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今日風采 > 環境保護
發揮地方立法作用 保護農村衛生環境
——《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出台始末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1-10-19 09:35:18  瀏覽:-
字號:

  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製、推動習慣養成。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場化垃圾分類為全民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正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

  《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出台,是作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梅州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該條例於2021年9月29日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批準,將於1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梅州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製定出台的第6部地方性法規。

  維護農村衛生

  迫切需要立法

  近年來,我市加大了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力度,但農村垃圾處置仍是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大頑疾。“2020年修訂的國家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雖然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管理範圍,但我市尚未製定一部結合梅州實際全麵規範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專門法規。”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廖海文說,在全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製定出台《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通過地方立法對農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進行規範和引領,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2018年3月,經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同意,條例列入《梅州市人大常委會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由市住建局牽頭組織起草,經市司法局審核並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後,於2019年3月19日提請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進行了第一次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對《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進行初步審查並提出了初步審查意見。

  廣開言路、開門立法。經過草案及草案修改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立法谘詢專家論證會、修改意見座談會、改稿會、表決前評估會,征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直有關部門意見等程序,市人大法製委員會、常委會法工委充分汲取各方意見,並嚴格遵循不與上位法抵觸原則,結合國家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和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情況,聯係梅州實際對草案的有關製度設計進行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修改二稿,並經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同意。市人大法製委員會在全麵綜合常委會審議意見以及其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表決稿,2021年8月6日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後報送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

  加強調研論證

  體現地方特色

  高質量的立法,離不開精細化的研究論證。在草案起草之前,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住建局等相關單位分赴全市各縣(市、區),對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現狀進行了全麵調研,並前往已開展立法實現加強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的河源等地市“取經”。

  平遠、蕉嶺等地推出“垃圾兌換超市”有償回收模式,興寧、五華在部分邊遠村(自然村)建立了垃圾中轉站,梅縣實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豐順按照垃圾產生者付費的原則,河源紫金縣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選擇專業企業承擔農村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理等工作……一項項有益的探索成果,受到了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組的讚賞,並被充分吸納。“我們將一些垃圾管理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立法形式固定下來,成為各地因地製宜的行為規範。”廖海文表示。

  垃圾管理,“分類”原則必須貫穿投放、運輸和終端處理各個環節,任何環節都不能“掉鏈子”。“我們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地方的農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環保意識較為薄弱以及管理不夠到位等問題。”廖海文說。因此條例中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經費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費通過個人繳納、政府補貼、社會捐贈、村民委員會籌措等方式籌集”等,並明確了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村民委員會的法律責任等。

  記者注意到,《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村民房前屋後以及節慶、文體、喜喪、旅遊等活動產生垃圾的清掃保潔、分類投放職責,建立了農村保潔員製度,細化了生活垃圾投放的禁止性規定,規定了多樣化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費籌措方式,以及在政策鼓勵、科技支持、設施設備等方麵探索了新思路,如垃圾運輸工具改造、偏遠鎮村設施共享、新型處理設施研究、結合鄉村旅遊開發等,也都體現了梅州地方立法特色。

  務求有效實施

  提升群眾意識

  《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全文約6000字,共六章三十九條,覆蓋了適用範圍、職責分工、宣傳教育、源頭減量、分類收運處理、禁止行為、設施建設維護、經費保障、監管製度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麵內容。“立法是一項很嚴肅的事情,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我們都要反複推敲,力求精準。”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科科長楊洋說,《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製訂出台的3年時間裏,先後開展了6次征集意見行動,共收到意見約200條,“我們都一一進行仔細研究和吸納。這樣做,目的隻有一個:確保條例經得起曆史、社會和實踐的檢驗”。

  “《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出台是良好的開端,其生命力最終要靠有效實施和嚴格執行來體現。”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谘詢專家、廣東聖圖托斯律師事務所主任陳垚認為,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農民群眾環境衛生法律意識。如今全市各行政村都有聘任法律顧問,可組織法律顧問在所在村莊舉辦專題法律講座,提高群眾對《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知曉率。通過媒體曝光、案例上牆等多種形式加大警示教育力度,營造知法、守法、護法的社會氛圍。同時要督促相關單位進一步完善資金保障、工作責任考核、保潔隊伍建設、垃圾分類處理等工作機製,提高垃圾處理效率和水平。

  記者了解到,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印發《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讀本3萬冊,會同相關單位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學習貫徹《梅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集中宣傳活動,提升環保意識,壓實監管責任,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助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記者 林德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