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縣委巡察組呀,可把你們盼來了,我們常年來出行太困難了,希望你們能幫我們解決一下。”
2019年4月,五華縣委第三巡察組進駐岐嶺鎮後,有群眾多次反映,該鎮魯占村河背村民小組的村民15年來隻能靠一條自製的簡易鐵索橋外出,小孩上學也很不安全的問題,引起了巡察組的高度重視。
“走,我們現在就到現場去看看!”巡察組張組長果斷地說。
到達現場後,隻見村民反映的鐵索橋懸掛在河兩岸,離水麵有2丈高,橋麵由木板鋪成,橋欄兩邊各有3根鐵鏈吊著,部分橋板龜裂破損,有些鏈條鏽跡斑斑。
當巡察組一行3人嚐試一起過橋時,木質橋麵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兩邊鐵鏈上下左右搖晃,險象環生。
圖為魯占村村民自製鐵索橋
隨後,巡察組來到村委會了解到,魯占村被這條鐵場河分隔開,該村大部分農用地都在河背片。起初,村民為方便出行和耕種,於2004年自製了這條鐵索橋,總長約60米,寬僅有1.5米,隻通行人,而河背村民小組約15戶近100人要靠此橋往返。又因該橋承受能力低,村民運送物資和農作物隻能人力搬運或者撐竹排過河,每到收成季節,河背片種植的蜜柚、沃柑等經濟作物的運送便成了讓村民揪心的一個大難題。
“就是怕收成的時候遇到汛期,撐竹排過河則安全隱患大,繞道附近的龍川縣鐵場鎮則費時費力,運輸成本也高,村民們生產熱情一定程度上也受挫了,每年種植的麵積都在縮水。”該村村支書許書記緊皺著眉頭道。
“這15年來,鐵索橋有定時維修嗎?維修資金從哪裏來?”張組長一邊問一邊在筆記本上詳細地記錄著。
“我們每年都要花費2千到3千元來修繕這條橋,村委出一部分,鄉賢和部分村民也會自發捐款出資,但是要新建一條安全牢固的橋,村裏就沒有這個實力啊!”許書記撓頭苦笑道。
同年9月,巡察組在縣委書記專題會上彙報此問題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加強統籌協調,督促相關部門實地考察,並迅速啟動了新橋的立項報建等工作,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則負責督促跟進落實。
魯占村的鋼筋混凝土橋通過驗收並通車後,五華縣委巡察機構對魯占村魯瞻橋建設項目開展督查“回頭看”
2021年4月,在多方支持協作下,一條寬5米的鋼筋混凝土橋通過驗收並順利通車。
過新橋後,通往河背片的一條長長的鄉村泥濘小路也換成了嶄新的硬底化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路兩邊和山腳下種了成片的柚子、沃柑樹等。
“巡察組來了後,不僅橋有了,路通了,現在新橋附近還在建設一個小型的休閑廣場,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家住該村河背片的許大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新橋通車後前來走訪的巡察組工作人員連聲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