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不同於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幾千萬人的現代化,而是十四億多人口的現代化。
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誌不渝的夢想。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這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首次出京考察前往廣東,習近平總書記思慮深遠:“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020年10月,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2021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鄭重寫入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觀照古今、對比中外,中國式現代化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
難就難在,在中國這樣超大規模的國家實現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和世紀性的難題。一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全球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總和不超過10億人。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無先例可循,更沒有現成道路可走。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小部分人、少數人的現代化,不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不是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不是走‘先汙染、後治理’‘對外擴張掠奪’老路的現代化。而是走一條新路、實現方方麵麵都要強起來的現代化,其難度可想而知。”湖南大學黨委書記鄧衛代表說。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讓14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還需要進行長期艱苦努力。
惟其艱難,更顯偉大。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我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滕頭村黨委書記傅平均代表說。
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於中華民族、於世界、於人類都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破除的是“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創造的是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是海外輿論解碼二十大的一大關鍵詞。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認為,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未來五年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這也是我們在建成小康社會,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之後新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