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評論 | 繪就綠水青山的生態美
發布時間:2023-08-15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131   字號:

  今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習近平同誌在浙江工作期間,於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縣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設立全國生態日,有利於更好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意義重大而深遠。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開展了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裏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從河北塞罕壩到山西右玉,從內蒙古庫布其到新疆柯柯牙,一片片綠色延伸擴展,一座座村莊麵貌一新。老百姓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綠起來、“靚”起來的鄉村不僅吸引遊客,更吸引企業。靠著“環境入股”,一些村莊蹚出良性發展之路,也為鄉村振興找到方向。在繁華都市,藍天、碧水、好空氣等生態產品,已成美好生活品質的重要組成要素。

  眾力並,則萬鈞不足舉也。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合理設定室內空調溫度,適度適量點菜踐行“光盤行動”,購物少用塑料袋、自備環保袋,優先選乘公共交通……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涓滴細流就能彙聚成生態文明的江河。當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蔚然成風,必將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紀檢監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要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國之大者”政治監督的重大責任,持續加大生態環保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把握監督重點、創新監督方式、凝聚監督合力,堅決查處生態環保領域敷衍應付、弄虛作假、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緊盯生態環境問題背後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等進行嚴查深糾,對破壞生態環境、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嚴加懲處、絕不手軟;注重用典型案例警示、震懾、教育廣大領導幹部,不斷釋放向生態環保問題的破壞者、姑息者、失職者堅決亮劍的強烈信號;做實做深“後半篇文章”,通過建製度、強基礎、補短板,強化以案促改促治,切實以鐵紀守護好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