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善除害者察其本 善理疾者絕其源
發布時間:2023-12-25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185   字號: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出自唐代白居易《策林一·興五福銷六極》。當時白居易將參加製舉考試,為應考作了精心準備,退居於上都華陽觀,“閉戶累月,揣摩當代之事,構成策目七十五篇”。試畢,白居易將所擬策目“次而集之,分為四卷”,命名為《策林》。《策林》麵對現實,總結曆史經驗,主要探討了施政化民之略、選賢任能之道、整肅吏治之法等問題。

  “五福六極”是《尚書·洪範》中的概念,周武王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箕子答以“洪範九疇”,其中第九條為“饗用五福,威用六極”,就是用五福勸勉人民,用六極來警戒人民。五福六極即為人生的五種美好和六種不幸。《策林》采用問答的方式,在回答“思欲銷六極,致五福”的提問時,白居易提出了“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的觀點,意思是善於消除災禍的人,總是先查找其根由;善於調理疾病的人,總是先斷絕疾病的源頭。

  這句古語將消除災禍與治療疾病作了類比論證。《黃帝內經》有言:“治病必求於本”。中醫治症從來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關注疾病的標本關係,找到病根、對症下藥、拔除病患,從而根治病源。人生問題解決、社會國家治理也是如此。《文子》有言:“故揚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國語》裏有:“伐木不自其本,必複生;塞水不自其源,必複流;滅禍不自其基,必複亂。”唯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並解決問題的根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列子》中記載了一個“郤雍視盜”的故事。晉國長期苦於盜賊禍患,晉侯得到一名叫郤雍的能人,僅從相貌上就能準確辨別出誰是盜賊,“千百無遺一焉”。晉侯高興地對趙文子說:“我得到了郤雍,就不愁無法解決全國的盜賊問題了。”趙文子則並不認同,他認為僅僅依靠這種方式來抓捕盜賊,盜賊是捕不完的。

  不久,盜賊們合夥抓住並殺死了郤雍。晉侯聽聞後非常震驚,立刻召見趙文子問:“果然如先生所言。那麼,應當用什麼方法捉拿盜賊?”趙文子說:“若想沒有盜賊,不如選拔賢能的人並任用他們,使得政治清明,好的風氣在民間流行。老百姓有了羞恥心,怎麼會去做盜賊呢?”晉侯聽從了趙文子的建議,任用賢才,國家治理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結果盜賊不用抓,自己就全都跑了。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這一思維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揭示了現象與本質、治標與治本的辯證關係,成為後世國家治理中所推崇的原則。

  北宋仁宗時期,麵臨著比較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歐陽修清醒地認識到國勢處於“人心怨於內,四夷攻於外”的危急時刻,采取有效措施革除社會弊端、改革朝政,已刻不容緩。

  慶曆二年五月,歐陽修針對北宋時弊寫下《準詔言事上書》,在這篇奏疏中,他寫道:“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他從兵、將、財、禦敵之策、可用之臣等五個角度獻計獻策,揭示造成現實問題的根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法。後世流傳的歐陽修奏疏詩文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成就,也透露出其崇高的政治價值取向和仁民愛物的家國情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智慧,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也為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啟示。

  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鬥力的最大毒瘤。腐敗的產生,既由於領導幹部手握公權後私欲膨脹、喪失底線,也由於紀律法規、監督機製不健全,使腐敗行為存在可乘之機。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猶如拿起手術刀給自己“動手術”,這種鬥爭極其尖銳、極其艱難,但又容不得絲毫妥協——唯有堅決清除一切侵蝕自身健康肌體的病毒,才能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縱觀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反腐敗工作。實踐中,始終堅持標本兼治,既嚴厲懲治腐敗,又注重加強製度建設、提高思想覺悟。自1922年黨的二大製定第一部黨章後,逐步構建起包括黨章、準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在內的一整套黨內法規製度體係。同時,高度重視思想教育,在延安時期進行整風,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整風、整黨和“三反”運動,改革開放以後進行全麵整黨和開展“三講”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開展黨內集中教育,始終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腐懲惡力度、廣度、深度前所未有。從查辦“大老虎”到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蠅貪”“蛀蟲”,“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令人信服,黨心軍心民心極大振奮。

  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的同時,紮緊防治腐敗的製度籠子。廉潔自律準則、黨內監督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紀律處分條例……黨中央製定修訂一批標誌性、關鍵性、基礎性的法規製度,黨內法規製定力度之大、出台數量之多、製度權威之高、治理效能之好前所未有。

  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用優秀傳統文化正心明德。廣大黨員幹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鬥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衝鋒號”。新征程上,要進一步深化對反腐敗鬥爭的規律性認識,堅持標本兼治、係統治理,以科學的態度、係統的觀念推進反腐敗鬥爭,積極探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的有效途徑和機製,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條件,實現腐敗問題的標本兼治。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