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深對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認識,提高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麵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提出並不斷深化“三不腐”一體推進的過程中,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堅持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相統一,統籌推進反腐敗黨內法規和國家立法一體建設,完善管黨治黨法規製度,健全紀檢監察法規製度體係,把“三不腐”一體推進的方針方略以法規製度形式固定下來,取得了一批製度性成果。
統籌推進反腐敗黨內法規和國家立法建設,把“三不腐”一體推進的方針方略以法規製度形式固定下來
一體推進“三不腐”來自於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麵從嚴治黨、反腐敗鬥爭規律一以貫之、與時俱進的深刻思考和實踐推動。2004年8月,習近平同誌在浙江工作時提出,“我們要不斷強化‘不能為’的製度建設、‘不敢為’的懲戒警示和‘不想為’的素質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實做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頂層設計上思考謀劃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有效舉措、長久之策,推動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製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融於一體,貫穿於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生動實踐中。
在提出並不斷深化“三不腐”一體推進的過程中,黨中央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堅持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相統一,統籌推進反腐敗的黨內法規和國家立法建設。
2016年出台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規定,“必須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製度防線,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製機製,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和隊伍純潔”。黨的十九大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中明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提出,“黨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懲治震懾、製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
首次分別以法律法規和中央黨內法規形式對一體推進“三不腐”作出規定的,是2021年9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和2021年12月發布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監察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監察機關應當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推動深化改革、完善製度,規範權力運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廉潔教育,引導公職人員提高覺悟、擔當作為、依法履職,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製機製建設。”監察法實施條例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形成的新理念新舉措新經驗以法律法規形式固定下來,有利於保障反腐敗工作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紀委工作條例第二十九條明確:“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堅持把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為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新時代全麵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懲治震懾、製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係統施治、標本兼治,努力取得更多製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這條規定堅持與時俱進,將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中央黨內法規形式固定下來。
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讓意欲腐敗者不敢越雷池半步
7月1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2022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2022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省部級幹部21人,廳局級幹部1237人,縣處級幹部1萬人,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共85.5萬人次。數據背後,體現著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保持反對和懲治腐敗的強大力量常在。
綜觀黨的十八大以來出台的法規製度,“嚴”一直是關鍵詞。
黨章總綱指出,新形勢下,黨麵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麵前。要把嚴的標準、嚴的措施貫穿於管黨治黨全過程和各方麵。監察法明確,“國家監察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強化監督問責,嚴厲懲治腐敗”。以上規定體現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製、強高壓、長震懾”的要求。
2018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2020年7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圍繞嚴格紀法要求,開列“負麵清單”,分別劃出了黨組織、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的行為底線,推動實現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因敬畏紀法而不敢腐。
在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下,黨的十九大以來,主動投案人數大幅增長。2021年,有3.8萬人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投案,比2020年多出了2.2萬人;有10.4萬人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交代問題。
“問題幹部”尤其是涉嫌違紀違法的省部級幹部主動投案,緣自持續高壓反腐態勢形成的強大震懾,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政策感召指明的正確出路。2019年5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此後不久,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原副書記、理事會原主任劉士餘涉嫌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秦光榮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五十萬元;劉士餘受到留黨察看二年處分,並被政務撤職,降為一級調研員。
此外,在黨的十九大後主動投案的省部級幹部還有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鐵,青海省原副省長文國棟,江蘇省委政法委原書記王立科,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龔建華,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原書記劉川生等。事實證明,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形成的疊加效應下,對於已步入歧途的“問題幹部”而言,丟掉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相信組織、依靠組織,迷途知返、主動投案才是唯一正道。
紮緊防治腐敗的製度籠子,讓膽敢腐敗者在嚴格監督中無機可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同向發力、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製約監督權力作為永葆黨的肌體健康的重要保障,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係,把製度的籠子紮緊紮密。
2016年出台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聚焦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圍繞權力、責任、擔當設計監督機製。同時,還將黨內談話製度列為黨內監督製度之一,明確了提醒談話和誡勉談話兩種情形,體現了抓早抓小、治病於初萌的理念。
推動實現不能腐,要嚴格以案促改,督促完善製度、堵塞漏洞、深化改革、加強監管。
2019年9月施行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規定,“被問責黨組織、被問責領導幹部及其所在黨組織應當深刻汲取教訓,明確整改措施。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應當加強督促檢查,推動以案促改。”監察法實施條例總結各地監察工作實踐的有效經驗,堅持將以案促改的理念貫穿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全過程,要求監察機關以辦案促進整改、以監督促進治理,在查清問題、依法處置的同時,剖析問題發生的原因,發現製度建設、權力配置、監督機製等方麵存在問題的,向有關機關、單位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或者監察建議,促進查辦案件與深化改革、完善製度、促進治理相貫通。2019年6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機關應當對公務員的思想政治、履行職責、作風表現、遵紀守法等情況進行監督,開展勤政廉政教育,建立日常管理監督製度。
缺失了製度和監督,會導致“牛欄關貓”、為所欲為現象的發生。今年1月,電視專題片《零容忍》中披露了安徽省滁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原工作人員張雨傑因貪汙公款6900餘萬元,被判處無期徒刑一案。正是因為單位的監管缺位、製度缺失,張雨傑才敢一再鋌而走險。強化權力製約監督,必須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製約機製,確立權力運行的規程,確定權力歸屬,劃清權力邊界,厘清權力清單,保證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力紮緊防治腐敗的製度籠子,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係和反腐敗法律體係,增強製度剛性,防止“破窗效應”,確保各項法規製度落地生根。
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讓黨員幹部從源頭上消除貪腐之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法規製度建設,注重著力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用優秀傳統文化正心明德,補足精神之“鈣”,鑄牢思想之“魂”,教育規範黨員幹部樹立高尚精神追求,築牢思想道德防線。
2015年出台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要求黨員正確對待和處理公與私、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的關係,黨員領導幹部不僅要遵守黨員行為規範,還要自覺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自覺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明確,“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2021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把家風建設作為黨員和領導幹部作風建設重要內容,引導黨員和領導幹部築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
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體推進“三不腐”機製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要求把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抓緊抓實抓好。要夯實清正廉潔思想根基,強化理論武裝,增強政治定力抵腐定力;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築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發展積極健康黨內政治文化,引領廉潔文化建設。
監察法第六條要求“加強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黨員領導幹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在各種誘惑麵前立場堅定。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
與此同時,監察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的“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廉潔教育,引導公職人員提高覺悟、擔當作為、依法履職”強調了“廉潔教育”,豐富了教育的方式、內容和目標,為不想腐的自律機製注入新的內涵。同時,在監察監督部分,進一步規定了監察機關應當對公職人員開展教育的具體內容,要求監察機關教育引導公職人員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責任觀、利益觀,保持為民務實清廉本色。
法規製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在黨中央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在推動全麵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進程中,“三不腐”一體推進方針方略必將更好地落實到管黨治黨的各領域各方麵,取得更多的製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