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生態發展區、粵東北生態屏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按照省委關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工作部署,立足本職,鼓足幹勁,奮鬥在前,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
防治汙染
守護美好家園
走進距離梅州城區30公裏的梅江區西陽鎮筀竹村,隻見筀竹河流水潺潺,瀝青路麵幹淨整潔,民宿、書屋、咖啡館、酒館掩映在綠水青山間,遊客們在鵝卵石河道旁悠閑散步,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近期,筀竹村新建的兩套汙水處理設施正式投入使用,農村生活汙水實現統一收集、處理。”市生態環境局梅江分局汙防股股長陳誌國表示,汙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建成,讓鄉村基本告別了汙水橫流的現象,也為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環境優美的筀竹村吸引了一批有情懷的企業、鄉賢進駐,他們在保護原生態的基礎上,將當地廢棄宅基地、閑置宅院打造成多家特色民宿,各地遊客紛紛前來觀光打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市生態環境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底,我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AQI)為99.1%,繼續保持全省第一;16個省考(含8個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和達標比例均達到100%;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等工作有序推進,綠色已成為梅州最亮麗的底色之一。
今年1月至11月底,梅州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AQI)為99.1%,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連誌城 攝)
“立足粵北生態發展區定位,全市生態環境係統將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準入引導,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補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積極開展美麗中國實踐,不斷增強綠色發展動能,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讓梅州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姚鎧滔說。
擦亮底色
築牢生態屏障
12月上旬,梅南林場內熱鬧非凡,近百名造林工人穿梭林間,開展林地清理、砍伐桉樹、擇伐鬆樹、打穴、基肥回土等工作,為來年開春造林做足準備。
梅州建鑫森之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國儲林項目工作人員劉曉穎介紹說,目前梅南林場正在建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複工程項目國儲林建設工程,項目以梅州市國家儲備林基地作為建設項目核心範圍,建設麵積約6萬畝。“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作為一名林業人,我感到非常激動,同時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高質量完成營造林任務,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劉曉穎說。
幹勁在胸中久久激蕩,行動見於青山綠水間。“我們的任務分桉樹林改造、低效林改造兩個板塊,從今年9月就開始進場作業,如今已基本完成備耕,正在煉苗,明年開春進入雨季後可以馬上全麵開展種植工作,預計雨季半個月內完成種植工作。”施工單位負責人黃海桂告訴記者。
森林覆蓋率74.52%的梅州,是粵北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廣東省全麵推行林長製工作試點市,也是廣東省兩個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市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綠美廣東引領,高水平謀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堅決扛起林業人的政治責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梅州。”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熊鋒鬆表示,要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貫徹落實省委關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結合起來,聯係梅州林業工作實際,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細化深化實化工作思路和推進舉措,以推深做實林長製為統領,以“守護綠水青山、打造綠色銀行”為抓手,實施綠美森林提質、綠美城鄉建設、綠美保護地提升、綠美資源管護、綠美經濟增量、綠美生態增值、綠美全民共享等七大工程,全麵推進梅州林業現代化,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梅州林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記者李豔良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