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昨日上午,全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製造業的高度重視和力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提振全市企業堅定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必將引領全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躍上新台階。
創新驅動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的核心是創新,隻有不斷創造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新業態,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鋰離子電子材料領域龍頭企業。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公司將持續投入募集資金,一是全力推進投資1.49億元的現有生產線技改項目;二是推進投資3.7億元的年產5000噸新能源動力電池用高性能銅箔技改項目,預計今年10月逐步投產;三是推進投資6700萬元建設高潔淨度銅線加工建設項目,實現年加工20000噸銅線;四是推進投資10億元的年產15000噸高端電子銅箔項目。同時,還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籌劃一批新建項目,以確保公司未來在產能、營收、效益等方麵的持續增長和市場地位。
作為生態發展區,梅州走出了綠色發展新路子。廣東粵電大埔發電有限公司從項目立項、設計、建設到運營,堅持綠色生態和低碳環保的原則,做到了抬頭看見“壽鄉藍”,放眼都是“生態綠”。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加快推進總投資50億元、2台66萬千瓦機組的二期項目,做大做強企業恰逢其時,將以“梅州速度”為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30%以上,先後培育形成7個產值超萬億元先進製造業群;到2035年,把廣東打造成為全球製造業核心區和主陣地。豐順立訊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當前正是梅州製造業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和趕超突破的關鍵發展期,公司將持續不斷追求智能化研發設計、數字化運營管理、精細化成本控製、自動化生產製造的極致,全力將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梅州豐順國際聲穀小鎮打造成為高端智能製造業產業集聚基地。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廣東輝駿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企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於夯實人才基礎,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管理體製。近年來,該公司分別與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關係,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及項目研發。目前,該公司的產品設計、研發、推廣等各類高級技術人才有120多人,其中多名是日本業內資深專家。深厚的人才儲備為企業把控產品質量,加強技術研發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製造業的發展還拉動就業。興寧新昌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永鬆表示,該公司已從4條生產線擴展到22條Lean線/兩個中底車間,在職員工從幾百人壯大到5100多人,為農村閑置勞動力轉移做貢獻。今年,該公司計劃增加一條Lean線和2個中底車間,在職人數將達5500人以上。
政策助力梅州製造業大有可為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製造業體係和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發揮了“壓艙石”“定盤星”作用。
去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216.99億元、增長1.7%,其中規上製造業增加值178.48億元、占比達82.3%。今年一季度,全市435家規上製造業實現增加值44.03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86.3%。
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市提出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就是基於生態發展區定位、基於梅州現有產業基礎、基於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基於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而提出的產業發展方向和總體規劃。
今年2月,《梅州市實施五年實體經濟大振興戰略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實施方案(2019—2023年)》正式印發實施,提出優化升級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大文旅、互聯網、體育等新興特色產業,壯大特色現代農業,形成“5311”綠色產業引領梅州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努力實現“一年有起色、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3年,力爭十大綠色產業總產值達2400億元,超百億元產業達7個(其中新增機電製造1個產業產值超百億元),與生態環境相適宜的綠色低碳產業體係進一步完善,與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和質量差距進一步縮小。
製造業興則經濟興,製造業旺則百業旺。在“5311”綠色產業體係總框架下,舉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梅州製造業將為蘇區振興發展轉換新動能、注入新動力,助力梅州蘇區振興發展步步高。(見習記者 方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