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緊扣生態發展區定位,持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建設“三宜”城市。圖為梅城馬鞍山公園。(圖片來源:梅州日報,鍾小豐 攝)
數說成就
我市森林總麵積達117.98萬公頃,市域森林覆蓋率74.48%,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89%,梅州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7.28平方米。
2016年至2020年,梅州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標況)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至2020年,全市10個“水十條”省考斷麵(含3個國考)達標率、優良率均為100%。
“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綠色低碳產業也越來越多了。每次回老家,都能刷新我對梅州的印象。”長年在外打拚、家在平遠縣熱柘鎮韓坑村的鍾任洪談起5年來梅州的變化由衷地說道。
北部生態發展區,是廣東賦予梅州的新時代定位。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梅州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推動“綠滿梅州”大行動,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進一步促進綠色產業發展,把北部生態發展區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美麗。
如今,一幅綠水青山、山河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我市鋪展開來,梅州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樣本的底氣也更足了。
綠滿梅州行動
築牢生態底色
2019年11月,梅州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成為粵北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
梅州“創森”成功的背後,是長期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5年來,我市緊扣生態發展區定位,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持續加碼,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具體實踐,堅持不懈推進“綠滿梅州”大行動。
“氣候濕潤了,水土不流失了,山上、路旁的植被越來越濃密了。外地的朋友都開玩笑地說我每天生活在綠水青山之中,讓人羨慕。”說起植樹造林帶來的好處,梅縣區石坑鎮村民洪春梅樂嗬嗬的,為當地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而感到驕傲。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市堅持實施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工程,對宜林荒山荒地、疏殘林等,采取人工造林、套種補植、更新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進行改造。如今,我市森林總麵積達117.98萬公頃,市域森林覆蓋率74.48%,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89%,梅州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7.28平方米。
“創森”不容易,護綠更下功夫。2017年3月,《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條例》實施,首次從立法層麵加強野外火源的管控,健全森林防火體係。通過加強宣傳、增強森林防火力量,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小火不成災、大火不發生”的成績得到省森林防火指揮部通報表揚。同時,全市大力推行林長製,深入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森林資源保護水平不斷提升,梅州的綠色底色更加濃鬱。
環境綜合治理
提升生態質量
蜿蜒的梅江水流過梅州城區,兩岸綠意盎然,偶見白鷺翩翩飛,市民在沿江塑膠跑道漫步,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景象。“太好了,這幾年梅城的休閑公園建了一個又一個,你看一江兩岸的歸讀公園、芹洋半島濕地公園、馬鞍山公園綠化好,空氣也好,很適合我們休閑健身。”“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生活體驗,讓家住梅城江南梅江一路的市民蕭銳標幸福感十足。
市民對環境變化的點讚,是梅州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的縮影。我市實施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做好6個方麵33項具體任務。同時,出台了《梅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梅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建立健全職責明晰、分工合理的環境保護責任體係,推動環境質量改善重點工作任務落實。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市深入打好打贏碧水、藍天、淨土保衛戰,持續強化固體廢棄物汙染防控,加快推進農業農村汙染治理,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針對曆年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案件,我市及時出台相應的工作方案和整改方案,統籌推進整改工作的組織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多項環境指標居全省前列。
2016年至2020年,梅州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標況)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至2020年,全市10個“水十條”省考斷麵(含3個國考)達標率、優良率均為100%……“天藍、水綠、地淨”越來越常見,已經成為梅州市民的共同感受。
綠色產業發展
守護生態優勢
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高度自動化的生箔機組有序運行,僅有頭發絲十六分之一厚度的4.5微米電解銅箔出爐;梅州聖戈班高端汽車玻璃生產項目現場,隨著最後一道工序完成,一塊塊高端汽車玻璃下線;塔牌水泥二期技改項目完成,成為全國能耗排放最低的水泥生產線之一……梅州是生態發展區,以綠色低碳為重要標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已成為梅州經濟建設的題中要義。
秉綱而目自張。近5年來,我市加快煙草、電力、建材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推動電子信息、機電製造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促進全市工業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持續鞏固傳統產業支柱地位,牢牢守住我市生態優勢。
去年5月,阿裏雲創新中心落戶梅州。這是我市深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數字經濟的又一重要裏程碑,也是深耕新基建互聯網產業的生動實踐。去年底,《梅州市互聯網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正式出台,提出積極培育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到2025年,梅州互聯網產業收入及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500億元。今年3月,《2021年梅州市工業互聯網三大行動實施方案》印發實施,為下一步梅州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業等綠色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記者 林德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