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係列全方位、開創性的偉大成就;一係列深層次、根本性的偉大變革。新時代的十年,如同史詩般波瀾壯闊、蕩氣回腸。其中,反腐敗鬥爭是尤為驚心動魄的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決防治腐敗作為堅持黨的自我革命必須長期抓好的政治任務,全麵打響了一場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新時代反腐力度之強、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史所罕見。
前所未有的反腐敗鬥爭使我們黨贏得曆史主動
中國共產黨作為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同腐敗水火不容是黨的性質所決定的,反對腐敗是黨一貫堅持的政治立場。
早在1932年,瑞金響起懲治腐敗的“第一槍”,謝步升被判處死刑。毛澤東同誌就此專門指出,“腐敗分子不清除,蘇維埃旗幟就打不下去,共產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與貪汙腐化作鬥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誰也阻擋不了!”
一路風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迎戰來自外部世界的種種考驗,也毫不妥協地遏製黨內滋長的消極腐敗現象。新時代啟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向全黨發出振聾發聵的警示,“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台,其中貪汙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曆史早已告訴我們,腐敗是人類社會一種共有現象,古今中外都有發生。現實也一再警示,隻要擁有權力,就有被腐蝕的風險。腐敗的殺傷力和破壞力,對任何政黨和政權並無二致。因此,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腐敗、以什麼樣的行動鏟除腐敗,成為衡量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是否廉潔的重要標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開展反腐敗鬥爭首先要從政治上看。放眼世界,執政黨數量眾多,不管他們搞多黨輪流執政也好,還是搞“三權鼎立”也罷,但敢於像我們黨這樣刀刃向內、自剜腐肉,以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大規模、大力度、始終如一反腐敗的卻寥寥無幾。歸根到底,這源於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我們黨所領導的反腐敗,始終站在事關執政黨興衰成敗的政治高度,著眼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寧。我們黨所采取的懲治腐敗行動,從來不僅是懲處腐化墮落的黨員幹部個體,更不是權力鬥爭、排除異己,而是深刻有力的整黨、深刻有力的從嚴治黨。開除一個腐敗分子,就減少一個侵蝕黨的蛀蟲,消除一個破壞黨的隱患,黨的政治安全就更有保障。
曾幾何時,社會上對於反腐敗有各種奇談怪論:比如反腐同群眾利益無關,反腐讓幹部不作為,反腐影響經濟發展,反腐應當緩緩手等。產生這些錯誤認識,從根子上說是看不清腐敗問題本質上是政治問題,搞腐敗說到底就是政治上變質,是對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背叛和背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憂思,“政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必須消除黨內政治隱患,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如果黨的權力被他們攫取、黨的領導幹部成了他們的代理人甚至自己就搞利益集團,紅色江山就會改變顏色。”
反腐敗是正義與邪惡的殊死較量,也是一場贏得民心民意的激烈爭奪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四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賬。”必須下最大氣力解決好消極腐敗問題,才能確保黨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考察時,74歲的老人崔榮海擠到人群前麵,緊緊地握住了總書記的手。這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難掩內心激動:“總書記,您好!您是腐敗分子的克星,全國人民的福星!”一位老人的由衷讚歎,代表了億萬中國人民的衷心擁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是75%,此後逐年提升,到2020年滿意度高達95.8%。人們無比真切地感受到,黨風政風煥然一新,黨心民心團結一致,幹部群眾精神麵貌更加奮發昂揚,黨的執政根基更加堅如磐石。
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刮骨療傷,自我革命是我們黨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曆經百年滄桑永葆青春更加充滿活力的成功秘訣。黨所領導的反腐敗鬥爭,堅決果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捍衛黨的純潔性,無論是鬥爭過程的激烈程度,還是鬥爭成效的影響深度,都充分體現出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十年來,“黨通過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鬥爭,贏得了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人民衷心擁護的曆史主動,贏得了全黨高度團結統一、走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主動。”這再次為百年大黨之所以能夠保持基業長青,作出最全麵深刻的詮釋。
新時代反腐敗鬥爭積累了重要經驗
新時代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進。十年來,全黨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製、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始終保持懲治腐敗壓倒性力量常在,反腐敗鬥爭取得了顯著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查438.8萬件、470.9萬人。誰也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誰也不是“鐵帽子王”,不論地區領域,不論在職退休,該開刀就開刀,該清除就清除。鐵一般的事實兌現了“不論什麼人、不論其職務多高,隻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絕不是一句空話”的承諾,書寫了人類反腐敗鬥爭曆史新篇章。
在實踐持續深入的同時,我們黨不斷總結提煉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經驗,大大豐富了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內涵,為把反腐敗鬥爭向縱深推進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始終是我們推動全麵從嚴治黨、反腐敗鬥爭向縱深發展的根本保證。十年反腐,舉旗定向。每年初的中央紀委全會,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親自參加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正風肅紀反腐作出總體部署,要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貫穿紀檢監察體製改革各方麵全過程,強化黨對反腐敗工作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領導,為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提供了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明確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黨委履行主體責任,到把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製度安排,再到深化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體製改革……在實踐中完善、在完善中深化、在深化中發展,我們構建起黨全麵領導的反腐敗工作格局,健全了黨中央統一領導、各級黨委統籌指揮、紀委監委組織協調、職能部門高效協同、人民群眾參與支持的反腐敗工作體製機製。
治理腐敗頑疾,唯有一嚴到底。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反“四風”、反腐敗、反特權一體推進。嚴肅查辦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重大案件,有力消除了黨內重大政治隱患,更充分印證了我們黨對腐敗零容忍的毅然決然。高壓態勢一以貫之,關於“拐點”的臆測統統落空。僅2022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置問題線索73.9萬件,立案32.2萬件,處分27.3萬人。其中,處分省部級幹部21人,廳局級幹部1237人,縣處級幹部1萬人。堅決遏製增量、削減存量,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力遏製,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麵鞏固,進入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的常態化階段。在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下,主動投案人數大幅增長,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共有7.4萬人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投案。
標本兼治懲治腐敗,是我們黨長期形成並始終堅持的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在腐敗存量比較大的情況下,要從治標入手,遏製腐敗蔓延勢頭,為治本贏得時間。同時,把治本寓於治標之中,深化改革、建好製度,紮緊籠子。黨中央注重發揮製度管根本、管長遠的作用,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大力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和黨內法規製度建設,製定修訂完善一批標誌性、關鍵性、基礎性的法規製度。這些法規製度把防治腐敗的部署要求、經驗做法轉化為製度規範,形成前後銜接、左右聯動、上下配套、係統集成的法規製度體係,為係統施治、標本兼治提供了堅強製度支撐。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堅定理想理念、加強黨性修養是根本。黨中央把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緊密結合,在黨內不斷掀起學習教育新高潮,從“關鍵少數”向全體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引導黨員幹部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為民用權。經過一次又一次思想洗禮,廣大黨員幹部從思想上固本培元、在精神上返璞歸真,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不斷夯實。
防治腐敗,關鍵是管住權力。從將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納入國家監察範圍到逐步形成“四個全覆蓋”格局,從大力推動“有形覆蓋”到走向“有效覆蓋”……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製改革、國家監察體製改革,實現黨內監督全覆蓋、對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把發現問題、推動整改、促進改革、完善製度貫通起來,最大程度發揮監督的整體效能。實踐充分證明,我們黨能夠依靠自身力量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深化改革、強化治理,能夠在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同時,推動黨的執政能力整體提升。
回顧曆史、總結經驗,從中得出規律性認識,升華形成科學理論,進而映照現實、指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良傳統。新時代反腐敗鬥爭的寶貴經驗源自全麵從嚴治黨的果敢行動和深邃思考,是我們最終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的寶貴財富,必須傳承好、發揚好,並不斷豐富發展。
一體推進“三不腐”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腐敗是黨內各種不良因素長期積累、持續發酵的體現,反腐敗就是同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病原體作鬥爭。這種鬥爭極其複雜、極其艱難。持之以恒進行反腐敗鬥爭,要有堅定決心和頑強意誌,也要深刻洞悉和把握規律,以正確的戰略和科學的謀略,確保鬥爭成效。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期實踐中總結提出的原創性理論,深刻揭示了反腐敗鬥爭基本規律,充分彰顯出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和從嚴管黨治黨的政治優勢。從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製、不能腐的防範機製、不易腐的保障機製”,到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提出“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製”;從提出“堅決遏製腐敗現象蔓延勢頭,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到“強化不敢腐的震懾,紮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再到把“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製”寫入黨章……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邃思考和遠見卓識,從頂層設計上思考謀劃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有效舉措、長久之策,指引著中國特色反腐敗之路行穩致遠。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新時代的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麵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腐敗和反腐敗較量還在激烈進行,並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防範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團成夥作勢、“圍獵”腐蝕還任重道遠,有效應對腐敗手段隱形變異、翻新升級還任重道遠,徹底鏟除腐敗滋生土壤、實現海晏河清還任重道遠,清理係統性腐敗、化解風險隱患還任重道遠。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特征,決定了不能依靠單一治理的手段和模式去治理腐敗,而是要樹立係統思維和整體觀念,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及時調整反腐敗鬥爭方略。一體推進“三不腐”確立了全過程防治腐敗的理念,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三者不是簡單的三個階段的劃分,也不是孤立的三個環節的排列,而是有機統一、環環相扣的,體現了內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的辯證關係。把“懲、治、防”三者有機統一起來,讓廣大黨員、幹部因敬畏而“不敢”、因製度而“不能”、因覺悟而“不想”,才能最終實現係統施治、標本兼治。
隨著實踐持續深入、製度不斷創新、理念日臻成熟,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為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更提升為新時代全麵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今年6月17日,中央政治局專門就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提高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並深刻指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須三者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把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製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融於一體,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動各項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這些極具前瞻性的戰略謀劃和富有創造性的策略部署,為全麵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提供了科學指南,也使廣大幹部群眾對於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麵戰勝腐敗信心倍增。
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隻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腐敗現象就不會根除,我們的反腐敗鬥爭也就不可能停歇。腐敗的頑固性和危害性絕不能低估,反腐敗鬥爭容不得絲毫退讓妥協,唯有始終保持正視問題的勇氣和刀刃向內的堅定,堅決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方能以黨永不變質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