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促發展 清風正氣好揚帆——梅州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五年綜述
發布時間:2021-12-01  來源:梅州市紀委監委  瀏覽次數:1681   字號:

冬月臨近,迎著暖陽,梅江區上坪村村民們扭動著身子,跳起了廣場舞。昔日村霸被“拿”下後,上坪村恢複了往日的熱鬧。這一幅祥和美好的畫卷,正是梅州激濁揚清懲貪腐、清風正氣贏民心的生動寫照。

回眸過去5年,風雨兼程、步履鏗鏘,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省紀委監委和市委正確領導下,用一記記反腐鐵拳、一項項有力舉措,推動全市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麵鞏固,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五年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23517件,立案664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858人,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220人,挽回經濟損失2.7億元。

展望未來5年,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乘勝追擊、精準發力,充分發揮全麵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為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提供堅強保障。

聚焦“一把手”監督

堅持管黨治黨不放鬆

五年來,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一把手”監督作為重中之重,強化監督檢查。

“一把手”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領頭雁,一旦缺乏監督,容易滋生腐敗,破壞地方政治生態。

從土地征收、林業係統到醫療領域……從村黨支部書記、鎮黨委書記到局黨組書記……縱觀五年來梅州查處的腐敗分子,不乏方方麵麵的“一把手”,他們看不見紀法的高壓線、聽不進組織的規勸,搞獨斷專行甚至貪汙受賄,最終走上了違紀違法的犯罪歧路。

據統計,過去五年,梅州立案處分“一把手”達337人,平均一年就有67位“一把手”被查處,力度之大,不僅彰顯了梅州縱深推進全麵從嚴治黨的決心,更警醒黨員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

“在被媒體曝光的河道違建亂象中,我未履行好主體責任,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立行立改,把履職工作做實做細。”因落實全麵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職責不到位,五華縣一黨組書記被該縣紀委監委約談提醒後表態道。

梅州市領導幹部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培訓班上,與會人員集中觀看警示教育片。

“談話提醒”是梅州抓好“關鍵少數”,管住“絕大多數”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梅州嚴格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開展任前廉政談話、談話提醒、述責述廉、黨章黨規黨紀培訓,簽訂廉政承諾書、建立廉潔檔案等,有針對性地為各級黨組織“一把手”定製廉政監督“套餐”,嚴防“一把手”變成“一霸手”。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梅州市紀委向新任市管“一把手”發送提醒函35份,組織40名黨組織“一把手”向市紀委全會述責述廉並接受評議;市縣兩級紀委共談話函詢769件次,委托黨委(黨組)“一把手”談話422人次。

班子強不強,關鍵在“頭羊”。今年是基層換屆選舉年,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廉政教育關口前移,不斷強化新任“一把手”的廉政教育,督促各級黨組織“一把手”主動扛責在肩,壓緊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

“通過案例警示,我知道了村集體經濟不能隨意用於值班補助、崗位責任製獎勵金等項目支出。接下來,我將嚴格按照《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幹規定》等規定,忠誠履職。”參加完新任村(社區)“兩委”幹部廉政警示教育大會後,梅江區一位村幹部對自身崗位的廉潔風險點有了更深的了解。

實現兩個全省“率先”

堅持探索實踐不鬆勁

五年來,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使命,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向縱深發展,實現了兩個全省“率先”——率先開展對村巡察、率先實現追逃工作“清零”目標。

因資金、征地等原因擱淺了5年的獨嶺橋建設問題,在梅州市委巡察組的推動下得到了解決。2018年12月,五華縣龍村鎮湖中村獨嶺橋建成通車,一河兩岸的1800多名村民歡呼雀躍。這一刻,他們足足等待了五年。

興寧市部分村民向該市市委第一巡察組反映水口鎮鄒洞村“一事一議”飲水工程項目實施不完善,“錢早就交了,可兩年過去了,卻一直沒喝上自來水。”經巡察推動,2021年1月7日,自來水水管接駁工作全麵完成,水口鎮自來水廠已正常供水,供水範圍已覆蓋6個行政村,造福共約1000戶農戶。

一個個民生實事、一次次舉手點讚,正是梅州用心用情用功推動巡察向村級黨組織延伸,著力解決基層突出問題的縮影。

長期以來,村級監督力量薄弱,不僅導致農村黨員幹部微腐敗易發多發,一些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也得不到有效解決。為破解村級監督難題,2018年,梅州率先在全省探索開展對村巡察。

梅州下轄八個縣(市、區),共有2240個村(社區),不僅點多分散,情況更是千差萬別,如何精準巡出真問題?

梅州堅持分類指導、因村施策。在巡察入駐前,全麵梳理分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信訪量等情況,結合是否列為省定貧困村、是否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是否存在黑惡勢力等要素,將全市2240個村(社區)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問題較多村,約占總數的30%;第二類是問題一般村,約占總數的30%;第三類是問題較少村,約占總數的40%。”梅州市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梅縣區委巡察辦工作人員開展進村入戶核查工作。

靶向施策,形效並重。梅州對問題較多村采取市委提級巡察、縣級常規巡察、巡鎮帶村、專項巡察等方式開展重點巡察;對問題一般村、問題較少村由各縣(市、區)整合鎮街力量,采取“縣委統籌、異地交叉、一托N”的方式開展常規巡察。

截至目前,梅州已對2240個村級黨組織實現巡察全覆蓋,發現問題22390個,移交問題線索1722條,立案查處978人,黨紀政務處分802人,移送司法機關28人,推動解決民生實事966件。

除了將監督“探頭”向村一級“神經末梢”全麵延伸外,梅州還在追逃追贓工作上全麵發力。

2018年11月,根據廣東省紀委監委統一部署,梅州市追逃辦開展外逃監察對象和涉案人員大起底工作,共清理出4名外逃監察對象。

梅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對追逃追贓工作做出指示:“不管案件大小、時間長短,都要一追到底”。

梅州市紀委監委組織力量認真收集信息、固定證據、摸排關係人,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同時建立“一案一專班、一案一策、一案一台賬”的工作機製,靈活應對、分類施策。

在追逃高壓下,4名外逃人員盡數歸案,使梅州在全省率先實現追逃工作“清零”目標,在全省開辟出一片“無外逃人員”綠洲。

開展三大專項治理

堅持懲治腐敗不手軟

五年來,梅州以扶貧領域、掃黑除惡、生態環保三大專項治理為抓手,緊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推進全麵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8年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

2018年,黨中央將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治理納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作出專門部署。

梅州市紀委監委嚴格按照上級部署要求,建立上督下查、包案直查、提級審查、問責倒查“四查”機製,開展“拉網式”入戶核查、聘請467名扶貧領域義務廉政監督員,持續整治扶貧領域的“微腐敗”,搬掉妨礙脫貧攻堅政策落地的“絆腳石”。

五年來,梅州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602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69人,保障脫貧攻堅取得了全麵勝利。

走進三角鎮上坪安置區,一座座高聳的住宅樓拔地而起,寬敞的道路四通八達。

上坪村地處梅州江南新城核心區,承擔著梅州市、梅江區各級土地收儲及重點項目建設任務,屬於征地拆遷、開發建設重點區域。多年前,村裏黑惡勢力橫行,社會風氣不正,“三資”管理混亂,人居環境“髒亂差”,是名副其實的軟弱渙散村。

2018年3月,在省紀委監委的重視支持下,在省委第九巡視組的協調指導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一舉鏟除了盤踞江南新城一帶10多年、以梁義章為首的涉案金額達1.9億元的黑社會性質犯罪團夥。

通過數年來的整改,如今,上坪村已經從“梁義章自治”走向了村民自治,從“梁義章做主”變成了百姓當家做主。對於這一變化,上坪村村民丘叔感慨道:“上坪村的天又藍了。”

市紀委監委組織幹部職工參觀梅州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展。

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采取直查直辦、異地辦案、領導包案等措施,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258人,其中處級以上幹部13人,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35人。

五年來,梅州正風反腐取得的成效不僅讓群眾得到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讓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散養牛羊四處亂跑,糞便隨處可見,刺鼻難聞,大家寧願走遠路繞開!”這是過去周邊群眾對位於蕉嶺縣蕉華園區水口水庫周圍環境日常議論話題。如今,水庫周圍舊貌換新顏,綠草也重新冒出嫩芽,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味道。

2019年9月,蕉嶺縣紀委監委在開展生態環保等民生熱點問題的監督過程中,發現水口水庫周邊放養著大大小小的牛羊群,水庫周邊草地被放養的牛羊啃得幹幹淨淨,禽畜糞便更是隨處可見,打開車窗,迎風而來的氣味令人作嘔,遇上下雨天,路麵的糞便衝刷到水庫裏,汙染水源。

水口水庫是蕉華園區和三圳鎮2000多戶上萬名居民的生活飲用水水源,由於曆史原因造成水庫周邊養殖問題遲遲未解決,養殖汙染嚴重影響水口水庫飲用水安全和周邊衛生環境。

針對發現的問題,蕉嶺縣紀委監委發出工作通報,壓實相關部門主體責任,抓好整改落實。2020年7月底,經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推進,困擾群眾多年的飲用水水源地汙染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五年來,梅州圍繞生態環保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出台了相關製度,加強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和省曝光問題整改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查環境監管失職瀆職問題105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36人,以鐵的紀律守護綠水青山。

從出台製度,再到建立健全機製,層層加碼之下可以看出,無論是扶貧領域、掃黑除惡還是生態環保,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梅州堅持“嚴”字當頭、全麵從嚴、一嚴到底的態度愈加強烈,對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更是絕不姑息。

深化糾治“四風”

堅持正風肅紀不止步

“經查,2008年至2018年期間,徑礤村3名村幹部對群眾反映該石場問題的信訪訴求均沒有主動及時上報,漠視群眾訴求……”2019年4月,梅州市紀委監委通報梅縣區鬆口鎮一采礦場周邊逾百座村居受損,國土、鎮政府等多部門漠視群眾訴求、失職失責等問題,其中8人被梅縣區紀委予以黨紀立案審查,相關負責人被予以誡勉處理。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阻礙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攔路虎”,是黨群幹群關係的“隔離牆”,近年來卻屢禁不止,主要原因在於它是“虛症”,如何破解?梅州市紀委監委以實治虛,見招拆招。

2018年,梅州市紀委監委就先從自身“開刀”,印發了《梅州市紀檢監察機關關於深入開展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的通知》,在全市紀檢監察係統帶頭開展集中整治工作,並公開電話、郵箱、地址等,接受群眾監督,全麵排查整改。

圖為群眾使用惠民信息平台終端機查詢相關信息。

在此基礎上,梅州市紀委監委還麵向全市各級各部門,製定印發了《關於開展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的通知》,圍繞4大方麵19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對調查研究、文風會風、檢查考核、窗口服務、審批監管、聯係群眾等具體工作進行查擺剖析、整改落實。

為讓綜合整治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梅州市紀委監委還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與扶貧領域和作風問題、生態環保領域、涉黑涉惡腐敗問題等專項監督工作結合起來,嚴厲查處。

如對扶貧工作履責不力、監管不嚴等失職瀆職問題,梅州市紀委監委實行“一案雙查”,既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又順著責任鏈條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以嚴肅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據統計,僅扶貧領域失職失責案件,梅州在2018年至2020年間就已查處了241件,追責問責288人。

除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也是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重拳懲治的重點。

五年來,梅州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集中整治公款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發放津補貼、違規使用公務油卡等突出問題,堅決糾治餐飲浪費行為,查處相關問題409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78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壓態勢下“四風”問題更加隱蔽,糾治“四風”不僅要出新招,更要久久為功。

著眼未來五年,如何深化糾正“四風”?梅州市紀委監委明確提出,將推動健全基層減負長效機製,整治無實質意義的變相發文、重複開會。同時緊盯關鍵崗位、重要節點,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歪風陋習露頭就打、反複敲打,堅決防止舊弊未除、新弊又生。

一線實踐:大數據嚴查“微腐敗”

“真是後悔,以為幾年前的事情不會被發現的,最後也躲不過那台機器的‘眼睛’。”五華縣華城鎮河子口村原村“兩委”幹部鍾某懊悔道。

2019年8月,五華縣委第二巡察組對92個省定貧困村開展巡察“回頭看”時,通過惠民信息平台數據比對分析,結合入戶核查後發現,2014年間,時任該村村委會委員鍾某,在協助人民政府落實危房改造工作過程中,涉嫌采取弄虛作假手段,以其丈夫的名義騙取該年度危房改造補助款1.5萬元。經五華縣紀委監委立案審查調查,2020年6月,給予鍾某黨內警告處分。

惠民資金存在數額大、項目多,涉及麵廣,經手人員多等特點,長期以來,既是監管難點,也是基層腐敗的重災區。

近年來,梅州建成了市縣鎮村四級互聯互通的全市惠民信息平台,通過網站、移動APP應用、微信服務平台以及便民服務終端自主查詢機等渠道,向群眾提供“一站式”惠民信息公開、查詢、監督、投訴和舉報等服務,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惠民信息平台可通過違規領取惠民資金補貼分析模型,對比信息庫、惠民資金數據,智能分析存在問題的惠民資金數據,並通過問題閉環管理係統及時核實問題線索,主動發現違紀違法問題。

截至目前,梅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惠民信息平台共核查發現違規發放惠民資金問題線索84條,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2人,誡勉36人,批評教育等其他處理160人,追繳違紀款996.77萬元,精準揪出惠民領域腐敗“蛀蟲”。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上一篇:暫無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