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氣勢如虹。
2021年是黨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這一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十四五”開局展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效。實踐證明,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誌、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
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第一步很關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邁好‘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第一步,至關重要。第一步要邁準邁穩,邁出新氣象,邁出新成效。”
審天下之時,度天下之勢。往外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機遇和挑戰並存。向內察,我國發展具有多方麵優勢和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底氣和潛力兼具。
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做好“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的重點工作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開好局、起好步。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必須抓緊抓好的工作。
白洋澱邊,雄安新區建設工地塔吊林立,“未來之城”正在拔節生長;黃浦江畔,浦東新區改革蹄疾步穩,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大鵬灣旁,深圳特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項授權事項加速推進……“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中國大地上,次第展開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多彩畫卷。
全球經濟循環受阻,完整的產業體係助我們穩紮穩打;外部市場需求收緊,廣闊的國內市場讓我們進退裕如。
不到兩個月,電影《長津湖》就領跑當時全球年度票房;“雙11”當日,2600多個品牌開售一小時成交額就超去年全天……放眼神州,從出行和旅遊的迅速恢複,從線上新型消費的持續火熱,從連接96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上的交通物流,都可以感受到人們的消費熱情和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持續激發市場潛力,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15.8%。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從審議通過《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到“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從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到縣域商業體係加強建設……一年來,舒經絡、通梗阻,改革持續深化,現代市場體係加快形成。
“發車!”12月22日,湖北武漢,一列裝載著電子元器件、衣服鞋帽等貨物的中歐班列由此首發,駛往德國杜伊斯堡。這是武漢開出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
今年以來,截至11月底,我國推動中歐班列開行約1.4萬列,同比增長20.3%。中歐班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貿易大動脈,為新征程上的中國增添新動能。
一年來,從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到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到第130屆廣交會……一個個國際經貿盛宴,見證中國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生動實踐,也為受疫情擾動的世界經濟注入暖意。
一年來,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增設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深度參與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國際合作……新一輪對外開放正加速推進。
開局之年的實踐,讓新發展格局“是什麼”“怎麼幹”更加清晰,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優勢、激發新活力。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穩步邁上新台階,保持全球疫情防控優勢地位
禁飛航班、限製旅行、封鎖國境……時近歲末,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的出現,引發全球震蕩。
“中國的策略是正確的。”外媒評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基本麵,以及持續對新冠病毒的控製,使中國更有能力麵對新變種。
科學,是舉國戰“疫”的治本之策;統籌,是危機治理的製勝之道。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常態化精準防控和應急處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人民健康安全夯築起堅強堡壘,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
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我國新冠疫苗接種275809.4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人,疫苗接種率已達80%以上。今年以來,盡管局部地區出現散發疫情,但全國沒有出現疫情規模性輸入和反彈。中國還成功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四屆進博會等國際盛會,廣迎賓客,合作共贏。
“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彙率市場化改革”……麵對經濟下行壓力,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為中國經濟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9.8%;前11個月,我國吸收外資突破1萬億元,超過2020年全年總量。
這一年,“天和”升空,“天問”奔火,“羲和”探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成功並網發電,“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
這一年,“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全國糧食再獲豐收,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喜獲“十八連豐”;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2.2%;服務業總體保持恢複態勢。
這一年,出口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創曆史新高;光伏、風電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優勢凸顯,集成電路等短板產業國產替代和技術迭代加快,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
堅持人民至上,不斷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隆冬清晨,四川省劍閣縣“劍門印象”東西部協作電商中心一派火熱的景象:30類特色農產品正在打包裝車,一天內將運往杭州及周邊城市居民的餐桌。通過“互聯網+實體”,2021年劍閣縣已累計銷售土特產品6480萬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鬆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餘東村,街巷間隨處可見色彩濃烈的牆畫:鮮紅的大公雞栩栩如生,金黃的稻穗映出農民豐收的笑靨,綠水青山間流淌江南風光……這些牆畫出自當地村民之手。過去村裏以種植水稻、柑橘和紮龍燈獅燈手工業為主,如今這裏已做活一條時尚的農民畫產業鏈。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一幅畫帶動老百姓走上“共富”之路的故事,折射出浙江按照中央賦予的新使命,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積極探索。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要求。
從實現“上好學”的願望到滿足“看好病”的期盼,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到優化生育政策,從統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到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一年來,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鎮新增就業預計超過1200萬人,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內蒙古呼倫湖,曾經一度萎縮,隨著近年來一係列修複和治理項目的實施,水域麵積逐年擴大,濕地生態逐步恢複。當地居民說,如今生態好了,沙子看不見了,鳥和魚也都回來了。
棲居在青山碧水之間,是人們共同的心願。“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個重要文件發布,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謀劃頂層設計、擘畫行動路線圖。
這一年,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穩健,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
起跑映照全程,開局啟示未來。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沉著應對重大挑戰,步調一致向前進
難中求進,來之不易的成績,飽含珍貴的發展智慧。
回眸今年經濟工作,遇到了許多新的重大挑戰,既有大風大浪,也有暗流湧動。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巨任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能夠沉著應對,過險灘,闖難關,關鍵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步調一致向前進,拔了不少釘子,穩住宏觀大局。”
實踐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黨中央具有駕馭複雜局麵的嫻熟能力,具有引領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這是我們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的主心骨。
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我們黨進一步積累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概括為“四個必須”。“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沉著應對重大挑戰,步調一致向前進”,居於首位。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一大優勢,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
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到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從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到加快科技體製改革攻堅……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相繼出台,全黨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吒變化,無有留難”,“十四五”開局勢如破竹。
放眼“十四五”,展望新征程,挑戰前所未有。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麵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
越是形勢複雜、挑戰嚴峻,越要發揮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麵領導,確保中國經濟巨輪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應當看到,我國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彙儲備第一大國,2020年成為第一大外資流入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係、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
盡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變化,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麵優勢和條件沒有變。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新征程上,不會一帆風順。今年入夏以來,一些地方持續遭遇強降雨,一些城市發生嚴重內澇;當前疫情輸入風險加大,防疫工作不可掉以輕心;圍繞中美關係等問題,一係列較量博弈不可避免……
新征程上,更需砥礪奮進。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