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要準確把握增強核心功能建設重點
來源:本網  時間:2024-07-03 17:13:04  瀏覽:-
字號:

  國資智庫2024-07-01 15:27上海

  國企的核心功能是服務服從於國家戰略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保證,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的基本途徑圖片1.png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國企的核心功能是服務服從於國家戰略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保證,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的基本途徑。國企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準確理解和牢牢把握增強核心功能的著力點,增強現實針對性和戰略引領性,努力在有力維護戰略安全、有為帶動產業發展、有效服務國計民生、有序提供公共服務等四個方麵下功夫,不斷發揮國有企業支撐作用、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國有資源保障作用、國有資產支持作用等四個方麵重要作用,服務於國家戰略,增強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和效率,構建國企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積極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重要力量。

  一、聚焦國家戰略,發揮國有企業基礎支撐作用

  國有企業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國家經濟安全、國防軍工、科技安全、社會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等方麵,發揮著十分重要而又積極的作用。國有企業擁有豐富的物質基礎、科技基礎和人才基礎,是支撐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國企要把維護經濟安全、產業安全、國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產業的安全保障能力,聚焦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全麵推進市場化、國際化,突出維護好國家的經濟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等,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在關係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一是努力維護社會經濟安全。國企要始終將企業發展使命與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第一責任,發揮國有資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獨特分配載體的重要作用,深入推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相互賦能,增強國有經濟的保值增值功能和國有企業分配轉化功能,進一步提升國有資產的配置效率,提高資產收益率,提升國有資產市場價值。發揮國企的分配功能和轉化功能,彌補脫貧攻堅、搶險救災、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麵“市場失靈”的不足,促進資源社會性優化配置,積極參與全球技術標準、行業規範、經貿規則的製定,更好融入全球創新和產業分工體係,加快培育主業突出、技術領先、管理先進、績效優秀、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的世界一流企業。

  二是努力維護國家科技安全。國企要以國家戰略安全為核心,發揮國有資產在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緊緊圍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國家發展規劃,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有效聯結政府和市場,構建“政府+社會+市場”新型舉國體製,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重要科技攻關任務,緊緊圍繞目標任務開展科技創新,破除科技創新的“孤島效應”,以集成創新帶動單體創新,主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科技創新的整體突破,提升科技創新引領能力和全球競爭力,促進高水平自立自強。

  三是努力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國企要把握我國作為最大能源消費國和工業化、城鎮化建設能源需求量大的實際情況,加大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力度,突破製約能源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掃除能源供給側的技術障礙,增加能源有效供給。加快核心產品迭代和新技術賦能,淘汰高耗能高汙染的產能技術和產能設備,最大限度減少生產能耗,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能源管理,推進綠色轉型,規劃新型能源體係,擴大國際能源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增強綜合保障能力。

  四是努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國企要把支持農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我國人多地少和耕地“非糧化”“非農化”的基本國情,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指導思想,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推進農業機械供給,履行糧食安全現代產業鏈“鏈長”職責,加強糧食儲備和調控,為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提供物質和技術支撐,積極參與創新農業經營體係建設,積極培育和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和數字化,全麵提升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為堅持走好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提供有力支撐,助力人民群眾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聚焦產業引領,發揮國有經濟主導牽引作用

  國有經濟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具有產業帶動作用強、經濟主導作用強和戰略支撐作用強等突出特點,是現代產業體係建設的重要紐帶和基礎平台。因此,國企要全麵落實國家的產業發展規劃,把握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發揮國有經濟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重點區域協調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等作用,通過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整合相近資源形成專業化競爭優勢,提高中央企業主責主業的產業控製力;開展專業化合並活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應有作用。

  一是提升行業影響力,突出橫向整合。國企要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由單純的“大企業思維”轉向國家的“大國思維”,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培育行業內專業“鏈長”企業,按照主責主業開展一係列的專業化整合活動,特別需要整合事關國家戰略安全、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吸引各類資源向主業企業和優勢企業集聚,進一步增強企業的主業規模和總體實力,全麵提升規模體量和質量效益,鞏固長板優勢,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形成綜合實力強、技術水平高、管理能力優、世界一流的產業鏈“領軍”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布局和國際分工中占據有利位置,努力成為國家引導、推動、調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

  二是提升產業協同力,突出上下貫通。國企要牢牢把握“鏈長”企業定位和自身所處產業鏈方位,突出主業、聚焦實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新引擎,發揮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綜合運用股權合作、交叉持股、聯合開發等多種方式,聯合產業上下遊的“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建立產業鏈上遊下遊全麵貫通、產業鏈前後有序銜接的產業發展聯盟、產業創新聯盟和產業生態圈等,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在“鏈長”平台上重塑和升級價值鏈,集中優勢資源補齊產業短板弱項,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供給暢通有序,推進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有效防範“灰犀牛”事件,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打造閉合循環產業生態係統。

  三是提升創新影響力,突出科技攻關。國企要以全球化視野謀劃創新和推動技術發展,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努力發揮技術、人才和資金等資源優勢,建立完善“政府—市場—社會”的新型舉國體製,從技術供給和需求牽引雙向發力,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上下遊企業等創新資源,建立科技創新“朋友圈”,圍繞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未來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等,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綠色環保等布局力度,打造創新聯合體和原創技術策源地,突破“從0到1”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等,注重釋放各類主體科技創新效能,加速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大項目和重要產品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攻克現代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和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加強未來產業的技術儲備,積極開拓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無可替代的未來競爭能力,更好服務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四是提升企業生產力,突出管理效率。國企要以現代企業製度為基礎,以市場化考核激勵為核心,防控經營風險,聚焦“一利五率”,推動國企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構建新型經營責任製、健全收入分配機製、完善市場化運營機製,為股東創造利潤,履行好社會責任,提升員工滿意度,持續提升組織運營能力,不斷深化流程管理工作,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創新思維開展流程再造工作,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動適應時代變革的大潮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以產業鏈為紐帶建立管理界麵清晰、快捷高效的業務價值流,加大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快數字化產業建設的投入強度,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的投入深度,夯實現代產業發展根基,抓住數字經濟建設的新機遇,加快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三、聚焦國計民生,發揮國有資源特殊保障作用

  國有資源是國家的戰略性資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物質保障,是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因此,國企要聚焦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完成重大專項任務。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製力方麵,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占據支配地位,國企要有效發揮支撐托底作用,爭做國有經濟控製力、影響力的擔當者。

  一是勇於承擔國家基礎建設。國企要時刻牢記“國之大者”和使命擔當,心懷國之所需,以國家長期戰略需求為主要牽引,按照國家的戰略部署,調整盤活存量資產,統籌運用市場化和非市場化資源配置方法,實現最優配置資源,優化增量資本配置,突出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衛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平台、物聯網平台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主動承擔鐵路、公路、機場和電力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經濟效益低的戰略性重大工程,發展非化石能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以服務國家戰略安排的大局為重,局部利益服從總體戰略,有力支撐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充分展現國企的使命擔當和精神風采。

  二是積極承擔區域發展建設。國企要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國有經濟肩負的使命任務和功能定位,按照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規劃,找準企業建設和區域發展的結合點,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承擔國家重點區域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圍繞不同區域的重點建設任務,加快重點產業布局,強化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裝備、芯片等高端製造業布局,實施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在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形成一批先進產業集群,帶動中西部地區功能建設和勞動就業等,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先進區域經濟建設和協調發展,服務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需要,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促進人民群眾共同富裕。

  三是加快社會保障設施建設。國企要準確把握保障國計民生的定位要求,著眼時代發展趨勢,責無旁貸提供重大基礎設施、原始引領創新等雄厚資本、風險較大、投資期長的公共產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強通信、交通運輸和物流等事關國計民生重要行業領域的重點建設,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推動物聯網全麵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係,建設E級和10E級超級計算中心,提供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和基礎設施支撐,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所需的立體化交通和機場、鐵路、公路保障,提供中國式現代化的物流服務和信息係統服務,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保障和服務國計民生,構建“以我為主”和“為我所用”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四、聚焦公共服務,發揮國有資產重點保證作用

  國有資產是重要的公共服務資源,具有經濟屬性、政治屬性和社會屬性等多重屬性,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核心力量。國企要立足於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聚焦保障民生、服務社會,高效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做好優質服務的提供者。

  一是全麵創優服務。國企要準確把握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規律特點,持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服務,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標準改造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強化公共產品的質量意識和質量標準建設,建立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控體係,嚴格執行國家質量標準,推進交通、能源、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能調度體係建設,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增強數據感知、傳輸、存儲和運算能力,明確服務規範,讓人民群眾切身享受到優質的產品供給和優秀的公共服務,打造公共產品的卓越品牌和持久領先品質,樹立公共服務的品牌形象,展現國企公共服務新擔當。

  二是持續高效服務。國企要通過引進積極的市場化競爭機製,重點做好水、電、公共交通、生態環保、搶險救災、公共應急物資保障、健康養老等事關民生的公共產品供給和公共服務保障,地域布局適度向經濟薄弱地區傾斜,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紮實推動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準確研判和把握國際政治經濟情況多變的特點和規律,善於利用國際形勢的機遇,有效化解公共產品供給的風險,持續做好平時的公共產品保障,采取精準有力措施,及時做好突發事件和重大任務等公共服務保障,確保平時公共產品供給不斷線,應急公共服務保障不掉鏈,展現國企公共服務新作為,重點考核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成本控製、資源配置效率和保障能力。

  三是及時供給服務。國企要積極應對國際政治經濟新形勢和國際貿易新規則,在基礎建設、通信、交通運輸、物流等關係國計民生重要行業領域,將保障能力作為考核重點,提升礦產資源勘探、增儲能力和種子自主可控、糧源掌控能力,完善從種子到餐桌、從礦產勘探到終端用戶等全產業鏈供給,完善市場化運營機製,在市場中計劃運籌、組織協調各種資源並確保及時供給,積極增加石油、鋼鐵、冶金、煤炭、能源、糧食等行業的國際話語權,加快深海、深層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利用和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加快建設天然氣主幹管道,完善水資源配置體係,完善國企考核評價機製,以結果導向檢驗評價工作效果,由台賬思維向效益思維轉變,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安全。

  國企增強核心功能要按照“牢牢把握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總目標,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麵領導總原則,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總要求”,堅持正確工作方向,根據不同企業的主責主業、使命擔當和發展實際等,區分性質、找準定位、分類改革、精準實施,努力實現經濟屬性、政治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積極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展現大國重器和強國基石的新形象,努力爭當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主力軍和先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