%。
兜底線民生
夯實全麵小康基礎
在“六穩”和“六保”中,就業都擺在首位。今年以來,我市抓住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全麵強化穩就業舉措。舉辦2020年“南粵春暖”“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等網絡招聘會,及時把線下招聘活動轉至線上,確保了就業服務“不打烊”;對重點企業開展送政策、送資金、送技工“三送”活動,“一企一策”現場“抓藥開方”,“點對點”對接服務企業用工;推動“南粵家政”工程綜合服務示範基地建設……一係列穩就業措施逐一實施,全市就業形勢保持基本穩定。1月至9月,全市新增就業1.54萬人,新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就業1.22萬人。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市牢牢把握貫穿“六穩”到“六保”的民生主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腳步不停歇,牢牢兜住底線民生。目前,全市53593戶146039名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100%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全市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100%達到退出標準。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向23萬多名困難群眾足額發放基本生活補助7.73億元、物價補貼1.009億元、受疫情影響臨時救助金1619萬元,實施臨時救助7240人次;新納入農村低保2724戶6523人。(記者 李豔良 方俊鵬 黃鈺然 劉潤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