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宣傳 >> 綜合要聞
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曆史性成就 曆史性變革
發布時間:2021-11-26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瀏覽次數:452   字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用較大篇幅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曆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台一係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係列重大舉措,推進一係列重大工作,戰勝一係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講清講透這些偉大成就、深刻變革,必將有利於引導全黨進一步堅定信心,聚焦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決議》從13個方麵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舉措進行了係統闡述,體現了這個階段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

  《決議》從堅持黨的全麵領導、全麵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麵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製”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等13個方麵概括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

  這13個方麵,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舉措進行了係統闡述,體現了這個階段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開創性的。比如,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曆史性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基礎和前沿領域取得一大批標誌性成果,若幹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躍升;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係,10.2億人擁有基本養老保險,13.6億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險,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變革是深層次、根本性的。比如,堅持全麵從嚴治黨,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狠抓作風建設,以零容忍態度開展反腐敗鬥爭,實現了管黨治黨從寬鬆軟到嚴緊硬的轉變,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麵鞏固;堅持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了對傳統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用最嚴格的製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裏程碑意義的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深刻改變了國家麵貌,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民族複興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新時代偉大成就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製度保證。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全麵推進、積厚成勢,再到係統集成、協同高效,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新時代偉大成就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新時代偉大成就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全體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極大增強,誌氣、骨氣、底氣極大增強,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曆史主動精神、曆史創造精神。

  《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隻有深刻理解這些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才能真正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標識性意義,增強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信心和力量。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根本在於有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理論指導,是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根本性問題。

  《決議》在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後作出一個重大政治論斷:黨確立習近平同誌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習近平總書記以深厚人民情懷、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發揚偉大的曆史主動精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在中華大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成為眾望所歸、當之無愧的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

  確立習近平同誌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是時代呼喚、曆史選擇、民心所向。正是因為確立了習近平同誌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黨的麵貌、國家的麵貌、人民的麵貌、軍隊的麵貌、中華民族的麵貌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成熟核心的誕生,總是伴隨著思想理論的飛躍。

  麵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誌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係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創性獨創性的實踐經驗,以嶄新的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涵蓋了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製”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麵,是一個係統科學的理論體係。

  “兩個確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重要政治成果。實踐充分證明,有習近平同誌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決議》重點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必將極大鼓舞和激勵全黨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聚焦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看清楚過去為什麼能夠成功,才能弄明白未來怎樣繼續成功。製定曆史決議,其目的就在於增強全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高度團結,凝聚全黨思想和共識、統一全黨意誌和行動,為我們黨開啟新征程奠定更加紮實的思想基礎和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中明確指出,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有利於引導全黨進一步堅定信心,聚焦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當前,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新時代積累的寶貴經驗彌足珍貴。我們的堅強領導不可撼動,經過淬煉的中國共產黨猶如“一塊堅硬的鋼鐵”,團結統一、健壯強大前所未有;我們的物質基礎積厚成勢,中國經濟動力更加強大,結構持續優化,空間不斷拓展,積蓄了充足動能;我們的製度保證更為鞏固,“中國之製”充分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實現“中國之治”;我們的精神力量氣勢磅礴,中國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堅若磐石,激發起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的光明道路愈發寬廣,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時與勢在我們這邊。

  行百裏者半九十。全黨必須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牢記初心使命,從偉大勝利中激發奮進力量,從彎路挫折中吸取曆史教訓,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

  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全黨必須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係統觀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須銘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抓好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把各方麵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新的起點上,隻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錨定戰略目標,牢記“國之大者”,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就一定能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程中跑好屬於我們這代人的這一棒。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