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民生為大”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
發布時間:2024-05-2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瀏覽次數:184   字號:

  為國者,以民為基。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重慶考察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親切樸實的話語,鮮明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性特質,映照出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大道不移的為民情懷,為全黨更好做到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了方向。

  江山萬裏,人民至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根本的價值追求。一部黨史,就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艱辛探索的曆史,也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而不懈奮鬥的曆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有力實踐昭示: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這不是以資本為中心、少數人的現代化,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現代化,是“人心所歸,惟道與義”的現代化。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為了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動力。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走得通、行得穩,關鍵在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造福人民作為現代化發展的方向。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已經從追求“有沒有”轉向更加注重“好不好”,並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升級化等新趨勢。把“民生為大”置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視野下,要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以高質量發展積極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與此同時,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進社會消費預期,有利於擴大內需。要以發展思維看待補齊民生短板問題,善於從群眾期盼中找準發展契機,把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讓民生與發展相互賦能,實現穩增長和惠民生相互促進、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發展指數與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民生為大”最終還得落細落小,“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麵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隻有把每一句承諾、每一幅藍圖、每一個願景,都化作實實在在的行動,化作真抓實幹的實踐,才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級黨組織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書寫好民生答卷的“一筆一畫”。紀檢監察機關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正風肅紀反腐的根本政治立場,下更大氣力糾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搬掉這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絆腳石”。既緊盯黨中央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政策落實,嚴肅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保障黨的好政策在“最後一公裏”落地見效,又堅持執紀執法為民、糾風治亂為民,嚴肅查處與民爭利、動群眾“奶酪”的“蠅貪蟻腐”,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以優良作風作引領,以嚴明紀律強保障,以反腐懲惡清障礙,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