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崗辦事,轉崗兌現;在位用權,退休回報;離職下海,索取收益……
嚴查期權腐敗
退休不到5年,湖南省株洲高新區黨工委原書記、天元區委原書記謝高進遊遍全國近20個省份,揮霍上百萬元;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城市資產公司原副總經理陳某,為規避組織調查,直到離職後才欣然笑納某資產管理公司的80萬元“感謝費”……近期,在多地拍攝的警示教育片中,都出現了“期權腐敗”的案例。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要求,堅決查處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現實中,個別公職人員為貪腐打起“時間差”,在職時為請托人謀取利益,約定在一段時間後或自己退休、離職後兌現。期權腐敗有哪些具體表現?查處的難點在哪裏?如何精準識別、有效防範?記者進行了采訪。
個別領導幹部在權錢交易、濫用職權時更加隱蔽,期權腐敗表現形式花樣翻新
“莫急,等我退休後再說吧。”近日熱播的警示片《忠誠與背叛——2022湖南反腐警示錄》披露了謝高進的相關案情。
“謝高進的腐敗問題主要是期權交易。”湖南省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介紹,謝高進跟行賄人約定退休後再兌現,還大言不慚地說:領導幹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對此,謝高進有自己的“小九九”:“大額的錢是用不出去的,收了以後也是當一個保管員而已。等我退休以後,等我平穩落地了才把錢給我,我的錢就進入了保險箱。”
“退休前走遍世界,退休後遊遍中國。”除了飯局赴宴,謝高進最熱衷的莫過於遊山玩水。在擔任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期間,他利用公務出國機會遊遍50多個國家。有了利益關係人兌現承諾,臨近退休的他,早早開始考慮之後十年的“遊牧生活”。退休後,謝高進徹底“放飛自我”,遊遍全國近20個省份,揮霍上百萬元。
然而,退休不代表“平安著陸”。2022年3月,退休近五年的謝高進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經查,謝高進涉嫌受賄2606萬元,其中,期權受賄1593萬元,占受賄總額的61%。2022年9月,謝高進被開除黨籍,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近年來,個別領導幹部在實施權錢交易、濫用職權等違法犯罪行為時采取更加隱蔽的手段,期權腐敗表現形式花樣翻新。
他們或為了官運亨通偽裝廉潔,或提心吊膽“不敢收”,或企圖“放長線、釣大魚”,到了退休離職時,則收緊“漁網”,肆無忌憚地從曾經關照過的企業索取回報。
浙江省建德市監委委員項棟梳理一係列相關案件發現,期權腐敗多為以下形式:一是在崗辦事,轉崗兌現。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在崗時利用職務便利為相關人員謀取利益,待其轉任至其他崗位,與相關人員無管理服務關係時再兌現約定利益。二是在位用權,退休回報。有的黨員領導幹部在任職期間為請托人辦事,當下不收取或退回賄款,約定在其退休後再支付好處。三是離職下海,索取收益。有的黨員領導幹部未辭去公職前在拆遷補償、工程項目、股權轉讓等方麵為他人謀取利益,事成後辭去公職到相關人員公司任職。
“錢來得太快了,既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這筆錢以後能拿到手,害怕的是組織遲早會發現。”2022年9月,江蘇省寶應縣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楊新軍被“雙開”,並移送司法機關。
經查,楊新軍與他人合夥成立中介公司,並利用職務之便為其“影子公司”承攬融資項目。扣除相關費用後,楊新軍實際分得1317萬餘元。為規避組織調查,他將其中1023萬元暫存於合夥人處,約定退休後再取錢。
“期權腐敗多涉及巨額賄賂。”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張廣大告訴記者,即便是約定事後兌現,行賄受賄雙方也會規避直接轉賬交易,轉而采取現金交易、汽車房屋等固定資產無償交付使用、高消費買單、特定關係人代收賄賂、合夥經商分紅等隱蔽方式完成行受賄。
期權腐敗多發於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政府采購、貸款審批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的領域
小小一張危廢許可證,背後卻滿是“生意”。浙江省仙居縣環境監察大隊原大隊長、原仙居縣環境保護局汙染控製科科長王雪平,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台州市某貴金屬公司辦理危廢許可證,且在環保監管、執法等方麵多有“關照”。按照約定,2017年上半年,王雪平從原崗位退下來後,以合夥做生意方式收受該公司法人李某某635萬元。2021年9月,王雪平被給予開除公職、取消退休待遇處分;2022年1月,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50萬元。
“該案是典型的以權力尋租‘零存整取’實現腐敗期權化的受賄類職務犯罪。”仙居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徐佩華分析,王雪平對企業多加照顧,不求一時回報,不求小利,而是謀求今後一起合夥做生意、賺大錢。“‘事先約定’是期權腐敗的典型特征,違紀違法人員妄圖在約定和許諾中打一個時間差,來模糊兩者間的關聯性,借以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
“草蛇灰線,綿延千裏。”湖北省武漢市紀委監委第三審查調查室副主任唐紅濤表示,期權腐敗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隱蔽性強,個別領導幹部把權力當作資本,分期入股,當時不求回報,等到退休或辭職後再找當事人兌現利益,當時當地很難發現其腐敗行為;二是危害性大,嚴重損害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三是查處較難,不少期權腐敗都披著“合法”外衣,表麵上看難以與職務犯罪直接關聯。
“從以往案例看,期權腐敗多發於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政府采購、貸款審批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的領域。公職人員通過賤賣國有資產、高價收購等手段為管理服務對象量身定製‘福利套餐’,進而嚴重擾亂正常市場秩序、造成大量國有資產流失。”重慶市九龍坡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
多地紀檢監察幹部表示,相較於“一手交錢、一手辦事”等赤裸裸的權錢交易,期權腐敗問題線索更隱蔽,取證更複雜,定性更難,查處難度更大。
以楊新軍案為例,楊新軍成立中介公司隻是口頭約定,沒有書麵材料,把1023萬元利潤分成暫存於合夥老板處,同樣很隱蔽。他“認為退休後就安全著陸了,再拿這個錢就不會被組織發現”。
項棟注意到,期權腐敗雙方鑒於自身利益會嚴守相關約定,同時部分腐敗分子具有較強警惕性,在謀劃、實施期權腐敗的過程中精心設計。有的腐敗分子為規避風險,會“上下打點”形成錯綜複雜的腐敗鏈條,並多用照顧幹部家族生意、為其子女辦理出國、提供生活費等方式實現利益回報,給調查帶來困難。
做實對領導幹部的全周期管理,防止“帶病離職”“帶病退休”
“查處期權腐敗類案件的難點主要集中在時間跨度長、對離任幹部關注度低等方麵。”唐紅濤解釋稱,期權腐敗通常橫跨在職、離職兩個階段,在職的職務犯罪與離職後的利益獲取可能間隔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時間跨度越大,受賄行為的關聯性就越弱,相關的犯罪證據就越難查實;相較於在崗在職幹部,對離退休或者辭職的幹部關注度較低。
去年以來,“逃逸式離職”多次出現在黨紀政務處分通報中。“不同於正常的領導幹部退出機製,‘逃逸式離職’是一種新型的腐敗通道。”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除了退休、離職後直接“兌現”外,有一些領導幹部到原業務管轄範圍內企業任職、兼職,以看似合理的方式獲取高額報酬。
黨內規章、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對各類公職人員離崗後從業行為有明確約束。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提出“三年兩不準”要求,即黨政領導幹部辭去公職或者退(離)休後三年內,不得到本人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範圍內的企業兼職(任職),也不得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營利性活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也有相關規定。
離職不能離監管。之所以要對黨員領導幹部離職或離退休後的任職、從業作出嚴格限製,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防止出現期權腐敗。莊德水認為,要著眼於領導幹部的全周期管理,既要防止“帶病離職”“帶病退休”,又要重視辭職、離職、退休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工作,根據原有職務、崗位和部門特點,分層分類納入監督管理範圍。
“嚴格日常和離職退休前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期權腐敗發生的幾率。”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監委第八審查調查室副主任王斌認為,應大力推行幹部回避和輪崗製度,破除因幹部在某個崗位任職時間過長而形成的關係網利益圈;細化完善公職人員離職審批程序,若有群眾反映強烈、信訪反映集中的,應暫緩批準離職,對查實存在問題的,應根據幹部管理權限嚴肅處理,防止“帶病離職”“帶病退休”。
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加強與審計機關等的協調配合,截斷“期權”變現之路
為防範破解期權腐敗問題,多地加強對離職退休公職人員,曾任職於重要領域、關鍵崗位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監管,加大違法亂紀行為查處力度。
北京市紀委監委開展離職公職人員違法亂紀問題專項整治,推動黨委(黨組)落實主體責任,將黨委(黨組)管理監督離職公職人員情況納入全麵從嚴治黨(黨建)工作考核檢查範圍,強化對離職後去向、行為的了解,重點對曾擔任領導班子成員、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公職人員離職後3年內,其他公職人員離職後2年內的從業情況開展梳理排查,並全麵起底離職公職人員違法亂紀問題線索。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要求,加強與審計機關協調配合,用好審計監督成果。在嚴查期權腐敗工作中,審計監督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主動辭職、離職或退休人員,多地做實做細任內經濟責任審計、離任審計和事後審計,查清可能存在的個人經濟或責任問題。
去年以來,江蘇省常熟市紀委監委推動市審計局圍繞領導幹部經濟決策權、政策執行權、經濟管理監督權和遵守廉政規定情況等方麵,對地方黨政及部門離任的“一把手”開展審計。
“由派駐紀檢監察組‘嵌入式’參與業務分析,對審計發現問題分析研判、全程跟蹤、捕捉線索,並對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開展‘回頭看’。審計機關完成領導幹部的經責審計項目後,將審計結果抄送給我們,以此作為日常監督、研判政治生態、評估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和依據,為提前預警、介入、調查期權腐敗問題打下堅實基礎。”常熟市紀委常委、市委巡察辦主任周誌新說。
在涉及期權腐敗的案件中,公職人員對行賄人“訂單式”照顧,行賄人給予“定製式”回報,既破壞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又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多地深入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加大對行賄行為懲治力度,破除權錢交易關係網。
“治理期權腐敗問題,除了要監督好黨員領導幹部,還要整治好市場秩序,規範好公權力的外部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減少‘圍獵’情況發生。”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建議,進一步探索和規範對行賄人不正當獲利精準追繳方式方法,遏製行賄意圖動機,從源頭上鏟除期權腐敗滋生的土壤。
打破數據壁壘,精準鎖定線索,破解期權腐敗“難發現”“難查處”等難題。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紀委監委聯合區人社部門,利用大數據手段整合信息資源,開展退休幹部兼職取酬問題大排查,通過數據碰撞,提前預警、介入,為查處期權腐敗提供了有效路徑。另有受訪紀檢監察幹部建議,可探索研發離崗公職人員違規從業篩查係統,截斷“期權”變現之路。
多地做好案件查辦“後半篇文章”,堅持邊辦案、邊剖析、邊教育、邊整改。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紀委監委查辦該區城市資產公司原副總經理陳某案件後,細致對照期權腐敗案件的發案特點、當事人犯案心理等方麵進行總結提煉,強化對全區工程項目建設全程監督管理,建立工程項目數據庫,健全監管機製,對工程類項目招投標、驗收、資金撥付環節實行動態監管;以案為鑒,及時通報並召開庭審教育,拍攝警示教育片《正風反腐不停歇》,努力營造嚴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