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村裏各類民生工程很多,小公園、公交站等就在家門口,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生活越來越好了。”談起近年來的農村生活變化,梅州興寧市黃槐鎮的何叔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
“小工程”連著“大民生”。梅州市紮實推進“百千萬工程”,不斷完善基層基礎設施,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隨著“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投入鎮村工程建設領域的資金更加密集,基層小型工程建設項目存在的廉政風險點,備受社會關注。
今年以來,梅州市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落實省紀委三次全會精神,把“百千萬工程”作為政治監督的“頭號工程”來抓,加強監督檢查,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主體責任、監管責任。
近日,梅縣區紀委監委隨機對全區基層小型工程建設項目開展監督檢查,通過研判分析、實地勘查等方式發現鬆源鎮某村圳道工程涉嫌虛大工程款的問題。
“這個工程你們是如何招標的?”
“有沒有嚴格按照實際施工的情況進行工程量測量?”
麵對督查組的問題,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某泉無言以對。
順著問題線索,督查組人員到村委會調閱該項目資料並深入調查,協調梅縣區財政局選派專業人員對該工程實地複核。
區紀委監委很快查明,王某泉在實施某村道改造工程中,先簽訂施工合同,後補辦招標手續,違反了招投標規定。工程竣工驗收時,也沒有按實結算,導致村委多支付工程款1.4萬餘元。最終,王某泉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王某宇作為村黨總支部委員未嚴格履行工作職責,對工程監督走過場,未能及時發現和製止該工程存在的問題等,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小型工程建設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鄉村振興大計。從日常的監督檢查情況來看,小型工程建設存在工程決策不夠民主、項目實施未公開、建設內容隨意變更、工程款支付隨意性大等問題。”梅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正因為農村小型工程建設投資小、項目多、監管鬆,所以在立項、發包、施工、驗收等環節容易滋生腐敗和不正之風。
如何破解小型工程建設腐敗問題?梅州市紀委監委針對症結力推“公開”,將項目信息“曬”在陽光下,加強從源頭防腐,並在監督過程中精準發現“蛀蟲”。
梅州市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在全市8個縣(市、區)建成集宣傳、查詢、監督、舉報功能於一體的惠民信息平台,把515項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和小型工程項目納入平台公開,並升級拓展大數據分析比對等功能,以信息化助力監督下沉落地,提高對村(社區)兩委“小微權力”監督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發現和查處了一批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自基層小型工程建設項目在惠民信息平台上線以來,受到全市越來越多老百姓關注和點擊查閱。
“梅江區西陽鎮莆蔚村水渠改造工程、梅縣區南虎村主村道路邊等植樹造林工程、平遠縣差幹鎮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開梅州市各縣(市、區)惠民信息平台網站,小型工程建設項目一欄清晰可見,項目名稱、項目狀態、投資額、建設詳情逐一羅列清楚。此外,在基層小型工程建設查詢平台設有工程項目施工前中後圖片、工程發票、驗收報告等,群眾輕鬆動動“指尖”,就能掌握到工程建設的最新信息和相關動態。
開展基層小型工程專項監督工作以來,梅州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發現公開不及時、公開要素不全等問題1716個,對相關責任人談話提醒或批評教育95人,立案查處3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0人,挽回經濟損失193.74萬元。
“小型工程建設項目事關民生福祉,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開展全程監督、跟進監督,不斷健全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製,進一步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把‘小微權力’曬在陽光下,使小型工程項目成為群眾滿意的‘廉潔工程’‘民心工程’。”梅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