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寫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
發布時間:2024-07-15  來源:南方日報  瀏覽次數:154   字號: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

  改革春潮滾滾向前。今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開幕。這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以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族複興不可逆轉。新起點上,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製度保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中國式現代化就在正前方!

  (一)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閉幕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出京視察,便來到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廣東,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

  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是曆史的回聲,也是時代的號角。秉承數千年變革和開放的精神氣韻,中國共產黨接續推進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曆史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麵深化改革、係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麵。

  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場思想理論的深刻變革。

  回首新時代之初,在曆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後,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可以說“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中國該向何處去?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思想理論創新引領改革實踐創新,以總結實踐經驗推動思想理論豐富和發展,從改革的總體目標、主攻方向、重點任務、方法路徑等方麵提出一係列具有突破性、戰略性、指導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論斷,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麵深化改革、怎樣全麵深化改革等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充分展現了一位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凝結著對改革開放曆史經驗的總結,體現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領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中展現著思想的光輝、實踐的偉力。

  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場改革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

  全麵深化改革,新在全麵,難在深化。新時代以來,改革進入深水區,更多麵對的是深層次體製機製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為了推進全麵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將其納入“四個全麵”戰略布局,親自擔任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主持召開70多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和中央深改委會議,加強黨對全麵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以全局觀念和係統思維謀劃推進改革。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麵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從前期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麵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現階段加強係統集成、協同高效,蹄疾步穩、有力有序解決各領域各方麵體製性障礙、機製性梗阻、政策性創新問題,方向目標清晰,戰略部署明確,方法路徑高效,實現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係統協調、全麵深化的曆史性轉變,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改革。

  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場國家製度和治理體係的深刻變革。

  “經國序民,正其製度。”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對製度的調整、治理的創新,最終都要以製度形式固定延續下來。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謀劃推進改革過程中,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突出製度建設這條主線,不斷健全製度框架,築牢根本製度、完善基本製度、創新重要製度。在總目標的統領下,黨的領導製度體係日益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更加完善,民主法治改革邁出重大步伐,文化體製改革深入推進,民生保障製度基礎不斷鞏固,生態文明製度體係基本建立,黨的建設製度和紀檢監察體製改革取得曆史性突破,國防和軍隊改革開創新局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場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

  改革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個“人”字。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我們就要重視什麼、關注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新時代以來,全麵深化改革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麵推進相促進,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會形成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湧流的生動局麵。從戶籍製度改革打破橫亙在城鄉之間的戶籍二元化壁壘,到個人所得稅改革惠及2.5億人;從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係、社會保障體係、醫療衛生體係,到推進垃圾分類、清潔取暖、廁所革命……一樁樁“百姓事”,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成為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記錄了全麵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溫暖足跡。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放眼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有這樣的政治氣魄和曆史擔當,敢於大刀闊斧、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也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推動這麼大範圍、這麼大規模、這麼大力度的改革。

  (二)

  一路風雷激蕩,一路凱歌嘹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部署推動全麵深化改革,既取得了很多重大曆史性成就,也創造和積累了很多改革的新鮮經驗。

  ——堅持黨的全麵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這是改革開放的成功密碼,也是全麵深化改革的製勝之道。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抓改革,推動全麵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引領中國實現新的偉大社會變革。實踐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始終是全麵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針。新征程上,要牢牢堅持黨的全麵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麵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新時代以來,正是因為全麵深化改革得到人民的擁護支持,激發出人民的無窮力量,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變化,中國改革的航船才能夠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才能夠取得曆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偉大成就。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隻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新征程上,要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守正創新。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麵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全麵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同時堅定製度自信,也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製機製弊端,讓我們的製度成熟而持久。新征程上,要牢牢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麵創新。

  ——堅持以製度建設為主線。製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改革本質上是一種破舊立新的活動,隻有形成合理的製度,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新時代以來,全麵深化改革著力破除各方麵體製機製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開了嶄新局麵,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之製”的巨大優越性不斷彰顯,“中國之治”的強大生命力日益迸發。新征程上,要牢牢堅持以製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並舉、先立後破,築牢根本製度,完善基本製度,創新重要製度,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製度保障。

  ——堅持全麵依法治國。“法者,治之端也。”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相伴而生。法治的實現離不開改革的推動,改革的深化也離不開法治的保障。二者協調統一,才能讓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新時代以來,全麵深化改革取得曆史性偉大成就,這與全麵依法治國密切相關,因為法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築牢了全麵深化改革的法治根基。新征程上,要牢牢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製度。

  ——堅持係統觀念。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全麵深化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問題之多、領域之廣、矛盾之深前所未有,靠某個部門單兵突進行不通,靠幾項改革舉措零敲碎打更行不通。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把進入深水區的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就是因為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立足全局看局部,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新征程上,要牢牢堅持係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係,增強改革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曆史長河不息,時代考卷常新。

  古人說:“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善於總結經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就要總結和運用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三)

  山一程,水一程,全麵深化改革啟新程。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麵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麵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把全麵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幹,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製度穩則國家穩,製度強則國家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態過程,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當前,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客觀需要相比,與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相比,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係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在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維護國家安全所急的法律製度等方麵還存在短板弱項。因此,必須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錨定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係,以顯著製度優勢、強大製度效能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

  2015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新發展理念,開啟了一場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貫徹新發展理念涉及一係列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涉及一係列工作關係、社會關係、利益關係的調整,必須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也必須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加快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是一個樸素的目標,純粹且堅定,溫暖而有力量。隨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和拓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也日益增長。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必須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中不斷優化製度安排,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老百姓關切的事情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

  這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當前,我國發展麵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既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也有來自自然界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各種“黑天鵝”“灰犀牛”還會不期而至。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在全麵深化改革中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鞏固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麵,確保黨和國家有強大的實力和足夠的底氣經得起各種風浪衝擊,走穩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麵臨新的挑戰。一方麵,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麵,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對全球經濟結構產生深刻影響,大國間的科技競爭和產業博弈全麵加劇。大變局帶來了大挑戰,也帶來了大機遇。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麵對世界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麵對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不斷增強我國發展的競爭力、持續力,積極搶占國際競爭製高點,並以自身的發展壯大世界和平的力量,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這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全黨:“我們黨曆經百年、成就輝煌,黨內黨外、國內國外讚揚聲很多。越是這樣越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中迷失自我。”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麵從嚴治黨,我們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不過,黨內一些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可能始終存在,稍有鬆懈就會死灰複燃,新的問題還在不斷出現,黨麵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長期存在。這些都是阻礙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絆馬索”,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六個如何始終”的大黨獨有難題,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新征程上,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2018年10月,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向世界作出莊嚴宣示,傳遞出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的改革再一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新征程上,我國發展麵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究竟要“改什麼”“為誰改”“怎麼改”“如何改到位”……這些設問催生了共同的思索。

  如同寫文章,緊扣主題謀篇布局,才能上下貫通、前後銜接、首尾相援。做好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也必須緊扣主題。這個主題就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中心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黨全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幟,也必然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主題。隻有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製機製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製機製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才能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向前進。

  “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不僅是一道哲學命題,也是推進改革的必答課題。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中國共產黨的改革哲學裏,人民是改革事業的主角,既是改革受益者,也是改革推動者。無論改革的領域拓展到哪裏,隻要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尺,改革之船定能激流勇進,發展之路就會海闊天高。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需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製定改革舉措,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讓人民群眾收獲改革帶來的豐碩成果。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改革的動因。堅持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問題是阻礙前進的“攔路虎”,“一山放過一山攔”,但人類社會就是在不斷突破問題的過程中發展進步的,改革就是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往前推進的。當前,改革所麵臨問題的複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都明顯加大。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需要把堅持問題導向貫穿始終,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集中解決製度性的問題,集中解決社會矛盾比較尖銳的問題,集中解決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總之,哪裏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要重點抓哪裏的改革。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抓住重點帶動全局工作,這是我們黨長期奮鬥積累的重要經驗,也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掌握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經濟體製改革始終是中國改革的突破口和重頭戲。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需要更加突出改革重點,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製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係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製機製,完善支持全麵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製機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活力,推動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更好相適應。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全麵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方能在攻堅克難中不斷邁上新台階、取得新勝利。

  在領導推動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改革規律和特點,創造性提出全麵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形成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麵、最係統的改革方法論,為全麵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導和行動指南。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以正確的方法論為指導,更加注重係統集成,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增強改革整體效能,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明確優先序,把握時度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展望中國發展前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以改革為先導、向改革要動力,堅定不移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我們一定能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五)

  潮湧珠江,萬象更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次親臨廣東、兩次參加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審議,每到廣東發展的重要關口,都及時為廣東定向領航。廣東在新時代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進展,都承載著總書記的期待,彰顯著新思想的偉力。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一以貫之的要求。猶記得2023年4月,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時刻,在新征程開局起步的關鍵節點,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肯定廣東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求廣東錨定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目標,在全麵深化改革等方麵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號角吹響——到二〇三五年,全麵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今天,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口。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之中,廣東何以勇立潮頭、走在前列?

  堅定改革方向,道不變、誌不改,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更大力度把全麵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引領未來。全麵深化改革往什麼方向走,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循大道,至萬裏。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繼續錨定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不斷推動社會主義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不偏軌、不折騰、不停頓,勇於在攻堅克難中衝鋒陷陣,在爬坡過坎中開創新局,奮力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增強改革主動,動真格、敢碰硬,堅決破除一切製約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製機製障礙——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總是與克服困難相伴而行。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然觸及深層次利益問題,要動一些人的“奶酪”,需刀刃向內進行自我革命,其困難可想而知。“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排頭兵注定要知重負重、勇挑大梁,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強化改革責任和擔當,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一個個點的突破,聚火成炬、集光成芒,不斷彙聚成走在前列的廣東實踐。

  激活改革動力,膽子大、步子穩,再造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體製機製新優勢——

  走在前列不是一馬平川,更不可能自然天成,必須以改革為根本動力,牽引廣東現代化建設澎湃向前。激活改革動力,需要推動思想再解放,從不合時宜的慣性思維、路徑依賴中解放出來,從利益固化的藩籬和本位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傳統發展模式中解放出來。激活改革動力,需要有排頭兵的自覺,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百千萬工程”實施等重點工作和製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等,研究推出更多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製度創新成果。

  統籌改革開放,相促進、同發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廣東的寶貴經驗,正是開放讓廣東得以在更大的發展空間構建更高水平經濟循環,不斷實現能級躍升、釋放巨大動力。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然伴隨著進一步擴大開放,而更高水平的開放總能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邁進。麵對形勢的深刻變化,必須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堅定不移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以開放的主動贏得改革發展的主動,以更高水平開放贏得未來。

  弘揚改革精神,凝共識、聚合力,營造支持改革的環境、鼓舞改革的氛圍、深化改革的生態——

  改革之路無坦途。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既麵臨著時代性、體係性、全局性問題,又麵對著比觸動靈魂還難的觸動利益的難題。唯有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才能一路前行、一路突破、一路引領。“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走在前列,亟須進一步提振改革開放精氣神,讓“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成為廣東繼續前行的強大動力、時代標識,讓投身改革成為風尚,讓“涉險灘、啃硬骨頭”成為光榮,以超凡的政治勇氣和改革膽識推動廣東現代化建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六)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是不變的主題。

  時值盛夏,無數希望在孕育,更大生機在勃發。

  今天,又是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時間節點。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億萬人民開啟全麵深化改革的新出發,把光榮與夢想鐫刻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

  風雨滄桑,大道無垠。征途漫漫,惟有奮鬥。

  “中國式現代化是幹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深中通道建成開通,以擲地有聲、催人奮進的鏗鏘話語再次強調實幹,宣示了新征程上腳踏實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姿態。

  實踐反複證明,隻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新起點上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苦幹實幹、能幹善幹,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