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兩會視點 | 代表委員切實履職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勃勃生機
發布時間:2022-03-10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598   字號:

  一年一度的春天盛會,代表委員們共商國家發展大計、共議民生熱點問題,他們的履職經曆正是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展示。全國兩會,成為觀察中國民主質量的窗口,讓世界通過這個窗口感受觸摸中國式民主的脈搏。

  近500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在全國兩會這個平台上聚焦國計民生進行審議、討論,清晰展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最廣泛參與。中國式民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代表14億多中國人民參政議政的代表委員,具有廣泛真實的代表性,能夠真實體現人民的意誌、利益和願望。從曆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組成可看出,人大代表來自五湖四海,涵蓋各行各業各民族。特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代表所占比例明顯提升。此次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幾乎全部代表都來自基層、一線。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非中共委員占60.2%,56個民族都有人選。中國式民主的脈搏,始終為人民跳動。

  一位代表說的好,“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讓老百姓的話、老百姓的思想能夠從基層直接傳遞到(國家治理的)最頂端。”借由兩會平台,代表委員分享履職故事、反映民意民聲,讓14億多人的所思所盼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全國人大代表柴閃閃身為郵件接發員,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調研,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大力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的建議並被國家采納,今年又提出規範勞務外包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巾幗駕駛員”王豔留心捕捉生活的細節、耐心傾聽乘客的心聲,把公交車上閑聊的“家常”彙總成一份份代表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杜麗群帶著治療罕見病SMA(脊髓性肌萎縮症)的“救命藥”,分享對罕見病的調研情況,提交關於進一步加強罕見病醫療保障力度的提案……代表委員通過全國兩會讓“民之所盼”直通“施政所向”,讓就業、農村教育、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關切,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並得到高效、妥善解決。人們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國大地上,民主是實實在在、有效管用的。

  代表委員的履職過程是一個縮影,折射出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體現在完整的製度程序上,體現在完整的參與實踐中,更體現在黨和國家的施政方針和政策部署中,真正實現了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每年兩會召開之前,代表委員深入一線、充分調研、收集問題,形成議案提案;會上,充分討論、形成共識,將黨的主張、人民的意願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誌;會後,返回崗位、砥礪前行,將兩會共識貫徹於具體工作。環環相扣的程序,有利於實實在在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有力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有效防止了資本主義民主隻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的“一次性消費行為”般的民主遊戲,切實有效防止了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後無人過問的現象,切實有效防止了互相掣肘、內耗嚴重的現象。

  透過代表委員履職故事,透過兩會窗口,很多人進一步看到了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機。外界把中國兩會比喻為“共識構建”的過程:代表委員廣泛征集民意,在兩會上充分審議討論,最後形成共識。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議提案全部辦結,國務院各部門采納意見建議4300餘條,出台相關政策措施超過1600項。在中國社會主義製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保證了人民的意願和要求得到充分表達。

  從兩會觀察中國民主質量,我們更加自信、更加篤定,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繼續堅定不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繪出最大同心圓、找到最大公約數,充分調動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和凝聚人民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