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破除違規吃喝的“局”
發布時間:2021-12-0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誌  瀏覽次數:1757   字號:

  黨員幹部違規吃喝,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持續整治,公款吃喝問題得到有力遏製,但仍有個別黨員幹部混跡於各種形式的酒局、飯局之中。從紀檢監察機關近年來查處的有關案例分析可見,飯局的醉翁之意不在“飯”而在“局”,不少時候設宴款待的背後是精心的設局圍獵,請君入席的真實目的是請君入甕。黨員幹部一定要心明眼亮切莫入局。

  現象一  奢靡享樂的局,滿足口舌之欲

  山珍野味、高檔海鮮、年份茅台,這是不少盛宴的標配,同時也緊緊地抓住了一些生活奢靡、追求享樂的黨員幹部的味蕾。為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他們無所顧忌地欣然赴宴。

  有的幹部嘴饞管不住嘴,兩天不吃就“饞蟲”發癢,習慣於觥籌交錯、不醉不休的胡吃海喝,將打卡新飯莊、品嚐新菜肴作為生活樂趣,千方百計找老板、拉下屬、湊人頭組局解饞。有的幹部在飯局的長期浸泡中培養出了所謂的“品味”,愛好欲罷不能,如被查處的重慶市渝北區委原常委吳某某總結出“紅酒開胃、白酒佐餐、洋酒助興、啤酒解酒”的“酒道”。

  “我很羨慕老板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在一起吃喝玩樂心情愉悅,覺得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原經信委副主任王某的懺悔。像王某這樣眼饞收不住腿的幹部不是個例,他們看到老板吃大餐、喝好酒心向往之、豔羨不已,將老板的消費習慣、物質條件作為參照標準,認為“有滋有味”的生活才不負此生。失衡的心態也往往使他們逐步從淺“嚐”輒止演變為躬身入“局”,在花天酒地的享樂中無法自拔。

  部分幹部心饞缺少定力,麵對別有用心的飯局之約,內心也有過掙紮,一開始還“一口回絕”,後來就“半推半就”,最終難抵誘惑“滿口答應”,屢屢赴約、步步妥協,以“老熟人請客不能駁了麵子”等為借口自欺欺人。還有的幹部口是心非,人前裝腔作勢說“不去”,背後卻盤算“是否安全”,隻要聽說飯局不是公款買單、地點又隱秘,就放心大膽吃、敞開肚子喝。

  黨員幹部貪杯嗜酒的愛好,表麵看是嘴饞、眼饞,實質是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作怪。當他們沉迷於各類飯局之時,已經為自己埋下了違紀違法的種子,也將自己置於被設局者“圍獵”的險境。

  現象二  拉幫結派的局,借此拉近關係

  飯局、酒局被不少幹部視作交際場,借著吃吃喝喝拉關係、套近乎,培養感情、建立圈子,實則是拉幫結派、結黨營私。

  有的幹部尊崇“飯局社交”,認為聚會吃飯才有人脈,他們把“吃頓便飯”作為拓展個人社交圈、朋友圈的重要途徑,熱衷於組織、參與同學會、老鄉會、戰友會,借著吃吃喝喝把“生人”變成“熟人”。“涉黑涉惡組織成員的一些人,隻因參加了我在場的一個飯局,便號稱和我關係很好。”江西省廬山市委原副書記周某悔不當初,就因為參加飯局,他被涉黑組織搭上了關係。

  有的幹部信奉“吃飯開道,喝酒提速”,覺得在飯局上光吃飯不喝酒總歸“差點意思”,隻有又吃又喝才能產生感情。他們將傳統酒文化中的敬酒異化成試探與征服,號稱“醉過知酒濃”“酒後吐真言”,以喝酒多少來判斷對方對自己的服從度,以酒量高低來識別對方對自己的忠誠度。圍獵者也深諳這些幹部的心理,將吃吃喝喝作為增進感情、維係關係的長線投資,拎得清地安排一條龍式的陪吃陪喝,用酩酊大醉博得信任。

  雲南省文山市原副市長楊某某有一個名為“逍遙”的微信群,群裏談論的都是吃喝玩樂之事,每天都有老板排長隊請他吃飯喝酒。在這樣的幹部看來,桌上的菜價、酒價體現的是自己的身價,隻有大吃大喝才成哥們兒。他們在大快朵頤之時和商人老板認幹親、拜把子,把對方的吹捧、奉承當作真心,全然沒有了黨員幹部的樣子。

  借著酒局、飯局搞“小圈子”收買人心、暗通款曲,推杯換盞之間消弭了正常的人際交往界限,打造出沆瀣一氣、朋比為奸、一榮俱榮的利益共同體,不僅會誘發各種腐敗問題,還會給一個地區的政治生態帶來不良的連鎖反應。

  現象三  權力尋租的局,尋求利益輸送

  所謂“酒杯一端,原則放寬”,一些飯局背後隱藏的是謀事、謀利、謀權的影子。

  請客者之所以奉被請者為“座上賓”,無非是請人飯局好張口,謀求辦事尋方便。有的老板把“酒桌辦事”奉為金科玉律,認為“酒瓶子連著印把子”,即使通過正常流程就可以辦的事項,也要拿到酒桌上你來我往。也有幹部主動組織飯局宴請老板,為的是在酒酣耳熱之際暗示老板“帶一帶兒子”“照顧下家人生意”,借酒勁說出平時不方便說出口的話。尤需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借換屆選舉之機,通過宴請黨員、群眾等,搞拉票、串聯、助選等非組織活動。

  有時候請客者不方便出麵,於是就由其他人充當中間人,這些人也熱衷於牽線搭橋,組織飯局好伸手,以備將來不時之需。他們介紹老板和領導幹部認識,既能在領導麵前博得好感,還能在老板麵前混個臉熟,可謂一舉兩得。像政治掮客蘇洪波就曾借用一幢別墅作為集會點,組織大大小小的飯局,對雲南的幹部人事安排進行布局,結成官商圈子。

  飯局中的陪客也不是白吃飯,實則參與飯局好處多。一方麵可以在私密的飯局中探聽到內幕消息,從中獲利。如某公司董事胡某就曾在飯局上向兩名老同學透露了某股票的利好消息,兩人不僅自行買入,還接二連三地向親友“安利”這隻股票,導致內幕消息不斷泄露。另一方麵,他們相信“六人定律”,即兩個陌生人之間可以通過六個人來建立聯係,通過飯局拓寬自己的人際關係,為以後辦事行方便。

  這類飯局聚不為情而為利,是通過吃喝進一步鞏固利益關係,各取所需。酒喝到興起時,原則讓了步、規矩拋一邊,正常辦理變成吃喝辦事,混淆了政商之間“親”“清”邊界,影響了職務行為公平公正,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現象四  顯示地位的局,贏得別人認可

  對於一些領導幹部來說,頻繁出入飯局,實際上並不僅僅滿足食欲,而是滿足心理,重要的是顯擺麵子,享受被大家“尊重”的感覺。

  有的幹部錯誤地認為有人請吃飯,是看得起自己,能夠凸顯出自身的地位和在某個領域的話語權。而老板也認為領導出席才有派,是給了自己麵子。某派出所原所長高某在職期間,多次違規接受管理服務對象的宴請,並在案件查處中徇私枉法,最終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他在懺悔書裏坦言:“我之前認為天天有人請吃飯是有地位、有麵子、走得近的表現,同事、管理服務對象組的酒局,我都來者不拒,還美其名曰了解社情民意。”

  另有一類幹部,追求的是享受奢靡權力的快感,認為別人捧場才有麵。如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科技和信息化局原局長葉某某組織了一個喝酒圈,圈內是長期和他私交甚密的管理服務對象。“在我那酒肉朋友圈,有人叫我‘老大’,聽起來覺得順耳,爽!”全然沉浸於被捧在高位的幻覺中。為了迎合這種領導,有的地方還會組織多人在飯局上溜須拍馬,絞盡腦汁說客套話,費盡心思講敬酒詞,讓領導享受眾星捧月的尊貴感。“有的幹部一端起酒杯就能講個三點、五點,光是歡迎、感謝、請多關照三層意思都能給你整出幾個排比句,一看就是長期混跡酒局。”一位基層幹部吐槽。

  還有的幹部認為在飯局上奢靡鋪張才盡興,隻有給足賓客麵子,才能讓領導有麵子,這種觀念在招商引資、引才等活動中尤為明顯。為了場上的“麵子”和頭上的“帽子”,不僅菜品花樣升級,普通菜肴換成海參、魚翅、鮑魚等,還寧願剩菜也不少菜,致使盛宴變“剩宴”。更有甚者,在公務接待中違規飲酒,低檔酒類喝得理直氣壯,高檔名酒輪番上陣,有的為了避人耳目,用礦泉水瓶裝上茅台、五糧液等改頭換麵後帶到飯店、擺上酒桌。

  這類飯局的目的是通過飯與酒的助興,投其所好地把對方伺候好,滿足其虛榮心,飯局上高興了,後續的事情自然就好辦了。黨員幹部長期浸淫在這樣的飯局裏,將助長特權意識,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高壓禁令之下,緣何禁而未絕

  近年來,黨中央在糾治“四風”上持續發力,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違規吃喝問題的力度越來越大。如此高壓態勢之下,為何仍有一些黨員幹部“吃心不改”,頻頻光顧飯局?

  一則是扭曲曆史文化使然。“好吃”幹部拿“食文化”和“酒文化”為借口,談項目、迎檢查、辦公事等都放到了酒桌上,觥籌交錯之中你來我往,這不過是給自己的貪吃享樂披上中華傳統文化的外衣,實際上哪裏真正理解文化的內涵?這些人“喝的是酒,噴的是口水,講的是關係,辦的是事情”,希望借酒來增深感情,把不可能的事情變得水到渠成。

  不良社會風氣是造成飯局肆意橫行的一大原因。有的認為吃點喝點是人之常情,無酒不成席,大家都是這麼做的,法不責眾。某些地方跑項目、要資金還要靠吃飯喝酒,飯局甚至成為衡量幹部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標誌,如果沒有飯局,反而會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簽。還有的認為禮尚往來、社會通行,把飯局當成是一種互惠互利的投資,今天好好招待人家,日後見麵求人辦事更方便,提拔重用更有希望。

  權錢交易需求導致違規吃喝的局異常頑固。從近年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例來看,很多黨員幹部貪汙受賄,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往往是從和行賄者吃喝玩樂開始的。商人老板請黨員幹部吃飯,是以飯局為誘餌來達到“圍獵”目的,使黨員幹部為其牟取不法利益服務。而黨員幹部則在與行賄者的推杯換盞中,把圍獵者當成朋友,把市場經濟商品交換原則帶進黨內,把權錢交易異化為朋友情誼,一步步放鬆警惕、失去底線。

  僥幸心理作祟也是導致違規吃喝的局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飯局轉入地下以為“發現不了”,報銷單據偽裝得更巧妙以為“核查不了”,不吃公款改吃老板以為“查證不了”——三招下來,有的幹部自作聰明地認為“吃喝風”穿上了隱身衣,隻要“嘴巴一抹,了無痕跡”,就能逃避紀檢監察機關的查處。還有的受到了“心理綁架”的裹挾,礙於朋友、老鄉的情麵聚了不該聚的餐,實則是難過“友情關”,更輕信熟人朋友不會出賣自己,覺得偶爾吃一頓被查風險不大。

  久久為功糾治“吃喝風”,避免“腐從口入”

  違規吃喝是最容易發生、最容易敗壞黨的形象、最容易帶壞黨風社風民風的典型問題之一,必須橫下一條心,堅定不移狠抓下去。

  管住吃請的人。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很多可怕的貪婪,都是以吃喝作為開場白的。隻有從源頭管住貪吃的嘴,才能扼住貪腐潛意識萌發的咽喉。找出“重點人”,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把“危險的人”盯住,比如手中有權的幹部、管錢管物的幹部、熱衷吃喝的幹部。盯緊“重要節點”,違規吃喝在節假日、婚喪嫁娶日、個人喜慶日易發多發,一些黨員幹部容易產生趁機出去放鬆的念頭,要緊盯重要時間節點抓好監督檢查,持續正風肅紀。當前正值換屆的當口,更要緊盯幹部借當選、提拔之機搞“歡送宴”“歡迎宴”、喝“慶功酒”“餞行酒”。管起“八小時之外”,讓黨員幹部在民主生活會上就業餘生活、社交、娛樂等情況進行自我剖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常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思想警鍾,防止誤入飯局陷阱。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往往由在外就餐誘發,建議積極倡導領導幹部多在家、在食堂就餐,壓減或杜絕外出參加非必要宴請。

  約束請吃的人。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有人想吃,也得有人請吃。破除違規吃喝的局,要在管住領導幹部的同時,也管住大擺“鴻門宴”的商人老板。細化交往規範,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列出政商交往的正麵清單和負麵清單,讓領導幹部和企業家明明白白把握交往尺度。懲戒觸碰紅線,完善不廉潔企業及其負責人“黑名單”製度,對以“請吃”公關、設局擺宴的企業采取“初犯警告、再犯嚴重警告、累犯納入‘黑名單’”,在規定期限內實行行業禁入。優化亚博网址链接 ,主動關心、及時回應企業的合理訴求,切實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添薪續力,改變“項目隻有在酒局飯桌上才能拍板”的印象。

  挖出陪吃的人。陪吃的人是飯局上的“配角”,自以為躲在角落無人注意,但實際上也是權錢交易腐敗鏈條的關鍵一環,必須嚴懲嚴治。既抓“主角”也揪“配角”,堅持“參加吃喝的人一律查清”,讓黨員幹部深刻認識到違規吃喝沒有“主”“配”之分,主動擯棄“隨大流作陪責任不大”的心態。既處分“主角”也不放過“配角”,保持執紀執法力度,對違規違紀參與飯局的陪吃者,發現一個查處一個。同時,要深化運用黨紀政務處分、組織處理或組織調整等方式,既把“主角”打痛也讓“配角”知痛生畏。

  嚴打組局的人。組局者是飯局的紐帶,是始作俑者,必須同樣作為查處重點。執紀要嚴,與吃請者“同罪”,對頻繁牽頭組局的人依規依紀、從嚴從快懲處,提高其違紀成本,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對於通過組局行賄獲取的經濟利益、職務晉升、資格資質、榮譽獎勵,要依紀依法予以沒收、追繳、取消等處理,讓其付出高昂代價。挖掘要深,與吃請者“同查”,對每一起違規吃喝的案件,都要循案深挖,追查牽頭組局的人。而組局的人所牽涉的往往是更多的利益勾連群體,一旦抓住這個“牽頭人”可能會“拔出蘿卜帶出泥”,因此要再深查一層,揪出潛藏的“局中人”。通報要廣,與吃請者“同綁”,對違規吃喝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時,也絕不落下組局的人,要將其一起曝光、一起“上榜丟人”。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