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縣新鋪鎮矮嶺村的村級汙水處理設施今年建成使用,人工濕地的水生植物能夠吸收汙染物。(江嬋 攝 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去汙還清,鄉村更美。多年來,我市堅持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作為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因地製宜推進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統籌推進項目
實現變廢為寶
今年,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被列為省、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我市110個自然村列入民生實事任務儲備庫,五華縣有15個自然村名列其中。近日,五華縣水寨鎮羅湖村高塘片區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基本建成,進入調試階段。設施旁豎立著一個公示牌,將監理單位、運行單位、監督電話等信息公之於眾,方便群眾聯係責任單位,杜絕出現設施“建好不用、隻曬太陽”的情況。
“通過收集民意,我們了解到村民對於新建公園、改善人居環境的意願強烈。對此,羅湖村依托生態優勢,統籌推進羅湖公園和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兩個項目。”羅湖村黨委副書記鄧國標介紹說,高塘片區汙水處理設施的日處理規模約30噸,經處理後的水將排入公園荷花池,實現“變廢為寶”。羅湖公園和高塘片區汙水處理設施項目預計10月可建成,屆時將成為鄉村振興亮點之一。
在羅湖村羅七片區,這裏的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建成運行已有一年多時間了。村民周紅蘭點讚道:“以前村裏汙水橫流,容易滋生蒼蠅蚊蟲,去年村裏建了汙水處理設施,鋪設了收集汙水的管道,環境改善了很多。”
2018年以來,五華縣總體規劃建設村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659座,目前已動工建設422座,其中建成運行274座、在建148座,鋪設雨汙分流管網約826公裏,惠及十多萬群眾。“我們采取統一設計標準、統一質量監督、統一水質監測等‘八個統一’方式,全力推進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例如我們委托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設計了多類建設圖紙,由各鎮村因地製宜選擇汙水處理模式,多措並舉建設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設施。”五華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德祥表示,該縣還出台以獎代補政策、運行管理實施方案等,強化製度保障,推進民生項目落地。
因地製宜打造
繪製生態畫卷
在蕉嶺縣,新鋪鎮矮嶺村、下南村的村級汙水處理設施以青山稻田為背景,用於吸收水汙染物的水生植物長勢良好。綜合考慮地勢、用水量等因素,矮嶺村因地製宜采用低耗能自流式的汙水處理模式;下南村的設施則增加了提升泵,經沉澱池、厭氧池、淨化池等層層處理後,出水水質均可達到廣東省《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排放標準》二級標準。
目前,蕉嶺縣已建成村級汙水處理設施215座,並配套打造了汙水收集管網約170公裏。“今年,根據省、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部署,蕉嶺在年底前將完成12個自然村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任務,目前7個自然村已完成設備安裝調試進入運行階段。”市生態環境局蕉嶺分局副局長丘新強介紹說,該縣12個自然村主要采取“接觸氧化+人工濕地、一體化MBR工藝”的汙水治理模式,日處理規模共170噸。
“蕉嶺將農村汙水治理當作一項重要民生實事來抓,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建設美麗蕉嶺、幸福蕉嶺的重要載體。”蕉嶺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林文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不斷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