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推進全麵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
發布時間:2023-12-2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瀏覽次數:142   字號: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從思想文化角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本身就包含廉潔文化建設方麵的內容,也蘊含著“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守正創新、開放包容”等思想方法。“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論斷,為新時代推進全麵從嚴治黨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對開辟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新境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增強全麵從嚴治黨的曆史自覺、文化自信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隻有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年發展史,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從曆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注重從中華文明史和優秀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以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推進管黨治黨,保證了黨長盛不衰、發展壯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跳出曆史周期率問題,強調“這是關係黨千秋偉業的一個重大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關係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興衰成敗”。跳出曆史周期率問題來自我們黨對曆史的學習借鑒,體現著對曆史規律的深度省思、深刻把握。

  如何跳出曆史周期率,是我們黨奮鬥曆程中始終麵臨的曆史之問,也是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永葆生機活力必須回答好的時代之問。早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全國勝利之前,我們黨就在深入思考如何為人民執好政、如何長期執政的問題。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新華日報》發表《甲申三百年祭》,文章揭示了明末李自成起義由盛轉亡的曆史教訓,對我們黨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毛澤東同誌在複信郭沫若時強調:“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1945年7月,黃炎培在訪問延安時,毛澤東同誌與其進行了著名的“窯洞對”,探討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曆史周期率。毛澤東同誌給出的答案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這是我們黨給出的“第一個答案”。

  曆經百年奮鬥,中國共產黨現在已經是擁有9800多萬名黨員、具有全球廣泛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政黨。越是前景光明,越要居安思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階段,如何防止百年大黨安於現狀、自我滿足?這依然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從來是自己。”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政黨的興衰成敗都是由內因決定的,最大的風險和難題就在於自身存在的問題能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曆史高度,基於對百年黨史的深邃思考,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實踐的總結提煉,為跳出曆史周期率給出了新答案——自我革命,“我們黨曆經百年滄桑依然風華正茂,其奧秘就在於具有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強大能力”。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把堅持自我革命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十大曆史經驗之一。黨的百年奮鬥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並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曆史。經過百年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實踐, 我們黨成功地走出了一條通過自我革命解決自身問題以跳出曆史周期率的“革命新路”,這條路新就新在徹底擺脫了曆史上“革別人命容易, 革自己命難” 的困境,解決了如何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這一世界性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從嚴治黨”到“全麵從嚴治黨”,從“黨的自我革命”到“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展現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遠見和清醒。回顧新時代以來全麵從嚴治黨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剖析總結古今中外治亂興衰的重大命題,結合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曆史,給出了跳出“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華文明五千年曆史的省思,更是對黨百年奮鬥曆史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科學總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刻認識,極大增強了全黨堅定不移推進全麵從嚴治黨的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

  豐富新時代全麵從嚴治黨的理論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係統研究中國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曆史規律,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習近平文化思想既強調植根中華文化沃土汲取治國理政智慧,又要求以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文明基因,在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中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精神富礦,激發鬥爭力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和曆史經驗融入全麵從嚴治黨生動實踐,不斷豐富新時代全麵從嚴治黨的理論內涵。

  在黨性教育、黨性修養方麵強調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習近平總書記以“心學”這一富有中華傳統文化意蘊的話語來闡釋共產黨人的黨性教育、黨性修養,指出當前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從根源上說都是思想上的問題,也就是“心病”。心病還需心藥醫,必須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堅定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隻有不斷強化理論武裝,涵養過硬政治品格,三省吾身,見賢思齊,才能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在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方麵傳承“正己修身”,注重培養共產黨人的政治氣節、政治風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在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誌都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幹幹淨淨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儉修身,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古代先賢誌士的氣節風骨,是中華民族文脈長存的精神脊梁,也是黨員幹部應該具備的高尚情操。黨員幹部要以古代先賢誌士為榜樣,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保持共產黨人的氣節風骨,涵養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錘煉忠誠幹淨擔當的政治品格,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在製度建設方麵堅持“於法周延,於事有效”原則,創新監督製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麵從嚴治黨相關製度建設中的價值體現主要凸顯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製度建設的原則方法借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於法周延、於事有效”的原則,注重製度的係統性,突出製度運行的效力。另一方麵是借鑒中國曆史上的有效治理製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監察、禦史、彈劾、諫官等方麵的製度。這些製度有不少在曆代反腐倡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我們推進反腐倡廉製度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新時代以來,在幹部管理製度、巡視監督製度、紀檢監察製度等方麵的改革中,都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

  在正風肅紀方麵傳承“以民為本”“知行合一”等思想,培育良好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治國理念,都強調為政者必須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係統總結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曆史經驗的基礎上,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斷促進黨群幹群關係更加緊密、黨的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在反腐敗鬥爭方麵傳承“激濁揚清”等理念,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曆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於我們運用曆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中國曆朝曆代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就在於貪汙腐敗。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研究古人廉政建設思想、理念和製度,對於反腐倡廉具有重大啟示。在講到反腐敗的決心和意誌時,習近平總書記借包拯的故事強調,“‘誅一惡則眾惡懼。’包公把‘龍虎狗’三具鍘刀擺在開封府大堂之上,無論皇親國戚還是高官小吏,誰敢以身試法,都毫不留情。反腐敗鬥爭沒有禁區,沒有特區,也不能有盲區。”反腐敗鬥爭是一場絕不能輸且必須打贏的重大政治鬥爭,要以“惡竹應須斬萬竿”的決心和勇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提供根本遵循

  習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不僅有深邃的觀點、戰略的謀劃、科學的部署,還體現正確的立場、包含管用的方法。要深入領會這一重要思想蘊含的重大創新觀點、科學方法論和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將其運用到廉潔文化建設中來,為深入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提供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深化“兩個結合”,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首先要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營養,對古聖先賢廉潔思想和廉潔文化進行深度挖掘、辯證吸收。縱觀中華文明發展史,廉潔文化始終貫穿其中,形成了公而忘私、甘於奉獻的執政品格,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執政準則,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執政操守,這些廉潔因素為新時代廉潔文化所傳承和發展。其次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崇德尚廉”“廉為政本”“持廉守正”等思想精華,在提升黨員幹部精神境界的基礎上,讓黨員幹部更加深刻把握曆史規律、增強文化自信,帶動全社會始終保持對“廉”的價值崇尚與精神追求。

  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指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習近平文化思想以係統性思維謀篇布局,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在全方位、立體式布局文化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總結。這裏的“體”指本體,即科學的思想理論;“用”指實踐。這八個字旨在將經義與治事有機結合,闡明了理論指導實踐的重大意義,對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具有科學指導意義。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首先要多層次促進“以廉化人”,積極打造以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為重點,以製度規範為支撐,以群眾廣泛參與的創建活動和文化產品為載體的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體係;其次要多領域繁榮廉潔文化,將廉潔價值理念有機融入文明城市創建、美麗鄉村建設、親清政商關係構建等諸多領域,融入鄉規民約、行業規範、企業文化之中,提升廉潔文化建設的開放度和群眾參與度;再次要多渠道加強廉潔文化傳播,注重發揮新媒體優勢,加快推進廉潔文化網上陣地建設,鼓勵開展巡回講壇、文藝彙演、征文創作等廉潔主題活動,帶動群眾參與廉潔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的社會氛圍。

  堅持守正創新,開創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新局麵。守正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顯著標識,是在新的起點上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遵循。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項全方位、多維度培育清正廉潔價值理念的係統工程,必須堅持係統觀念,充分發揮協同合力,切實提升工作實效。首先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推進廉潔文化建設的體製機製。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廉潔文化建設的政治責任,建立廉潔文化建設統籌協調機製,形成工作合力,久久為功抓好落實。其次是立足新時代,不斷豐富廉潔文化的思想內涵。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以廉潔文化凝心鑄魂,厚植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思想根基。第三是創新形式載體, 增強廉潔文化的親和力感染力。加強廉潔文化陣地建設,運用數字技術創新傳播形式,著力打造優質產品和服務,推出一批群眾喜歡看、記得住、傳得開的精品力作,不斷增強廉潔文化建設的社會效應,切實使崇廉拒腐的價值觀成為黨員幹部的自覺遵循和價值追求。

  曆史發展證明,科學的思想指引是我們踔厲奮發、勇闖險灘的指路明燈。越是深入學習,越能感悟思想的偉力。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科學係統的思想體係,其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既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也蘊含著諸多廉潔從政的思想理念,為與時俱進不斷豐富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提供了思想文化給養,對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全麵從嚴治黨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