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設立專門機構 優化發展環境 保護合法權益 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10-25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102   字號: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日前,中央編辦正式批複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各項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的利好政策不斷推出。隨著這些政策措施落地落細,民營經濟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總體上保持恢複向好態勢。

  為什麼要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如何抓好舉措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記者對有關專家與企業家進行了采訪。

  民營經濟發展局的設立表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長久之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初,我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突破5000萬戶;截至5月底,達到5092.76萬戶,較2012年底(1085.7萬戶)增長了3.7倍,民營企業在企業中的占比提升至92.4%。

  隨著民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民營市場主體迎來更廣闊的舞台和更光明的前景。另一方麵,在規模增長的同時,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部分民營企業承壓前行。

  “不少民營企業麵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迫切需要針對新情況,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製機製,提振民營經濟預期和信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

  9月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一則重磅信息:中央編辦正式批複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

  據介紹,民營經濟發展局的主要職責是:跟蹤了解和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統籌協調、組織擬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擬訂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政策。建立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製,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協調支持民營經濟提升國際競爭力。

  為何要專門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兼人事司司長張世昕表示,民營經濟工作涉及麵寬、政策性強,需要各個部門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宏觀調控和經濟綜合部門,在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主要是立足於更好發揮統籌協調、綜合施策、促進發展的功能。

  “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的目的在於更精準地製定支持政策,避免政出多門、相互抵牾。它的設立不僅體現了政府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更是為了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和國內經濟環境中,推動民營企業更好地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告訴記者。

  在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小茜看來,民營經濟發展局的設立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可以更好跟蹤了解、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提高政策製定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從而更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落地生效,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劉典表示,民營經濟發展局的設立,釋放出了明確而強烈的信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策——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製度的內在要素、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近期,各部門還推出多項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的利好政策——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印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肯定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應了民營企業的重點關切,針對民營企業的“痛點”“難點”提出了係列政策舉措;

  7月28日起,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台公開征集阻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問題線索,對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重要問題線索,將直接派員進行督查;

  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環境,最高法出台《關於優化法治環境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司法政策、嚴格審判監督,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統一公平誠信的市場競爭環境,運用法治方式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治理……

  “這表示黨和國家對做大做優做強民營經濟,推動民營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非常重視。”劉典說。

  談及民營經濟,人們常用“56789”來概括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也深刻反映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民營經濟有助於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劉典告訴記者,隨著中國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民營經濟正在逐步融入全球經濟,成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重要力量。“對內,民營經濟在擴大國內消費、穩定就業、推動經濟增長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外,民營經濟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優化全球資源配置,也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重要支持。”

  “當前,針對民營企業推出的相關措施給民營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全社會應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力,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更好地提振市場和社會信心。”劉典表示,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因此,提振信心是當前經濟工作最重要的一環,信心上去了,投資和消費也會水漲船高。民營經濟具有很大潛力等待釋放。”

  民營經濟發展仍麵臨資金鏈緊張、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環境複雜等壓力

  2023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有助於鞏固經濟複蘇勢頭。

  “相關政策措施的發布,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激勵和指導作用。作為民營企業家備受鼓舞,也讓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了,幹勁更足了!”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九牧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林孝發告訴記者。

  林孝發介紹,2023年上半年,九牧集團銷售額逆勢增長25%,品牌價值達到1368.25億元。“當前,集團正在全麵實施傳統衛浴的數字化轉型,在全球設有16個研發中心,15家高端燈塔工廠。全球首創規模最大的智能馬桶燈塔工廠年產400萬套智能馬桶。”

  “我們公司專業研發生產航空航天用軸承、高端工業機器人軸承、高端汽車軸承等,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八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振林告訴記者,在外部形勢錯綜複雜的大背景下,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了銷售和利潤的雙增長,其中銷售同比增長10%,利潤同比增長105%,“目前,核心產品如航空航天用軸承、新能源汽車軸承和機器人用精密軸承開始放量,智能化工廠改造使得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也應看到,過去三年,民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受疫情等衝擊較大,恢複仍需要一個過程。在劉典看來,民營經濟發展麵臨的壓力主要是資金鏈緊張、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環境複雜等。

  采訪過程中,一些民營企業家也談及他們所遇到的難題。浙江省一家醫藥企業表示,融資困難是該企業麵臨的一大問題。“新藥研發成本高、周期長、失敗率高,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但企業現在融資渠道狹窄,資金來源除了股東注資以外,主要依靠銀行貸款。”

  陳振林也遇到了類似的困難。“我們以突破‘卡脖子’技術、替代進口為己任,無論是研發經費、技改投入,還是智能化工廠建設,資金投入都很大,盡管國家給予了一定的研發經費補助和裝備補貼,但公司的負擔仍然比較重。”

  “融資問題一直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堵點和痛點,也是國際上中小微企業發展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張小茜告訴記者,可以從金融支持方麵入手,適當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碼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融資增信體係,重點關注民營企業被拖欠賬款問題、債務違約及風險傳染問題及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問題,積極合理運用多種支持工具。

  在林孝發看來,和九牧集團的主動突圍相比,當前很多中小民營企業是被迫向外拓展海外市場的,既麵臨國內激烈競爭,又要適應國外的法律法規、民俗習慣和市場規則,在缺乏經驗和政府引導支持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會吃虧,要交大筆的“學費”。

  “因此,希望國家在產業發展的基礎學科建設、共性關鍵材料或技術研究創新、產業上下遊企業布局配套等方麵多做一些探索,出台相應的鼓勵性政策,引導各個產業,尤其是民營經濟比較集中的產業,打造協同協作平台,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林孝發說。

  還有部分中小企業,麵臨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較弱、政策兌現存在阻點堵點等問題。“我們這種小型生產加工類企業,受資金投入和自身生產規模的限製,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相對落後,創新研發、轉型升級能力較弱,缺乏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麵,由於新政策信息獲取不及時,容易造成企業錯失享受政策紅利的最優節點。”台州依瀾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建中告訴記者,“希望能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麵,同時加強對各項惠企政策的精準解讀、投放和落實。”

  各地各部門密集出台和部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

  記者了解到,《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印發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首先建立完善了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製,通過座談、調研等多種方式聽取民營企業意見,回應民營企業關切,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並推動出台政策措施。

  “可以說是舉全委之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介紹,“在溝通交流中,企業提出了很多針對性訴求和建議,其中既有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共性需求,也有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支持力度的熱切期待。對於這些訴求建議,我們通過建立台賬、逐項研究、定期調度等方式,點麵結合協調解決問題、推動出台務實舉措。”

  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加緊加快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建立並正式上線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組織各地梳理重大項目、產業項目、特許經營項目等3張項目清單,已向民間資本推介4800餘個項目、總投資約5.27萬億元,相關項目重點分布在城建、農業、旅遊、公路、水路港口等領域。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將切實履行好職責,健全完善政企溝通機製,強化政策出台的係統設計、政策落實的跟蹤問效,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民營經濟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更好落地見效。

  與此同時,近期各地各部門密集出台和部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

  江蘇省印發《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幹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更好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並提出多項具體措施;

  廣東省多市“出招”支持民營經濟。廣州市發布建立政企溝通機製、應急援助機製、信用修複機製等20條措施,破解企業發展痛點難點。深圳市圍繞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合法權益等方麵提出20條舉措,助力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針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預期不穩、信心不足、保障不夠等問題,著力強化財稅政策、產業基金、金融保障、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麵的政策保障。

  “相信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和專職機構的設立,將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民營經濟發展必將迎來更廣闊的舞台和更光明的前景。”叢亮表示。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