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減負3年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生存空間被大大擠壓,但也出現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隱形變異問題。據報道,過多過濫的工作群、政務APP讓基層不堪重負,少數基層幹部學會了“鑽空子”,用“收到”代替實際做到,以至於工作群表態很熱鬧,線下沒人落實,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
去年5月6日,某地一小區改造工程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當地紀委監委在問責追責過程中發現,事故背後是“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在作祟。當天,安全巡查員曾在工作群發布“配重塊存在安全隱患”信息,住建部門負責人也在群裏稱要求嚴肅處理,承建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均在群裏忙得熱火朝天,卻無人叫停施工,2小時後安全事故發生。另一起“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導致汙染源集中整治工作成為“爛尾工程”事件中,相關責任人用圖片、通知等截圖來證明已經傳達相關要求,卻對采取的針對性舉措說不出所以然。
及時回複消息是基本的社交禮儀,也是展現工作積極性的情境需要,未落實先表態具有合理性,問題在於隻說不做。有在工作群裏誇誇其談的時間,早就可以及時叫停、避免事故。如果結合線下調研、督促落實,也不至於線上熱鬧、線下冷清。此前,一些基層幹部曾表示很多時間和精力被微信群“綁架”,各個條線、每項工作都會建群,工作無論大小,悉數在群裏傳達布置,每天光是“爬樓”找“幹貨”就要花費大量時間。近日,江蘇省高郵市紀委監委調研報告顯示,高郵市各部門單位、鄉鎮園區共排查梳理微信(QQ)工作群1100餘個,有的一個工作條線推廣使用信息平台達30個。“指尖辦公”額外增加了基層幹部工作任務,擠占了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時間精力。
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本該成為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平台,過度依賴則會導致基層工作脫實向虛,重形式輕實效。線上閑聊,反饋的即時性往往很強,這種即時反饋能夠增加互動愉悅感。然而基層工作繁瑣複雜,線上傳達未必能交代清楚具體工作內容、責任範圍、注意事項等要求,缺乏提前了解和詳細討論背景下,基層幹部即時性的工作反饋也缺乏紮實基礎。對情況多變、程序複雜、操作繁瑣的工作任務進行有效溝通,需要正式、完整、具有條理性的溝通信息。很顯然,並非所有的工作都適合通過工作群或APP傳達布置。
從多地紀委監委問責結果看,工作留痕不能成為負責人的免責證據,實效才是最終標準。破除“指尖之累”,既要從思想根源上解決黨員幹部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問題,堅決杜絕口號式、表態式、包裝式落實做法,也要避免過度依賴信息化手段,要真正為基層減負,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